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兩代守陵人 接力護英魂——高唐縣張洪珠、張曰平父子義務守護烈士陵園70年

作者:聊城釋出

2022-04-06 10:52:04  來源:聊城日報   

字号:小字型大字型

兩代守陵人 接力護英魂——高唐縣張洪珠、張曰平父子義務守護烈士陵園70年

張曰平認真擦拭烈士墓碑

  清明節期間,年近七旬的張曰平更忙碌了,每天太陽還未升起,他就和老伴開始打掃面積達12.3畝的陵園,紀念館展廳内一天最少打掃兩次……這樣的行為,從父親張洪珠開始,至今父子二人已經堅持了70年。

兩代守陵人 接力護英魂——高唐縣張洪珠、張曰平父子義務守護烈士陵園70年

張曰平修剪陵園内草木

  位于高唐縣琉璃寺鎮徐廟村的琉璃寺戰鬥紀念館内,一幅幅照片、一件件史料,真實記錄着那場慘烈的戰鬥。1939年3月5日,中共魯西區黨委機關和八路軍129師先遣縱隊由冠縣、館陶向泰西大峰山區轉移途中,在琉璃寺鎮與日軍遭遇。在這場戰鬥中,48名官兵為國捐軀。戰鬥結束後,48位烈士的遺體被分别葬在附近的許樓、徐廟、琉璃寺、吳營、大呂莊、大桑莊等村莊。1946年6月23日,這些烈士的遺骸被遷葬至位于徐廟村的烈士陵園。上世紀50年代,因為疏于管理,這裡雜草叢生,由于地勢低窪,每到雨天這裡還常常出現積水。

兩代守陵人 接力護英魂——高唐縣張洪珠、張曰平父子義務守護烈士陵園70年

張曰平每天都會仔細清掃烈士陵園

  “父親當時在濟南柴油機廠工作,看到烈士陵園的景象後十分憂心。他曾經當兵8年,參加過渡江戰役、抗美援朝戰争,目睹過許多戰友犧牲,對葬在這裡的48位烈士充滿敬意……父親放棄了濟南的工作,來到這裡守護這些烈士。”張曰平深情道來,眼角濕潤,“父親每天搬着馬紮守在墓地附近,看到豬、羊等牲畜過來就進行驅趕。在很長的時間裡,陵園内僅有一間小屋,父親一人住在這裡日夜守護。直到1990年12月,政府修建了陵園大門、院牆、值班室等,父親的看護條件才有了改善。”

兩代守陵人 接力護英魂——高唐縣張洪珠、張曰平父子義務守護烈士陵園70年

張曰平為國小生講述英烈事迹

  2012年秋,在山東省委、聊城市委的支援和烈士親屬的關心下,陵園重建,2013年10月正式建成。

  “遺憾的是,父親沒有等到這一天,他于2012年3月去世了。”說到這裡,張曰平流下淚水。

  此後,張曰平接過父親手中的“接力棒”。“父親臨終前囑咐我,要接好班,為烈士守好墓。”從那時起,張曰平便和妻子住進陵園,日夜守護。

兩代守陵人 接力護英魂——高唐縣張洪珠、張曰平父子義務守護烈士陵園70年

張曰平夫婦吃住在陵園,日夜守護着48位烈士。

  每年除夕,按照當地風俗,張曰平都将烈士“請回家”過春節,在陵園紀念堂内擺上一桌飯菜,把出鍋的第一碗熱騰騰的水餃敬上。平時,有參觀者來訪,張曰平就擔任義務講解員。對烈士的英勇事迹,他如數家珍。

  “我會繼續守護這些烈士,以後我走了,還有我的兒子。”如今,張曰平最大的願望,就是讓更多的年輕人知道烈士的故事,傳承烈士精神。

  “很小的時候,爺爺就帶着我在陵園裡守陵,爺爺去世了,父親又接着來守護,這裡的一草一木都見證了我們家對烈士的感情。我願意像爺爺、父親一樣守護在這裡。”張曰平的兒子張德旺說。在張德旺眼中,作為守陵人,父親守護的不僅僅是這片烈士陵園,更是不能忘卻的英烈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