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日的電視或電影鏡頭中,我們常常會看到這樣的場景:宮廷裡來的某公公手捧着一幅黃绫來宣讀帝王的聖旨: "奉天承運,皇帝诏曰......" 那麼,真實的皇帝聖旨又該是長什麼樣的呢?今天,通過東瀛拍場得來的一件同治六年的道诰命聖旨,對清代的聖旨有個概要的了解。

同治六年聖旨
清代聖旨所用的是一種專供帝王用來傳旨的提花織錦緞,分為五彩色和白色兩種。通常寬度為0.3米,長度約在2~3米間,單次織成。本件即為為皇家五色之聖旨,一段咖啡色、一段赭石色、一段明黃色、一段白色,一段紅色。五色會因接受聖旨對象的等級的不同而有所變化,清代共設九品十八階,六品以下官員用旨皆為白色。本幅聖旨長1.9米,寬0.3米,開端以提花織就五爪雙龍,中間并“奉天诰命”四個篆字。以“奉天承運皇帝诏曰”為聖旨開篇,“天”字頂格,高出皇帝一字,整幅錯落有緻地布滿了卷雲紋飾,色彩明晰絢麗,隐隐透着皇家的富貴雲霭之氣象。
奉天诰命
從聖旨的正文部分,可知本件诰命制發于同治六年,即1867年皇帝頒予同知邵桂生之母,賜封為宜人。上曰“邵桂生之母淑慎其儀,柔嘉維則宣訓詞,于朝夕不忘育子之勤,集慶澤于門闾式被,自天之寵茲以覃恩,封爾為宜人于戲仰.......大白話就是表彰其教子有方,為母持家淑慎有節。
聖旨開首
同知邵桂生
那麼這裡的“宜人”是什麼意思?其母又為什麼被封為宜人?這是因為在清代的文職外官中,同知為正五品官員。按清制(主要從乾隆起),凡命婦封号,對應官員的母親和夫人,一品二品稱夫人,三品稱淑人,四品稱恭人,五品稱宜人,六品稱安人,七品以下稱孺人。不分正從,文武職相同。宮廷中嫔妃,稱内命婦,外廷官員妻、母稱外命婦。
封诰内容
明代聖旨通篇以漢文書寫,清代則以漢文、滿文合璧書寫,漢文行款從右至左,滿文行款從左至右,本篇诰命合于明黃地突顯皇家之色的中幅段,钤蓋有皇帝“制诰之寶”玺印。聖旨制發于同治六年,即1867年農曆玖月十七日。在中國古代,皇帝令最初并不是叫“聖旨”,而是稱之為“命”、“令”、“政”等。直到宋代,皇帝和大臣們才統稱帝令為“聖旨”。而最早在聖旨開頭使用“奉天承運皇帝诏曰”八個字的,是從明太祖朱元璋開啟的。
漢文、滿文合璧書寫
古代帝王的聖旨是較為稀缺的一類收藏,有緣邂遇,則當寶之[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