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氣象媽媽:“觀測”孩子預見明天

作者:中國婦女

張芳華和丈夫嚴謹求實,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潛移默化地影響着孩子,讓他從小明白科學容不得一點點馬虎、一絲絲僥幸,任何成果的取得都要付出艱辛的努力,還要具備較好的預見性……

氣象媽媽:“觀測”孩子預見明天

張芳華 中央氣象台首位女性國家級首席預報員,中國氣象局首席氣象專家。獲評全國巾帼建功标兵

兒子歡歡在人大附中讀高中一年級,經常有人問我,能上這麼好的學校一定是個優秀的孩子,怎麼培養出來的?我想可能跟我和丈夫都從事氣象科技工作有關,我們的工作常常和各種數字、方程式、地圖打交道,耳濡目染中兒子也對科學有着濃厚的興趣,喜歡“刨根問底”,每天腦子裡有“十萬個為什麼”。而也許正是這種好奇心成為他學習的驅動力。

奇思妙想中“探索”

兒子喜歡畫畫,他的畫裡充滿了奇思妙想,有讓人穿着不冷也不熱的“空調服”,這樣無論天氣如何都能恒溫舒适。2013年,北京霧霾頻發,7歲的歡歡在他的畫中設計了一款霧霾清除器,打開它就可以消除霧霾。雖然想法稚嫩,但卻充滿幻想和希望。這和我們平時在家讨論天氣不無關系,從小在他的心裡播下了一顆熱愛氣象科學的種子。

我們會以牛頓、法布爾等科學家小時候的故事為例,鼓勵他主動思考,積極提問,讓他慢慢懂得人類就是在探索未知的過程中前進的。

如果說,天馬行空的畫作是他對科學産生興趣的起點,那親自動手做科學實驗,是他對科學熱愛的“奔現”。我記得他在學習“速度”這個概念時,特意去仔細觀察一隻蝸牛的行動軌迹,一是為蝸牛運動計時,二是測量行進的距離,用距離除以時間進而得出蝸牛的爬行速度。

還有一次,他為了觀察種子發芽和溫度、濕度的關系,在不同小盆裡種了一些大蒜,每天記錄觀察。在操作中,兒子發現,為什麼在有着同樣溫濕條件的同一個盆裡,有的發芽有的卻不發芽?為了解答這個問題,他讓外婆外公專門從地裡挖出大蒜郵寄給他,收到後,又重新做了一遍“實驗”。這一實驗,讓兒子了解到,原來種子發芽受到多種多樣因素的影響。

像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有一次,他想做一杯漂亮的雞尾酒,我們便引導他把準備步驟列到紙上。首先,需要準備顔色不同的液體,其次要想怎麼倒?倒多少分層合理?液體的密度、品質和順序是否有影響?我告訴他,對待科學絕不能馬虎,更不要放棄,隻有多思考、勤動手驗證後,才能挖掘到科學的真相。歡歡反反複複倒了很多次,也浪費了不少,最後終于做出了一杯滿意的雞尾酒,高興地和我們一起分享。

這種探索精神讓兒子特别受益。他在學習中遇到難題從不逃避,而是潛心鑽研、反複琢磨,查閱資料或者請教老師和同學,直到完全了解。是以,在學習道路上一路過關斬将,成長為一天比一天更好的自己。

不為明天準備不會有未來

作為中央氣象台首席預報員,我對待工作非常認真負責。遇到複雜天氣時,我經常會待在會商室不回家,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及時向社會精準預報。天氣預報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以讓人們提前知道未來的天氣,以免天氣寒冷沒有添衣保暖,以免災害性天氣出現沒有得到及時應對,精準的預報可以更好地預見未來,進而不打無準備之仗。

歡歡上國小時,班主任讓他回來問我“學校開運動會那一天的天氣如何?”這任務可給我帶來了不小的壓力。要知道,局地天氣預報一直是個很大的難題。看似一則短短幾十個字的天氣預報,其實背後涉及從觀測、到傳輸再到計算、分析等方方面面,并不是那麼容易就能精準預報的。好在類似的幾次預報都報得比較準确,孩子很驕傲,對我的工作也有了更大的認可。而我“趁熱打鐵”,告訴他,科學的道路充滿未知,要沉下心來,做好充足的準備,才能走得更遠,而不為明天做準備的人是不會有未來的。

也許是聽多了我的這般教誨,孩子從小就養成了很好的“預見性”。他每天上床睡覺前,都會把第二天需要帶到學校的東西提前準備好,第二天早上起來就可以從容地吃早餐。他還學會規劃未來,每個學期都會給自己定下一個小目标和一個大目标。目标往往在他自己的能力之上,需要他朝着目标去努力,這樣一整個學期他都充滿鬥志。當然,目标一旦沒有實作,也難免會有沮喪,這時我會告訴他,如果遇到困難就往後退,那前面的山永遠翻不上去,隻能在山下面待着,山那邊的風景再美也看不到。而也許翻過山後再回頭看,其實會發現并沒有那麼難。

因為對未來有清晰的想法和規劃,現在的歡歡逐漸對很多事情有了獨立的見解。前段時間,學校開設了職業體驗課,讓學生了解各種職業是做什麼的。歡歡選擇了影視制作和心理學兩個文科類專業,我們夫妻倆卻希望能發揮他的數學優勢,幫助他選擇了環境工程學。最後,孩子堅持自己的選擇,我和丈夫也達成共識,不用家長的視野去限制他。我們明白,在教育的路上,養娃和做預報一樣,需要不斷觀測、改進和提高。有時候,兒子會提出一些讓我們難以回答的問題,我們不得不去學習、思考,不禁感慨學無止境,也讓我們在養育他的過程中,變為了更好的自己。

氣象媽媽:“觀測”孩子預見明天

張芳華在兒子的心裡播下了一顆熱愛科學的種子

把做人的根紮正紮牢

氣象工作關乎人民生命财産安全,服務各行各業決策部署,需要24小時值班值守,沒有奉獻和犧牲精神,是幹不好這個工作的。

2021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喜逢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慶祝活動、2022年北京冬奧測試賽等重大活動,面對氣象工作的新要求、各行各業對氣象工作的新需求,以及人民群衆對氣象工作的新期待,氣象人身上的責任也越來越重。

長期以來,兒子很支援我的工作,對我的“加班加點”“夜不歸宿”早已習以為常,甚至有很多次,我不能按時接他放學,把他一個人孤零零地留在學校裡,他也從來沒有抱怨過,因為他知道媽媽是在為人民服務。

因為體諒我的辛苦,歡歡上幼稚園時,會用一些彩紙做成六面體,寫上“媽媽,我愛你”的字樣,再裁剪出小紅花裝飾在上面,當成送給我的禮物。如今,兒子已經出落成一個青春期少年,每每翻出來看到,我還能夠感受到他對我的愛和依賴。

比起學習成績,我更在意孩子的人格培養。我告訴兒子,如果一個人學習不好,頂多是個次品;如果品德不好,那就會是個危險品。

他小時候我就不斷地教導他,一定要堅持原則,堅持對的事情,不能随波逐流。他丢過一條紅領巾,巧的是後來又撿了一條。當時他心想,“我丢了一條,别人撿走了我的,我撿走别人的正好可以抵掉”。我說,你丢紅領巾很着急,别人丢了也會很着急,一碼歸一碼。雖然這是個小事兒,但反映出的不是小問題。後來歡歡把丢紅領巾這件事寫進了作文,老師給予他表揚和鼓勵,他特别高興。

這樣的例子很多,我總對兒子說,學習成績也許不要那麼拔尖,但品德方面你一定要争取打一百分。每學期歡歡都會獲得愛心奉獻獎。同學們也會積極投票給他,他多次獲評區級和市級三好學生。

孩子上國中一年級時,他報名參加學校的“聽障兒童戶外情景公益課”,與聽障兒童一對一結成對子,通過參觀、遊園、手工等形式開展交流。通過這項活動,歡歡在思想品德、心理素質、共情能力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提升。

現在,長大了的兒子還會開導教育我。比如,有一次他爸爸沒有把物品放回原處,我會覺得他爸爸沒有尊重我的勞動成果。但兒子卻說,應該去了解爸爸,也許那一刻他有更重要的事情呢?認識我們一家人的朋友都說,歡歡真是個“超級暖男”。

我想,隻有根紮正了,才可以像樹一樣慢慢吸取養分,而等把做人的根紮牢,終有一天,他會長成一棵參天大樹,那正是我最向往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