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法國會迎來首位女總統嗎?10年3次競選,這次還會“陪跑”嗎?

作者:極目新聞

極目新聞記者 孫喆

離4月10日第一輪投票不到一周,最新民調顯示,法國極右翼總統候選人瑪麗娜·勒龐的支援率逐漸上升,和尋求連任的馬克龍之間的差距正在縮小。法國會迎來曆史上首位女總統嗎?

法國會迎來首位女總統嗎?10年3次競選,這次還會“陪跑”嗎?

勒龐在競選集會上發表講話(來源:《衛報》)

三個孩子的母親,兩度離婚,政治覺醒源起童年爆炸案

“在勒龐花了10年時間試圖把她父親建立的極右翼政黨‘國民陣線’的強硬形象逐漸軟化之後,民調顯示,她的支援率在本周迎來了前所未有的上升。”報道如是說。

據《衛報》報道,最新公布的民調顯示,4月2日,馬克龍與勒龐在第一輪競選中的支援率分别為27%和21%;在第二輪競選中,馬克龍的支援率為53%,勒龐的支援率為47%。

據悉,這是迄今為止兩人差距“最小的一次”。

而要和馬克龍角逐總統寶座的勒龐又是誰呢?

勒龐出生于1968年8月,是法國極右翼政黨“國民陣線”前主席老勒龐(讓-瑪麗·勒龐)的小女兒。

她是三個孩子的母親,曾經兩次離婚,為了保護孩子們的隐私,她時常與媒體“周旋”。

勒龐8歲那年,家裡發生了一件大事。綜合BBC和法國媒體報道,當時,有人對老勒龐的極端言論感到不滿,在他家較高價的電梯大廈外的樓梯平台上放了5公斤炸藥,1976年11月1日晚,這場爆炸幾乎把較高價的電梯大廈樓削去了一半。

法國會迎來首位女總統嗎?10年3次競選,這次還會“陪跑”嗎?

較高價的電梯大廈樓的一面牆被炸毀(來源:BBC)

萬幸的是,沒有人在爆炸中受傷,但這場爆炸讓勒龐第一次真正意識到父親的職業。她在自傳《逆流而上》(A contre flots)中寫道:“在這個恐怖的夜晚,我才發現,原來我的父親身在政壇。”

法國會迎來首位女總統嗎?10年3次競選,這次還會“陪跑”嗎?

相關報道截圖(來源:推特)

“就在那個玩娃娃的年紀,我開始意識到這件對我來說既可怕又難以了解的事:和其他人相比,我的父親不會被平等對待;我也是,我們一家都是,作為勒龐家族的一員,我們永遠不會被當作正常人對待。”勒龐寫道。

媒體普遍認為,這場爆炸标志着勒龐“政治覺醒”。自父母離婚後,勒龐在父親辦公室待的時間越來越長。

勒龐很擅長公開演講,這也讓她最終選擇了法律專業。做了幾年律師後,1998年,勒龐開始上司“國民陣線”法律部門,在2004年時,她已經是歐洲議會議員了。

10年3次競選總統

時間來到2011年。

在2011年1月16日的黨代會上,勒龐獲得了67.65%的選票, 成為“國民陣線”的第二任主席。

法國會迎來首位女總統嗎?10年3次競選,這次還會“陪跑”嗎?

1995年,擔任律師的勒龐(來源:BBC)

緊接着在第二年,勒龐就開始了自己的第一次競選之旅。這次競選可謂一波三折,依照憲法,總統候選人需要獲得來自法國至少30%以上省份的500名民選代表的共同簽名。但當時,支援勒龐的人并不多,直到截止時間的前三天,她才集齊了500個簽名。

在之後的大選中,勒龐的第一輪得票率為17.9%,排名第三,未能進入下一輪。

又過了5年,2017年法國總統大選,勒龐再次向總統之位發起沖擊。

2017年4月23日,在首輪投票中,勒龐以第二名進入總統選舉第二輪投票,與馬克龍角逐總統寶座。

雖然這次,勒龐走到了第二輪,但她最終以大比分落敗于馬克龍。

有一點值得注意,CNN指出,勒龐在執掌“國民陣線”後就開啟了“去妖魔化”的程序,不同于老勒龐頻繁冒出的挑釁言論,勒龐在不斷淡化“國民陣線”極端右翼色彩,将其從邊緣政黨逐漸推向主流。

2017年4月24日,勒龐宣布辭去“國民陣線”主席職務。她在電視台發表講話時的法語單詞暗示,她不再擔任“國民陣線”上司人是暫時之舉。

2018年,勒龐将其政黨正式更名為“國民聯盟”。2021年7月4日,勒龐連任“國民聯盟”領袖。

如今,勒龐帶着“改頭換面”的“國民聯盟”第三次開啟向愛麗舍宮的沖刺。目前分析普遍認為,勒龐或将進入大選第二輪,和馬克龍一決勝負。

法國總統選舉投票采用兩輪制。本次大選,如果沒有候選人在4月10日的第一輪投票中獲得逾半數選票,那麼得票居前的兩名候選人将在兩周後的4月24日進行第二輪角逐。

倘若勒龐當選,法國或退出北約

2022年2月5日,勒龐在競選集會上表示,如果她順利當選,法國将退出北約。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道,勒龐當天在法國萊姆斯對她的支援者說:“我們必須捍衛自己的利益,脫離軍事集團的邏輯。是以我們将退出北約,這樣就能不再卷入其他國家的沖突。”

在這一點上,馬克龍和勒龐完全不同。此前在集會上,馬克龍強調了他對歐洲和歐盟的共同防禦承諾。

此外,勒龐還主張打擊移民、削減犯罪。《衛報》表示,雖然勒龐已決定放棄法國退出歐元區計劃,但她仍表示要将法國從全球化中“拯救”出來,重塑“經濟主權”。

CNN認為,勒龐在高喊“法國優先”,力推“經濟民族主義”的同時,在競選活動的最後幾周,将重心放在了“生活成本和購買力”上。

俄烏沖突導緻能源供應受阻,緻使法國面臨能源價格飙升的困境,平均每升燃料超過兩歐元,通貨膨脹率達到2008年以來的最高水準。

近日,勒龐在電視台接受采訪時表示,要将能源增值稅從20%降至5.5%,此舉收獲了部分群眾的心。

法國會迎來首位女總統嗎?10年3次競選,這次還會“陪跑”嗎?

4月6日,勒龐在社交媒體上就采訪内容發文(來源:推特)

現年68歲的法國人伊麗莎白曾在2017年的總統選舉中,将選票投給了勒龐的對手,但這一次,她打算支援勒龐。

據了解,伊麗莎白16歲就離開了學校,做過鞋匠、勞工和管家,退休以後就靠養老金生活,但每月800歐元的養老金快讓她付不起賬單了。“錢到月中就花完了,隻能賒賬,一盤炖菜吃了三天。”

伊麗莎白認為,勒龐的減稅政策可以讓“錢重新回到我們的口袋”。此外,她還支援勒龐打擊移民。在馬賽北部郊區住過一段時間的伊麗莎白告訴記者,自己曾在那裡被搶劫兩次,“一次是香煙,一次是項鍊,那兒的‘歐洲人’多得有些離譜。”

雖然勒龐的支援率在逐漸上升,但大部分民意調查員仍認為她不太可能赢得此次大選。

值得注意的是,媒體普遍認為,馬克龍目前仍頗受歡迎,但現在競争激烈,尤其是疫情和俄烏沖突等因素給選舉帶來了更多的不确定性,法國大選仍有懸念。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下傳“極目新聞”用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采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86777777。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