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是以迷人,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創造出了許多奇迹般的戰例。如戰役級别的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如經典教科書般,于不可能中,生生反轉。
若從正史中分析,曹操和袁紹的官渡之戰,應該難度最大的,因為曹操是一直被碾壓狀态下翻盤的。不過若論成就的高低,則又應該是赤壁之戰,直接奠定三國。
除了這兩場最著名的大戰外,還有夷陵之戰、漢中之戰、襄樊之戰、五次北伐(六出祁山),以及鐘會、鄧艾的滅蜀之戰等。可謂是一次大戰,一個傳奇,讓人完全是目不暇接的感覺,是以三國焉能不迷人?

所謂,凡有大戰爆發,就必有名将叱咤。在這方面三國名将更是牛到爆,直接樹立起了三大标杆。這便是關羽斬顔良,張遼斬蹋頓,黃忠斬夏侯淵!那麼這三大名将,所樹立起的标杆,哪個難度更大,成就更高呢?筆者認為,這就需要對比三個方面了。
其一是,對手的名氣、地位、能力等。其二是,戰後造成的轟動效果,其三則是,斬殺對手之後,對戰役(曆史程序)的影響。
第一個方面,很明顯就是考核難度,所謂對手越強悍,難度就越大。第二個方面是一半一半。第三個方面,就是在看最終的成就。下面咱就從這三方面說起,并綜合評定。當然僅僅代表着一家之言,權當抛磚引玉!
其一:顔良、蹋頓和夏侯淵
顔良是河北名将,袁紹手中的第一王牌。在官渡之戰中,跟關羽發生了一次名震史冊的碰撞。《三國演義》中,為了讓關羽迅速成長,以便斬殺顔良,不惜劈手奪來孫堅斬華雄的功勞,塞給關羽。否則關羽一出場就是巅峰,也太過匪夷所思了。
是以《三國演義》先安排關羽溫酒斬華雄,然後才讓他出現巅峰之戰,白馬斬顔良,是非常經典的一種人物塑造。但對于比小說還精彩的三國正史來言,關羽白馬斬顔良,則是之前聞所未聞的創舉。
所謂“萬馬從中斬上将首級,如探囊取物”,就是來自于關羽斬顔良。是以關羽斬顔良堪稱是地獄級别難度——難就難在了,關羽是一人一騎,狂飙突進于敵方萬馬軍中,不但能殺了對方主将,還能全身而退。
蹋頓是三人中級别最高的,屬于烏丸老大級别,卻在曹操遠征烏丸時,他遭遇到了克星張遼。曹操當時帶着虎豹騎,也就是不多的人馬,奇襲到了白狼山,卻發現下面數萬烏丸大軍正在集結。
幾乎所有人都表示,惹不得,咱們趕緊撤。但張遼卻主動請戰,認為這是一次千載難逢的戰機。曹操大喜,當即把指揮權交給了張遼。于是張遼帶着虎豹騎發起突襲,身先士卒直撲而來。烏丸頓時大亂,張遼則趁勢斬蹋頓,讓曹操這次冒險的遠征烏丸,取得了最終勝利。
張遼斬蹋頓,顯然沒有關羽斬顔良的難度高。畢竟,關羽是一人一騎完成,這個形象,這種難度,比小說還要不可思議。
夏侯淵被殺時的級别,屬于戰區司令級别,雖比不過蹋頓,卻比顔良要高。漢中之戰時劉備狂攻張郃,導緻張郃向夏侯淵求援。于是夏侯淵帶着人馬匆匆趕來,卻被路上的鹿角等障礙阻擋。
夏侯淵下令:都下馬清除障礙。由于張郃那邊戰況緊急,是以夏侯淵也下了馬,當小工,拔鹿角。但就在這時,突然喊殺聲震天,黃忠帶着人就直撲而來。夏侯淵完全沒料到,結果被黃忠斬殺。
曹操得知消息後被氣瘋了,破口大罵夏侯淵:你就一白癡将軍,撐得你下馬拔鹿角,去清除障礙?身為統帥,應該指揮全局,而不是當小工。是以論難度,黃忠斬夏侯淵顯得是最低的。曹操怒罵夏侯淵的這句話,就證明了這一點。
總論分析:第一個結論出來了,從難度上考察,毫無疑問關羽斬顔良獨占鳌頭,驚豔曆史。張遼斬蹋頓排在第二,黃忠斬夏侯淵排在第三。
其二:戰後的轟動效果
關羽斬顔良之後,一戰驚天下,直接奠定了三國第一名将的身份。其轟動程度之大,至今依舊被當成“神作”一般。而究其原因,就在于關羽此戰是一種創舉,是之前從沒有發生過的事。
須知過去兩軍對壘,不是如《三國演義》中所寫的那樣,兩位主将或大将去單挑,兵卒全當啦啦隊。而是要擺陣型,講究戰法戰術等。對方任何一人,想輕易靠近主将,除非是勝敗已定,主将沒有逃脫的情況下才能發生。
是以,關羽單騎突進,陣斬顔良,不但難度更大,且轟動效果也更高,已經達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
張遼斬蹋頓,吃虧就吃虧在發生戰鬥的地點,遠離了“鏡頭”。以至于逍遙津之戰,被普遍認為是張遼的代表作——八百壯士破東吳,張遼自呼其名,追殺孫權。倘若這一戰,張遼活捉或殺了孫權,那麼這個話題,就沒讨論的必要了。
是以張遼斬蹋頓,就非常遺憾的,成為了轟動效果最差的。轟動程度的高低,直接決定了熱度,而熱度又是知名度的第一因素。如今人們一說張遼,都是逍遙津之戰,這就是原因!
黃忠斬夏侯淵的轟動性,其實不比關羽斬顔良差。如前面所說,直接雷翻了曹操,引得他都爆了粗口。同時也讓關羽有了危機感,面對“四方将軍”(五虎上将)名單,直接點名黃忠:這是老卒,我不跟他同級。
人們都說這是關羽太傲,看不起人,但實則也暗含着關羽對黃忠的嫉妒。所謂,本來第一名寶座我關某一人獨坐,如今黃忠斬了夏侯淵後,卻來跟我分享,自然不高興了。
總論分析:論戰後的轟動效果,關羽和黃忠是不分高低的。這也是《三國演義》的态度,讓他倆人在長沙比刀,結果以半斤八兩收場,還來了個美好的英雄相惜。結果一下子搞懵了衆人,既然英雄相惜,為何關羽還罵黃忠老卒?
根子就在于,後來黃忠在定軍山斬了夏侯淵。是以為了突出黃忠不亞于關羽,《三國演義》便提前,進行的一次鋪墊罷了。
至于張遼,他明顯最吃虧的,隻能無奈地排在最後,并畫個圈圈詛咒:孫十萬啊,孫十萬,你那時為啥就不能等等我呢?非跑得那麼快幹啥……
其三:戰後對戰役的影響程度
關羽斬顔良,雖讓曹操解了白馬之圍,但可惜對整個官渡之戰的影響程度,卻比較有限。此戰過後袁紹依舊是壓着曹操打,搞得曹操幾乎都要崩潰。
最終若不是許攸來投,并獻計“烏巢劫糧”,曹操根本就赢不下來!是以官渡之戰的真正勝負手是許攸,不是關羽!是以關羽斬顔良,更多是讓自己一戰成名,而在成就上卻最差。
張遼斬蹋頓,雖知名度不高,卻是曹操遠征烏丸戰役的勝負手。以至于曹操遠征回來後,竟然封賞那些當初勸阻他進兵的人。至于封賞的理由則是:這一次遠征烏丸,赢得實在太兇險。潛台詞就是,若沒有張遼斬蹋頓,我就敗了,也就沒有一統北方!
由于張遼斬蹋頓,直接決定着曹操能否一統北方。同時也是一次對外的征戰,是以筆者認為,從成就上論,張遼斬蹋頓是最高的,且還沒有之一!
黃忠在定軍山斬殺了夏侯淵之後,劉備就興奮得大叫:漢中是我的了,就算曹操親征也已經無法改變戰局。
正是因黃忠這一戰的成就太高,讓劉備有點“封無可封,賞無可賞”的感覺,他這才對黃忠“不說人話”,表示:你殺夏侯淵不算什麼事,有本事就去幹掉張郃!就從劉備這句話和事後反應來後,就能看出來黃忠斬夏侯淵,是漢中之戰的勝負手。
總論分析:論成就(曆史或集團成就),張遼完美逆襲,成就更高。黃忠穩居第二,至于關羽就隻能位居第三了。
但關羽也有心理安慰,因為若僅論“個人成就”,還是他關羽獨占鳌頭。也就是說,關羽斬顔良,是其最終封神的最關鍵的一戰,成全的是自己!張遼斬蹋頓和黃忠斬夏侯淵,則決定了曆史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