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毛主席的代表作,現如今了解了多少?

作者:劉易東聲屏障隔離栅

毛主席簡介

毛澤東(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潤之(原作詠芝,後改潤芝),筆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國人民的領袖,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産階級革命家 、戰略家、理論家,中國共産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上司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偉大開拓者,近代以來中國偉大的愛國者和民族英雄,中國共産黨第一代中央上司集體的核心,上司中國人民徹底改變自己命運和國家面貌的一代偉人——《百度百科》

沖突論(1937年8月)

事物的沖突法則,即對立統一的法則,是唯物辯證法的最根本的法則。列甯說:“就本來的意義講,辯證法是研究對象的本質自身中的沖突。”[1]列甯常稱這個法則為辯證法的本質,又稱之為辯證法的核心[2]。是以,我們在研究這個法則時,不得不涉及廣泛的方面,不得不涉及許許多多的哲學問題。如果我們将這些問題都弄清楚了,我們就根本上懂得了唯物辯證法。這些問題是:兩種宇宙觀;沖突的普遍性;沖突的特殊性;主要的沖突和主要的沖突

方面;沖突諸方面的統一性和鬥争性;對抗在沖突中的敵人的位置。——《人民網》

毛主席的代表作,現如今了解了多少?

實踐論(1937年7月)撰寫

毛澤東1937年7月撰寫,他曾以這篇論文的觀點在延安抗日軍事政治大學作過講演。1951年收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毛澤東選集》第一卷。2011年收入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建黨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十四冊。

文章是為着用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觀點去揭露黨内的教條主義和經驗主義—特别是教條主義這些主觀主義的錯誤而寫的。重點是揭露看輕實踐的教條主義這種主觀主義。全文論述了實踐與認識的關系,指出真理的标準隻能是社會的實踐,實踐的觀點是辯證唯物論的認識論之第一和基本的觀點。

在實踐中不斷開辟認識真理的道路,達到主觀和客觀、理論和實踐、知和行的具體的曆史的統一,反對一切離開具體曆史的“左”或右的錯誤思想。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這種形式循環往複以至無窮,而實踐和認識的每一循環的内容,都比較地進到了高一級的程度。《實踐論》是毛澤東關于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代表著作,深刻地論述和豐富了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它用科學的認識論武裝了中國共産黨,教育全黨樹立馬克思列甯主義必須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觀點。——《中國中共黨史學會編.中國共産黨曆史系列辭典:中共黨史出版社、黨建讀物出版社》

毛主席的代表作,現如今了解了多少?

沁園春雪(1936年)

《沁園春·雪》是無産階級革命家毛澤東創作的一首詞。該詞上片描寫北國壯麗的雪景,縱橫千萬裡,展示了大氣磅礴、曠達豪邁的意境,抒發了詞人對祖國壯麗河山的熱愛。下片議論抒情,重點評論曆史人物,歌頌當代英雄,抒發無産階級要做世界的真正主人的豪情壯志。全詞熔寫景、議論和抒情于一爐,意境壯美,氣勢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邁,頗能代表毛澤東詩詞的豪放風格。——《百度百科》

毛主席的代表作,現如今了解了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