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武俠:因為王羽,不見江湖

作者:四味毒叔

文 | 王重陽lp

1994年,王羽最後一次擔綱主演的電影《千人斬》成了他急流勇退的見證。彼時新一代功夫明星紛紛崛起,王羽同張徹、胡金铨一同,默默喝散了大馬,藏起了金刀,在徐克和程小東們的天馬行空下靜靜退場。

武俠:因為王羽,不見江湖
武俠:因為王羽,不見江湖

值得一提的是,當年在《千人斬》裡飾演他徒弟的演員叫錢小豪,也曾是衆人期待的新一代功夫演員,可惜了。

武俠:因為王羽,不見江湖

近二十年後,當一個老者與甄子丹對視時,那位“我要打十個”的英雄竟如感受到死亡威脅的野獸一樣躁動不安。如果不是一道天雷,可能《武俠》的江湖味兒會更濃烈一些,同樣可惜了。

武俠:因為王羽,不見江湖

當時看這位老者有些眼熟,後來看演員表,才記得兒時印象裡那位帶着敬意砍人的劊子手——

一刀下去,人頭飛起,那人抓着頭按在脖子上用黃帶系上,任對方死不瞑目還是安然駕鶴,隻自顧自地擺起架勢說:

“金刀執法,頭不落地,上天好德,往生西方。”

這種氣勢……難怪能壓得住甄子丹。

武俠:因為王羽,不見江湖

雖然不懂陳可辛為什麼會請到王羽,但對于當年在内蒙草原上端着IPAD看《武俠》的我來說,這部電影留下最深的印象不是柔弱又堅強的湯唯,也不是一心泯然于世的甄子丹,而是精于推理的金城武和驚豔亮相的王羽。

是以《武俠》更像一部披着功夫外衣的偵探片或描寫江湖恩怨的“紀錄片”,這倒蠻符合陳可辛拍電影的一貫腔調。

武俠:因為王羽,不見江湖

拳腳不如腦子

當年宣傳稿裡對《武俠》的亮點歸納為“名偵探柯南”式的功夫片,也的确如此。金城武飾演的民國偵探氣質陰郁,有着“可說不可說”的慘痛經曆,這種經曆讓他在面對一心改邪歸正想退隐江湖的甄子丹時十分沖突:

抓?人家想做個好人。

不抓?死去的那些人該如何交代?

最後還是甄子丹幫他解決了問題——

一藥假死,在鬼門關走了一遭。

一刀斷臂,眼前人斬掉了前塵。

武俠:因為王羽,不見江湖

除此之外,《武俠》最有意思的地方是随着陳可辛的鏡頭不斷跳躍出一些鮮活的人和他們的生存之道:

比如惠英紅:在屋頂上跑酷的樣子實在太飒。這淩厲的女人對比《僵屍》少了無助,更多的是狠辣。你不承認你是我兒子?我就殺人,殺到你承認。

武俠:因為王羽,不見江湖

比如湯唯:男人有一天跑了,她不哭不喊,甄子丹出現在生命裡,她照樣不喜不悲,但心裡卻一直想:“你晚上還回來吃飯嗎?”

武俠:因為王羽,不見江湖

比如王羽:你喜歡馬?那你把馬殺了吧。你因為樹哭?那我把樹砍了。總之,世間一切的所愛所悲到此為止,不這樣,你怎麼在江湖上當一個人見人怕的野獸?當不了野獸,你就會被其它野獸吃掉。

武俠:因為王羽,不見江湖

比如金城武:我原以為那是個孩子,算了,放過吧。才發現因為慈悲,差點死在那孩子手上。卻不知我告訴我自己不要慈悲,卻依舊慈悲,或許這就是人與人的不同吧?

武俠:因為王羽,不見江湖

以前說陳可辛的故事裡沒有絕對的善惡對錯,《武俠》也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生存的方式,也有自己或幡然悔悟、或執迷不悟的結局。與其說是“武俠”,不如說是“江湖”。

要命的是,這“江湖”竟總與“現實”暗合。抛開拳腳,看看《武俠》裡的衆生,哪一個都是你我。

武俠:因為王羽,不見江湖

打架不如吃飯

“吃飯”,似乎是陳可辛有意無意地暗示:

金城武找甄子丹,人不在,湯唯在。男人去幹活,女人絮絮叨叨,名偵探一邊應和一邊思考。等他回來後,大家坐在飯桌上吃飯。看似融洽,其實充滿殺機。

武俠:因為王羽,不見江湖

王羽來找兒子,同樣也是在吃飯,他一邊說,一邊喂孫子。看似溫情,其實同樣充滿殺機。

武俠:因為王羽,不見江湖

連牽連出甄子丹的那兩位武師,也都是因為吃飯,才讓金城武分析解鎖一番:

口腹之欲甚重。

進而描繪出一場殺機四伏的大戰,更牽連出十年前那場慘絕人寰的血案。

跳脫出電影之外,“吃飯”也是《武俠》的另一番視角:

江湖人說到底也是要吃飯的,管你濫殺還是退隐,吃得好還是吃得飽,終歸擺脫不了兩餐一宿。

武俠:因為王羽,不見江湖

是以十年後再看《武俠》,“七十二地煞”再猖狂再仇恨,也不過是為了有酒有肉,而這種近乎執着的本能讓他們成了淩駕于田間勞作的山民之上的食物鍊“頂端”。

武俠:因為王羽,不見江湖

這樣的偏執以近乎荒誕的“雷劈”結束,在兩年後,當王寶強總是嚷嚷着“既決生死,也分勝負”,楊采妮看不下去了,“砰砰”幾槍,讓他倒在了黑臉戲腔中。

武俠:因為王羽,不見江湖

以“正能量”來诠釋的話,大家還是要告訴觀衆:

愛比恨更強大。

武俠:因為王羽,不見江湖

以“負能量”來哭訴的話,可能隻能告訴自己:

時代的腳步太快,你是擋不住的,隻有跟上,拼了命也要跟上。

後記

2022年04月05日清明節,演員王馨平發文稱,其父王羽在台北去世,享年80歲。

武俠:因為王羽,不見江湖

王羽先生一生抛開演藝作品之外,其特質倒有個在外形上不太恰當的對标人物:

郭德綱。

都曾經萬分張揚,也都曾經一言難盡,更曾經都是一個時代、一種文化類型的代表人物。

武俠:因為王羽,不見江湖

清明節,王羽離去,可能也是冥冥中一個時代的宿命。那個叫張徹的導演,在十年前也已經離開了心馳神往的江湖。

而《武俠》之後的2014年,甄子丹在《一個人的武林》中劈打砍殺,這部電影末尾不嫌繁瑣的将片中每一個出場人物都做了介紹,這些人大多數都是知名的武打演員,還有更多不知名的國術指導。

武俠:因為王羽,不見江湖

可能在當年,大家也都感覺到:

拳腳功夫,也許該讓一讓了。

武俠:因為王羽,不見江湖

此時距離那個縱馬揚鞭想要退隐山林卻心系江湖的日子,不過十年。

武俠:因為王羽,不見江湖

再過了十年,徐克們也好像發現:

威亞,有些生鏽了。

武俠:因為王羽,不見江湖

那些“老人”們,可能未來更多的時候是用在指導一下嘻嘻哈哈裡的騰挪跳躍,說到底,還是為了“吃飯”。

武俠:因為王羽,不見江湖

“誰來接班”亦不再是江湖人關心的問題。

武俠:因為王羽,不見江湖

至于“武俠”,更多的時候可能隻有當夕陽西下時,你我懷抱一瓶酒,同老夥計們一邊吹水一邊笑談:

豪情還剩了一襟晚照。

武俠:因為王羽,不見江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