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安娜·卡列尼娜》:人的一生,都在為選擇買單

作者:命苦不怪人

俄國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說: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同。”

這句話出現在其長篇小說《安娜·卡列尼娜》一書中,被認為是托爾斯泰對婚姻和家庭的最好诠釋。

小說主要講述了貴婦安娜與丈夫、情人之間的愛恨糾葛,最終對愛情失望的她走上了卧軌的道路。

安娜被認為是西方文學史上最有魅力的女性形象,同時也頗具争議。

她渴望愛情的拯救,沉浸在其中,卻患得患失,内心痛苦,最終迷失自我,走向毀滅。

有人說,過自己不想要的生活需要勇氣,過自己想要的生活,不僅需要勇氣,你還得有能力。

有能力享受最好的,也能承受最壞的。

讀懂《安娜•卡列尼娜》,我們終會明白:人,一生都在為選擇買單。

《安娜·卡列尼娜》:人的一生,都在為選擇買單
《安娜·卡列尼娜》:人的一生,都在為選擇買單

選擇無愛婚姻,注定暗藏危機

安娜是彼得堡上流社會一位美麗、純潔的貴婦人。

從小失去雙親,在16歲時即由姑媽做主,嫁給了比她年長10歲的高官卡列甯。

安娜的丈夫卡列甯其貌不揚,但在官場上卻是個地位顯赫的人物,他的時間幾乎完全被職務填滿。

卡列甯刻闆枯燥,他的世界裡隻有功名。

夫妻倆沒有共同感興趣的話題,每晚幹巴巴的談話令安娜生厭。

安娜隻能将自己的全部柔情,都傾注在兒子謝廖沙身上。

生活上的富足,卻難以掩蓋心靈上的幹渴,就這樣平淡無趣地維持着表面的平靜。

可一次特别的邂逅打破了安娜甯靜的生活,甚至影響了她此後的人生。

安娜在火車站結識了青年軍官沃倫斯基。

沃倫斯基年輕英俊、高大帥氣,畢業于貴族軍官學校,後涉足于莫斯科社交界,如魚得水,很會讨女士歡心。

他被安娜優雅美麗的外貌所傾倒,開始對她展開追求。

明知安娜是有夫之婦,有一個8歲的兒子,可沃倫斯基也沒有退卻。

最初,安娜雖也對沃倫有好感,但理智和道德感尚能占據上風。

但沃倫斯基無處不在的出現和熱情,終于喚醒了安娜沉寂的内心。

他的出現,掀開了安娜與丈夫婚姻的虛僞面紗。

他們的婚姻就像看似平靜的湖面,内部暗流洶湧。雖共同生活了數年,卻沒有愛,甚至連心的溝通都沒有。

有一個比喻,婚姻就像撿貝殼,不要撿最大最亮的,要撿自己喜歡,最适合自己的。

無論男人女人,選擇愛情和婚姻都應慎重,沒有愛又無趣的婚姻注定潛藏危機。

《安娜·卡列尼娜》:人的一生,都在為選擇買單
《安娜·卡列尼娜》:人的一生,都在為選擇買單

選擇放任欲望,人生就會失控

當欲望之火被燃起時,隻有愛情的滋潤才能撫平這情海波瀾。

安娜有時想到丈夫和兒子,内心也感到愧疚不安,但是很快又沉淪在欲望裡無法自拔。

家庭、名譽,甚至是曾經那麼令她喜愛的兒子,在這一刻都變得無關緊要,她隻想填滿内心的渴望。

有人說,沒有愛過的人,一旦愛情來臨,像是被一陣風席卷,整個人都會着魔。

在一次觀看賽馬時,安娜看到沃倫斯基從馬背上摔下來時,眼神裡滿是擔憂。

她全然不顧衆人的眼光,大聲呼喊他的名字。

安娜與沃倫斯基的暧昧情愫,讓上流社會一片嘩然、充滿無數的流言蜚語。

卡列甯知道後,責備安娜行為有失檢點,要她注意輿論以及對兒子的責任,并“寬宏大量”地希望安娜能維持表面的婚姻。

他給了安娜兩個選擇,要麼繼續留在家裡,留在兒子身邊,要麼去跟沃倫斯基一起生活。

對于安娜來說,選擇繼續跟一個不愛的人生活,還是選擇身敗名裂換取一時的歡愉。

不管怎樣選,她注定是要受傷的。

經過掙紮,安娜選擇放棄婚姻、兒子、尊嚴、社會地位。

當情感完全控制了理智,當她不顧一切地選擇放任欲望,人生就開始走向了失控。

她為沃倫斯基生下了孩子,在她心裡,除了愛情,除了沃倫斯基,其他都不重要。

書中有一句話:“愛火多麼熾烈,它燃盡時的灰燼世界就有多麼寒冷。”

終有一天要回歸現實的兩個人,也将被現實拖垮。

《安娜·卡列尼娜》:人的一生,都在為選擇買單
《安娜·卡列尼娜》:人的一生,都在為選擇買單

選擇為情所困,終會為情所傷

當安娜與沃倫斯基去歐洲旅行三個月,再次回到彼得堡時,她發現上流社會的大門已對她關閉。

舊日的親戚朋友拒絕與她往來,更使她感到屈辱和痛苦。

沃倫斯基也為此付出代價,放棄了軍銜、事業,還失去了母親的經濟支援。

他的母親讨厭安娜,認為這個女人斷送了自己兒子的前途。

曾經是優雅高貴的女王,如今卻成了人人不齒的浪蕩女子,心理的落差可想而知。

安娜不斷質問質疑沃倫斯基對她的愛,他們之間開始不斷地争吵。

在一次晚會上,安娜受到一位上流社會的夫人的公開羞辱。回來後,沃倫斯基卻抱怨她,不該不聽勸告去參加晚會。

沃倫斯基被重新踏入社交界的欲望和輿論的壓力所困,漸漸地,他與安娜分居,盡量避免與她單獨見面,這使安娜感到很難過。

她胡思亂想,覺得自己付出所有,而沃倫斯基卻不再愛她。

她感到痛苦悲傷,開始不停自我折磨。

她情緒反複無常,時而釋懷,時而發怒,沃倫斯基則對安娜失去耐心,更加冷淡。

回想起這段生活,安娜認定自己是一個被抛棄、被侮辱的人,最後竟然起了一種絕望而決心報複的心态。

看過一句話:

“如果在一段感情中總是把彼此的得失分得很清,那麼雙方都會輸。”

最後,她毅然走向了飛馳的鐵軌前,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沃倫斯基感到愧疚,奔赴戰争,一心求死。

正如文中所說:“如同飛蛾撲向野火,注定這場愛情要将她毀滅。”

安娜看似和沃倫斯基在一起之後重新綻放自己,但她一直活在與日俱增的焦慮和恐懼之下。

最後不得不給對方套上繩索,讓對方感到窒息,而想要終結這段關系。

一個人為情所困,終會為情所傷。

《安娜·卡列尼娜》:人的一生,都在為選擇買單
《安娜·卡列尼娜》:人的一生,都在為選擇買單

人,一生都在為選擇買單

安娜的愛情,自始至終都是悲劇。

不管是與卡列甯的表面夫妻,還是與沃倫斯基的快樂,都無法讓她感受到可以一直擁有的愛情。

有一句話說得好,愛情不是生活的全部。

一個女人,把男人當做全世界是很危險的,容易迷失自我。

值得我們思考的是,不管是泥濘險阻,還是荊棘坎坷,有些路一旦選擇了,不管再難也隻能往前走。

面臨人生困境時,成年人做事要考慮後果,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無論是工作、愛情,還是婚姻,隻要路是自己選的,就不要後悔。

不管做什麼選擇,記得先愛自己,不失去自我,快樂就會大于憂傷。

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選擇是十全十美,你的生活好不好,全憑本事和眼光。

沒有人會感同身受,所有的酸甜苦辣隻能自己體會。

走過平湖煙雨,跨過清淺歲月,我們終其一生都在尋找幸福。

沒有什麼值得抱怨,每個人的生命都有想要逃離和想要擁有的東西,願你有能力擁有,也不懼怕放棄。

因為人,一生都在為選擇買單。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