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連vivo手機都賣不動了……

作者:功夫财經
連vivo手機都賣不動了……

作者:嘉林

按理來說,失去了華為這位強勢的對手,國産手機領頭羊們理應如魚得水才對,實則不盡然。

近日,市場調研機構CINNO Research公布報告,2月中國市場智能手機銷量約2348萬部,同比下滑20.5%,環比下滑24.0%,同比環比雙雙出現收縮。

在這份報告中,2月國内智能機銷量排名上,OPPO以約400萬台的成績穩居榜單第一,榮耀取代了vivo成為第二,而vivo則跌落至榜單第四名,銷量同比下降38.6%。

另一方面,根據天眼查資訊,vivo在4月1日公開了自動駕駛方法、車載裝置、移動裝置和車載電子裝置專利。在小米、OPPO下場,華為“幫助車企造車”之後,vivo此舉是否意味着自己也要加入造車大軍?這是銷量下滑之後對現實的一種妥協嗎?

1

守舊的vivo

在過去的很多年時間裡,國産手機憑借中低端産品以及管道和成本效益、營銷優勢野蠻發展,換來了十分漂亮的業績。Vivo便是典型的一個例子。

但這種嚴重依賴營銷的“機海戰術”并非所向披靡。一方面中低端智能手機利潤極低,還要經過層層分銷的蠶食;另一方面,國産手機代言、釋出費用居高不下,又進一步壓縮了利潤空間。

是以,伴随着智能手機行業的逐漸成熟,各大廠商都開始轉變政策,減少機型釋出,摒棄這種“勞民又傷财”的機海戰術。

畢竟商業最重要的目的就是掙錢。

而此時的vivo呢?依據去年的情況不難發現,vivo依舊在堅持這一古老的戰術。

連vivo手機都賣不動了……

公開資料顯示,2021年小米、Redmi和黑鲨共釋出了25款手機,OPPO釋出了21款,華為、榮耀分别釋出12款和23款,而vivo則有36款上市,還不包括旗下iQOO的13款,堪稱聲勢浩大。

盡管這種古老的戰術讓vivo以7150萬台的銷量坐上了2021年國内手機銷量冠軍的寶座,但沖擊銷量的背後,是vivo對于利潤的犧牲。

根據Counterpoint公布的2021年智能手機收入資料,2021年前5大智能手機收入共4480億美元,國産手機中,小米增長49%,OPPO增長47%,而vivo則以43%的增長率墊底。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手機漲價排行第一位便是vivo,這個低于同行的增速還是建立在頻繁漲價的基礎上。

堅持在機海中“仰泳”,就目前來看,vivo這位守舊派的選擇實在是有些不明智。

2

顧此失彼的困局

戰略上守舊遲緩,在産品布局方面,vivo也是疲态盡顯。

3月3日,vivo副總裁賈淨東在微網誌上表示,今後“大家對NEX的任何期待,都可以在X系列新品上得到答案”。這意味着曾承擔vivo高端化使命的nex系列被永久按下了暫停鍵。

這種直接宣布裁撤的例子在手機行業鮮有耳聞,但放在nex身上,一切似乎又變得合理起來。

2018年,nex系列橫空出世,以超過90%的正面屏占比做到了行業領先,但從市場表現看,nex顯然沒能成功與高消費群體對話。其一直堅守的升降攝像頭,不僅影響手機厚度,還削弱了手機的防水功能,與vivo宣揚的“科技感、未來感”背道而馳。除此之外,大曲率的瀑布屏設計也因顯示不全、側邊偏色等問題被吐槽“華而不實”。

沖擊高端市場失敗後,vivo又推出了子品牌iQOO,面向電競和年輕人群。

然而以堆料追求性能不可避免會擡高成本,是以高價也令年輕人望而卻步。2020年初釋出的iQOO 3,僅在數月之後的618就以上千元的幅度大幅降價、清倉處理,以3999元定價上場的iQOO9同樣沒有激起太大的水花,iQOO銷量隻能停留在300萬部左右。而搭載了vivo首款自研專業影像晶片V1的vivo X70系列,高配版甚至逼近7000元,同樣被網友集體認為是一味的堆料帶來的高價,是以鮮有人買賬。

更為緻命的事,vivo在産品與技術層面根本就沒有足夠高的技術壁壘,是以很難做到高者無憂。

不論是處理器等晶片技術,還是鏡頭、攝像頭、螢幕顯示等核心技術與零部件上,vivo都嚴重依賴外部供應,它所欠缺的原創技術與研發能力,不僅阻礙着品牌的發展,還深刻影響着vivo的整個生态布局。

如今,華為MatePad Pro、榮耀平闆V7相繼上市,小米平闆已推出了第五代, OPPO首款平闆OPPO Pad也于今年2月24日釋出。而vivo去年8月份才提出“1+3+N”的戰略,其中“3”便是将要釋出的平闆産品。目前華為、蘋果、小米在生态建設上已初具規模,而且都推出了筆記本電腦可穿戴手表、智能音箱、智能家居等等,而vivo官網上的智能硬體隻有寥寥四款,與競争對手的五花八門的品類和數量相去甚遠。

連vivo手機都賣不動了……

不可否認,過去的智能手機市場是一塊誘人的蛋糕,但時過境遷,這塊蛋糕早已失去了原有的美味。如果不能開辟新戰場,那vivo落于人後的結局很快就會上演。

3

造車破局?

未來已來,vivo或許正在嘗試改變。

在汽車制造商與手機巨頭互相跨界之際,vivo也有了新動作。

早在去年年中,關于vivo入局造車的消息就甚嚣塵上。當時 OPPO 官網出現的汽車相關人才招聘資訊也讓這一消息增加了幾分可信度。但緊接着OPPO和vivo的否認又降低了市場的期待。直到近日,vivo公開專利又将衆人的目光拉了回來。

事實上,早在2019年vivo就在汽車領域有所布局,與百度、長城等企業建立合作;2020 年末的開發者大會上,vivo 還釋出了車聯網品牌—— Jovi InCar;幾個月前,vivo 與 OPPO、小米一起牽頭,長安汽車、吉利控股、上汽集團、遠峰科技、中科創達、中汽院智能網聯等共同參與的智慧車聯開放聯盟 ICCOA 正式成立。

在手機全球出貨量不斷減少的今天,打造車機共同的完美生态确實是一門不錯的生意。對于vivo來說,抱殘守缺不如主動出擊,通過造車尋求更大的增長空間,或許能夠破局。但面對過晚的起步和遲緩的反應,vivo唯有狂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