天天看點

仝小林院士:“早治早防,全程參與”,中醫藥為香港帶來抗疫信心

(人民日報健康用戶端 劉曉旭)

“應用中醫藥之後,不論是紅區病人、暫托中心或護養院老年患者,整體反應效果都很不錯。此前松悅園耆逸護養院患者症狀改善平均需要14~20天,中醫師介入後,患者的平均症狀改善時間縮短至7~10天。”仝小林院士說,“中醫藥在香港抗疫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自香港第五波疫情以來,應香港特區政府請求,國家衛生健康委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組建了中央援港抗疫中醫專家組赴香港,配合特區政府應用中醫藥治療新冠肺炎患者及預防重症等方面提供指導和建議。

中醫藥如何為香港抗疫開辟一條新路?中央援港抗疫中醫專家組在香港如何開展抗疫工作?中央援港抗疫中醫專家組組長、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主任醫師仝小林院士做客由人民日報健康用戶端中醫藥頻道特别策劃的直播訪談節目“中醫策·抗疫”,解讀中醫藥在香港抗疫過程中發揮的作用。

“預防靠前、精準指導”為香港抗疫開辟新路

據仝小林院士介紹,“中醫專家組成員此前都有中醫藥全程參與抗疫工作的經驗,我們将借鑒内地抗疫經驗,尤其是中醫‘早治早防、全程參與’方面的經驗和體會,與香港進行充分的交流,希望我們的到來能給香港的中醫從業者和市民帶來抗疫信心。”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此前向中央提出再派中醫專家援港時曾表示,“希望中醫藥為香港抗疫開辟一條新路”,仝小林院士認為,“新路”主要展現在“預防靠前”和“精準指導”兩方面:

“在香港不僅要對輕型和普通型患者進行治療,對于密接和次密接人群也應當提早進行幹預。此外,我們也應當和香港的中醫界提前進行溝通,制定統一診療方案及方艙标準方案,這将有利于下一步對香港中醫師進行教育訓練及方案推廣。”

由于自身就有基礎疾病的老年患者多,是以本輪香港疫情的一大顯著特點就是重症人數多。“針對這一情況,我們實施了精準化的分類指導,有的患者以新冠問題為主,有的患者以基礎病為主,我們就根據不同情況進行‘辨症施治’,實作精準抗疫。”

醫療服務體系不同,中醫藥抗疫在香港機遇與挑戰并存

香港醫療服務體系以西醫為主,醫療體制與内地不同,是以中醫藥在香港抗疫過程中受到了一定限制,仝小林院士說:“一直以來我們抗擊疫情要積極貫徹的是‘三減’方針——減少死亡,減少重症,減少感染。在減少死亡的環節上,必須要一些急診重症呼吸科醫生參加,但是香港相關制度法規規定中醫師不能使用西藥、不能進入醫院,是以中醫師在重症環節的參與度上還是受到一定的限制。”

不過,香港中醫師仍然在可行範圍内積極參與到疫情防控救治工作中,仝小林院士介紹,有的中醫師在自己的診所幫助疑似但尚未确診的病人;有的是前往安老院舍對已經确診的院友進行外展診症;不少中醫師開展科普講座,通過媒體對新冠的中醫藥防治的知識要點進行傳播;還有一些中醫師采用了遠端會診,比如香港浸會大學是本次疫情中全港首個提出并實踐中醫遙距診症及義診的大學。“他們從疫情的開始,一直都很積極參與新冠的防和治,主動請戰,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整體來看中醫藥介入的效果反應也很不錯” 仝小林院士說。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 行第九版)》新增了中醫針灸,仝小林院士表示香港也不例外:“針灸已經應用到病人的治療之中,在改善患者咳喘、呼吸困難、腹脹、食欲不振、腹瀉,以及治療失眠、精神的抑郁焦慮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們認為可以進一步拓寬針灸在香港病患中的應用範圍。”

中成藥供應已基本得到滿足,香港市民對中醫抗疫認同度較高

“香港是中國的一部分,有着中國傳統文化土壤和廣泛的中醫藥應用基礎,在實地調查過程中,我們發現香港市民也很期待中醫藥的幫助。”

據仝小林院士介紹,香港政府通過快速處理審批等豁免手段,使得香港的中成藥需求能夠得到基本滿足。如連花清瘟、金花清感、藿香正氣等抗疫相關中成藥、顆粒劑及中藥飲片等目前基本上能夠滿足市民需求,不過如果将來要更大規模使用中成藥,整體供應保障體系需要進一步評估。

不過,仝小林院士也表示,目前香港中醫藥的覆寫面有待拓寬,服務能力有待加強。“不論是求醫還是求藥,很多市民表示對中醫藥是有需求的。除了希望能在防治及康複方面得到中醫的幫助外,對治療新冠的中成藥也有需求,他們希望能夠得到咨詢指導,如何準确、對症應用已有的中成藥。”

“中醫藥在香港抗疫中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希望在下一階段抗疫過程中,能夠更加充分的用好中醫藥的資源,中西聯手同心協力,取得抗疫的更大的最後的勝利。”仝小林院士說。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