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腰背痛竟是帕金森病引起?了解這些早期症狀,“帕”友求醫少走彎路

提起帕金森病,人們第一反應是“手抖”,不過,“帕”病的諸多早期症狀,可并不止于此。嗅覺減退、失眠嗜睡、便秘、皮炎 、消瘦……種種帕金森病引起的非運動症狀可能來得比“手抖”要早很多,卻往往沒有被甄别出來。确診了帕金森病,又該怎麼治?什麼情況下适合安裝腦起搏器?日常怎麼照顧帕金森患者?

本月11日将迎來第26個世界帕金森病日,記者請來珠江醫院功能神經外科主任張世忠教授、薛杉副主任醫師、神經内科副主任謝惠芳教授共同為病友詳解帕金森病的早期發現和綜合治療、康複等知識。

帕金森病不隻是“手抖” 這些早期症狀要重視

謝惠芳介紹,帕金森病的臨床症狀分為兩大類,一類是運動症狀,一類是非運動症狀。有的人是起病表現為日常做精細動作時行動遲緩,還有的就是人們最常聽說的“手抖”——靜止性的震顫,不動的時候抖,反而做動作時顫抖減輕或消失,一般以手和腳為主,頭部較少。但引起手抖的原因有很多,未必都是帕金森;更值得注意的是,有時候并不表現為“抖”,而是展現為身體平衡障礙,走路易摔跤、前沖。

還有很多非運動症狀容易被漏診、誤診,比如嗅覺減退、喪失;肢體的麻木刺痛、溫熱等異常感覺。張世忠教授就曾接診過的一位患者,因為腰背痛就診骨科,診斷為椎間盤突出症并接受了手術,然而問題并沒有解決,直至帕金森的其他症狀陸續出來以後,才來到神經科就診,發現腰背痛也是早期因帕金森而起。

張世忠說,臨床上這樣走了彎路的患者并不少見。因為帕金森病早期還可能有視覺問題、焦慮抑郁、睡眠障礙(失眠或嗜睡)、直立性低血壓、便秘、尿急、體溫調節障礙、脂溢性皮炎、體重減輕等等多種多樣的症狀,在不同個體上的展現差異極大,由此增加了早期發現的難度。實際上,假如在神經科就診,一系列的診斷性治療是可以幫助早期發現問題的。而患者往往等到出現了肢體震顫、行動遲緩等經典症狀前往神經内科就診再确診時,已經是中晚期了。

“帕友”注意避開三大用藥誤區

謝惠芳提醒,帕金森病是一種慢性疾病,需要神經内科、功能神經外科、康複科等多學科協同的全程管理,終身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治療。和很多其他慢性疾病患者一樣,“帕友”日常用藥也容易陷入誤區。

首先是害怕用藥後症狀出現波動,疾病早期拒絕服藥治療。臨床證明,發病後1~3年内開始用藥的患者,在自理能力、活動能力和生活品質等方面明顯優于發病後4~6年才開始用藥的患者。早治療還可通過延緩疾病的進展而降低治療費用,因為帕金森病晚期治療費用遠大于早中期費用。

其次,症狀改善後到底能不能停藥?謝惠芳強調,帕金森病是由于腦内多巴胺神經元的變性壞死引起的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需要終生服藥,症狀改善隻代表病情控制。突然停藥可能出現的帕金森病惡性撤藥綜合征甚至會帶來生命危險!帕金森病的治療應堅持劑量滴定,擅自減量或停藥可能導緻症狀惡化或嚴重副作用,且會影響後續治療的療效。

另外,許多患者認為隻要是病就應該能治好,還會寄希望于保健品、偏方。但目前國際上尚未有任何治愈帕金森病的方法,謝惠芳提醒,凡是吹噓能“治愈”帕金森病的藥物都是不可信的,患者千萬不要被誤導,冒然服用偏方、保健品,既耽誤了病情,又浪費金錢。

腦起搏器适合哪些患者?

臨床上,通過藥物和外科手術、康複手段的共同配合,能夠讓病情得到控制,提高生活品質。而近年來,随着醫學技術發展和社會醫療保障的覆寫面日益廣泛,很多帕友考慮安裝腦起搏器(DBS)來改善病症。DBS 手術是一種微創外科手術,将電極植入腦神經的特定位置,電極通過皮下隧道連接配接到嵌入胸部的刺激器,刺激器會将微弱的高頻電脈沖傳送到腦深部電極,以此來抑制神經元的異常電活動,進而改善症狀。2021年8月,廣東省已将 DBS 治療帕金森病納入醫保,廣州地區的參保人還可以疊加“穗歲康”商業補充保險獲得更大的保障。

腰背痛竟是帕金森病引起?了解這些早期症狀,“帕”友求醫少走彎路

那麼,什麼樣的“帕友”适合安裝腦起搏器(DBS)呢?

張世忠介紹說,一般而言,病程5年以上、确診原發性帕金森的患者,如果症狀以震顫為主,經規範藥物治療改善不理想,且震顫嚴重影響生活品質的可以考慮安裝DBS,強烈要求盡早手術以改善症狀的,經過評估後可放寬至病程3年以上。

在适宜年齡方面,一般不超過75歲才可安裝DBS,老年患者進行受益和風險的個體化評估後,可放寬至80歲左右,以嚴重震顫為主的老年患者,也可适當放寬年齡限制。

醫生還會評估患者的藥物使用情況,如果複方左旋多巴曾經對患者起到良好療效,但已經不能滿意控制症狀,療效明顯下降或出現了棘手的運動波動或異動症、或對藥物不能耐受等情況出現,考慮安裝DBS。

另外,不少人認為安裝了DBS就可以“一勞永逸”,張世忠強調,DBS隻是綜合治療手段中的一種,實際上,安裝了DBS之後,患者依然是要堅持在醫生的指導下動态調整用藥的,而DBS的各項參數也需要定期複診調整。

日常飲食注意“四多一少”

飲食管理是帕金森病的輔助治療方法之一,目的在于維持患者較佳的營養和身體狀況,并通過調整飲食,使藥物治療達到更好的效果。薛杉建議,帕友日常飲食注意“四多一少”:

谷物多:通常每天吃300~500克的谷類食物,如米、面、雜糧等;從谷類中主要能得到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膳食纖維和維生素B等營養,并能擷取身體所需的能量也不影響左旋多巴的藥效。

蔬菜水果多:每天大約吃300克的蔬菜或瓜類,1~2隻中等大小的水果,從中獲得維生素A、B、C、多種礦物質和膳食纖維。一些特殊蔬菜如蠶豆等可經常食用。另外,瓜子、杏仁、黑芝麻等富含酪氨酸,可能能促進左旋多巴合成,對患者有益。

蛋白質多:奶類含豐富的鈣質,對于容易發生骨質疏松和骨折的帕金森氏病人來說,每天喝1杯牛奶或酸奶是補充身體鈣質的極好方法,吃豆腐、豆腐幹等豆制品也可以補充鈣。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牛奶中的蛋白質成分可能對左旋多巴藥物療效有一定的影響作用,為了避免影響白天的用藥效果,建議喝牛奶安排在晚上睡前。

喝水多:攝入充足的水分對身體的新陳代謝有利,能使身體排出較多的尿量,減少膀胱和尿道細菌感染的機會,能使糞便軟化、易排,防止便秘的發生。如果出現口幹、口渴、眼幹的症狀,可以嘗試每天比前一天多喝半杯水的方法,逐漸增加飲水量至每天6~8杯。

脂肪少:建議用植物油烹調食物,不吃肥肉、葷油和動物内髒,有助于防止由于飽和脂肪和膽固醇攝入過多給身體帶來的不良影響。

帕友如何進行運動和康複鍛煉?

康複鍛煉是“帕友”提高生活品質的一個重要幹預手段,日常中進行适當的運動也有利控制和減緩病情 。薛杉教授建議,患者日常維持少量多次骨骼肌鍛煉,有助于減少骨鈣流失,可以從簡單運動如散步開始,由簡入難,運動劑量也從短時小運動量開始,循序漸進。全身狀态較好的“帕友”可選擇太極拳、八段錦、瑜伽等協調性、平衡能力和肌肉力量一體的運動。平時可以優先在力所能及範圍内選擇自己喜歡的運動,提高鍛煉的趣味性,有助提高心肺功能。

薛杉說,很多長期的患者會形成弓背、骨盆後傾、屈膝,擡腿困難的體态。其實結合藥物、外科治療之後,患者通過康複鍛煉,是可以重新“學會”使用自己的身體、肢體的。平時在家裡有個姿勢訓練的簡單方法可以一試:背靠一面牆,努力嘗試後腦勺、臀部、腳後跟緊貼牆面站立,努力将肩胛骨向牆面貼近,站立不穩的話可以手扶适當高度的扶手,如桌面、椅背等。這個鍛煉每次堅持5分鐘,可以幫助患者恢複直立的體态,“你會發現直立行走沒有想象的那麼難”。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周潔瑩

廣州日報·新花城編輯:吳婉虹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