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最新财政預算案出台,香港文旅靠财政輸血續命?

作者:钛媒體APP
最新财政預算案出台,香港文旅靠财政輸血續命?

圖檔來源@視覺中國

文 | 文化産業評論,作者 | 小軍哥,編輯 | 半島

近日,香港财政司發表《香港2022-23政府财政預算案》。預算案顯示,2022年香港将預留及撥款24.99億港币重振及發展文化藝術、藝術科技及旅遊業。值得注意是,自2019年修例風波以來,在疫情疊加的影響下,香港旅遊業已陷入“冰封”狀态。2021年訪港旅客僅有9.14萬人次,相較于2019年約5600萬人次,幾乎跌落“谷底”。

日前,香港第五波疫情仍在持續,雖然過去幾日确診人數有所回落,但不代表疫情的“拐點”已經到來。受不穩定因素和疫情反複等影響,香港與内地兩年多未通關,旅遊業正面臨“命懸一線”的生死考驗。

據香港旅遊發展局公布的資料顯示,2021年訪港旅客(除去香港本地遊客之外的全球遊客)共有91398人次,相較于2020年約356萬人次,同比下降了97.4%;與2019年約5600萬人次相比,幾乎降至了冰點。

近日,香港财政司發表《香港2022-23政府财政預算案》。預算案内容透露,2022年香港特區政府将預留及撥款24.99億港币重振及發展文化藝術、藝術科技及旅遊業。面對元氣大傷的香港旅遊業,僅靠特區政府财政輸血就能“續命”嗎?疫情防控常态化條件下,如何重振香港旅遊業?值得關注!

最新财政預算案出台,香港文旅靠财政輸血續命?

△《香港2022-23政府财政預算案》摘要截圖

香港财政預算案文旅政策的四大亮點

與内地省(自治區、直轄市)年度财政預算相比,香港财政預算案的政府撥款金額“方案化”程度較高,内容表述更容易被公衆讀懂。縱觀《香港2022-2023政府财政預算案》(以下簡稱《預算案》),預算涉及文化藝術及旅遊産業發展等财政資金高達24.99億港币,主要以下幾大亮點。

(一)支援企業政策更加普惠

《預算案》提出,在這個抗疫關鍵時期,将采取緩解企業經營壓力與為企業周轉提供協助等兩個方面主要措施,維護經濟的元氣,特别是中小企的生存機會,盡力保住打工仔的飯碗。

一是緩解企業經營壓力。寬減100%公司利得稅,上限10000港币,全港15.1萬家企業受惠;寬免年度的商業登記費,讓150萬名業務經營者受惠;寬減非住宅物業差饷,前兩季每季上限5000港币,後兩季每季上限2000港币延長豁免/寬減現行34類政府收費12個月;繼續寬減非住宅使用者75%水費/排污費8個月,每戶每月上限2萬港币/1.25萬港币等等。

最新财政預算案出台,香港文旅靠财政輸血續命?

二是為企業周轉提供協助。将“中小企融資擔保計劃”下所有信貸擔保産品的申請期,延長一年至明年六月底。該計劃下的“百分百擔保特惠貸款”,每家企業最高貸款額由18個月雇員薪金及租金的總和提高至27個月,上限由600萬港币增加至900萬港币,最長還款期由8年延長至10年等等。

另外,為協助中小企出口商取得銀行出口融資,香港出口信用保險局(信保局)計劃在今年3月試行推出“出口信用擔保計劃”,為保戶的出口融資作最高7成的信貸擔保,擔保額以5000萬港币為上限。同時,政府先後在“防疫抗疫基金”預留132億港币,用于公營及私營機構開設有時限職位。

(二)支援文化藝術産業發展

《預算案》提出,香港有着深厚的中華文化傳統,且擁有中西文化荟萃的獨特優勢以及廣泛的國際脈絡,配合香港在國家“十四五”規劃的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新定位,增撥資源推動文化藝術産業和舉辦香港演藝博覽會。

一是舉辦首屆香港演藝博覽會。将撥款4200萬港币,在兩年内舉辦首屆“香港演藝博覽會”,展示本港、内地及國外頂尖的表演藝術家和團體的作品,幫助内地和香港傑出的表演藝術走向國際。

二是推動藝術與科技融合發展。在2020年已預留1億港币推動藝術與科技融合的基礎上,撥款4000萬港币,推行“藝術科技資助先導計劃”“藝能發展資助計劃”,鼓勵主要演藝團體及中小型藝團藝術科技應用探索。

最新财政預算案出台,香港文旅靠财政輸血續命?

三是加快東九文化中心建設。香港東九文化中心預計于明年分階段啟用,預留每年8500萬港币,支援其發展為藝術科技的重鎮和搖籃。同時,預留7000萬港币提升康文署轄下演藝場地的裝置,提升觀衆的體驗。

(三)支援旅遊行業加快複蘇

《預算案》提出,過去兩年,财政撥出了超過38億港币支援旅遊業。面對區内激烈競争,将增加資源推動針對文化、古迹、綠色及具香港特色的旅遊項目、加強推廣,鞏固香港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中“一程多站”示範核心區及國際城市旅遊樞紐的定位。

一是實施本地遊鼓勵計劃。預留12.6億港币支援及發展旅遊業,其中6億港币用作設立為期3年的“文化古迹本地遊鼓勵計劃”,鼓勵旅遊業界開發和推出具文化和古迹旅遊元素的旅遊産品。另外,6000萬港币用作為期三年的旅遊從業人員教育訓練。

最新财政預算案出台,香港文旅靠财政輸血續命?

二是支援香港旅遊業重振。預留撥款餘下的6億港币用作支援香港旅遊發展重振旅遊業及推行《粵港澳大灣區文旅規劃》的工作。旅發局将繼續推行“旅遊·就在香港”項目支援業界。當跨境旅遊逐漸重新開機,将運用其儲備中的1億港币進行“再遇·就在香港”宣傳推廣,以吸引旅客重返香港。

(四)支援文化和文博事業發展

《預算案》還在“創造容量”“建設宜居城市”等章節方案中,對推動傳統文化發展、文化設施建設、活化曆史建築等文化和文博事業進行了财政預算,且政府财政投入規模較大。

一是加強專業人才教育訓練。撥款3700萬港币,加強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文物修複人員專業教育訓練。為“粵劇發展基金”注資1億港币,加強支援從業員的專業提升和持續教育訓練,助力粵劇界長遠發展。

最新财政預算案出台,香港文旅靠财政輸血續命?

二是改善增建文化設施。2018/2019年度預算案預留200億港币,将用于後10年改善和增建文化設施。計劃今年撥款推展位于粉嶺的文化中心主要工程、油麻地戲院第二期建築工程,以及天水圍天業路康樂及文化綜合項目第一期工程。

三是推進社群演藝計劃。推進“社群演藝計劃”常态化,從2024/2025年度開始每年增加撥款至2000萬港币,讓市民有更多機會參與文化藝術活動,推動藝術融入社群。

最新财政預算案出台,香港文旅靠财政輸血續命?

四是實施曆史建築夥伴計劃。過去10多年,香港為活化曆史建築夥伴計劃提供24億港币撥款,至今已推展19個保育曆史建築項目,協助私人業主維修71項曆史建築。今年将再為“保育曆史建築基金”額外預留10億港币,進一步推動文物保育工作。

最新财政預算案出台,香港文旅靠财政輸血續命?

香港文旅靠财政輸血就能“續命”嗎?

前文提到,受不穩定因素和疫情反複等影響,香港與内地兩年多未通關,給香港旅遊業帶來近乎毀滅性的打擊。正如媒體所報道的那樣,在絕境裡求生,是當下對香港旅遊業比較貼切的形容之一。

縱觀近年來香港旅遊業統計資料,自2015年開始,訪港遊客的增速均出現較大波動。特别是2019年以來,由于不穩定因素,内地訪港遊客量較2018年時下降了17%。遭遇疫情疊加影響,2020年訪港旅客為356.9萬人次,其中内地遊客270.6萬人次;2021年到訪香港遊客僅為9.1人次萬,其中内地遊客6.6萬人次,較疫情前的2019年大跌99.8%。

最新财政預算案出台,香港文旅靠财政輸血續命?

面對已經觸底的香港旅遊業,2022年僅靠20.62億港币财政輸血就能“續命”嗎?答案顯然是“不可能”!

2020年2月,新冠疫情暴發後,香港特區政府就推出300億港元防疫抗疫基金,其中補貼持牌飯店和旅遊業的專項基金2.9億港币,包括向全港1700多家旅遊社發放8萬港元資助,向約1800間持牌飯店提供8萬港币資助。

最新财政預算案出台,香港文旅靠财政輸血續命?

△圖檔來源:香港特區政府駐京辦

3月28日,出席特區立法會經濟發展事務委員會會議的香港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透露,疫情爆發以來,香港特區政府累計為旅遊業從業者提供了5000至6000個臨時崗位,撥款共計超過38億港元。

然而,此項資助仍是“杯水車薪”。據此前邱騰華在特區立法會上透露,截至今年2月,全港約1700間旅行社中,已有100間破産倒閉,剩下的大多僅是保留商業登記,并未開展業務。與旅遊業息息相關的零售、住宿以及膳食行業失業率高達5.4%,在各行業的失業率中排名第二。

綜合内地疫情防控常态化條件下旅遊業複蘇情況,文化産業評論分析認為,即便疫情好轉,香港旅遊經濟觸底後不大可能實作V型反轉,隻可能呈L型小幅上揚,旅遊企業仍需要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主要基于以下判斷。

最新财政預算案出台,香港文旅靠财政輸血續命?

一是本地遊計劃難自救。自2020年6月份開始,香港旅遊發展局推出“旅遊·就在香港”計劃,鼓勵市民做自己城市的旅客。但該計劃并未達到理想目标。如,2020年全年訪港旅客為356.9萬人次,其中内地遊客270.6萬人次、占比高達75.83%。

香港政府統計處2020年年中資料顯示,香港本地常住人口為748萬人左右,僅相當于内地一般地級市的人口基數。據香港統計年刊(2021年版)顯示,内地遊客在2019年一共為香港提供了約1576億港币的旅遊消費,占總體的77.87%。

可見,香港本地遊市場對整體香港旅遊業的貢獻是極小的,單一的客源市場結構給香港旅遊業的發展埋下隐憂。

最新财政預算案出台,香港文旅靠财政輸血續命?

二是旅遊生态發生裂變。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是維護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同理,過去3年間,受“黑暴”和疫情等不确定因素影響,香港旅遊生态正在發生前所未有的裂變。從長遠看,應對旅遊生态的裂變遠比目前面臨的疫情挑戰更為嚴峻。

其實這種裂變,早在2015年香港出現一連串針對内地赴港旅遊、購物抵制事件後就已經顯現。近年來,随着國内經濟水準提升和旅遊業轉型發展,赴港旅遊和購物對内地遊客的吸引力開始下降,加之香港社會不穩定因素增多、旅遊産品更疊較慢、城市承載力不足等問題,導緻香港旅遊業傳統優勢動能逐漸消彌。

例如,2020年香港兩家知名旅遊企業——國泰航空及香港海洋公園先後陷入生死危機,特區政府果斷出手,對這兩家企業分别注資273億港元、54億港元,才及時避免了這兩家公司遭遇破産清算,得以艱難續命。

最新财政預算案出台,香港文旅靠财政輸血續命?

△香港海洋公園2020-2021财年業績顯示,截至2021年六月底總收入僅3.93億港元,扣除政府資助後,淨虧損11.12億港元。 (圖源:海洋公園2020-2021财政年度業績)

三是融入内地市場不夠。除上述兩個方面外,阻礙香港旅遊業複蘇的原因還在于其與内地旅遊市場深度融合不夠。尤其疫情發生後,香港正面臨包括大灣區在内的周邊城市的激勵競争,曾經吸引國人香港海洋公園、迪士尼等主題樂園,在内地早已遍地開花。這也暴露出,香港旅遊産品開發方面缺乏創新,仍靠“吃老本”。

以旅遊購物為例。過去幾十年來,到香港購物是驅動外地遊客到訪香港的重要原因之一。但2020年以來,海南三亞進一步優化離島免稅業政策,免稅業務在疫情下逆勢大漲。據三亞海關釋出的消息顯示,2021年全年共監管離島旅客免稅購物金額361.1億元,同比增長74.8%,占海南省離島免稅總銷售額逾七成。

最新财政預算案出台,香港文旅靠财政輸血續命?

△據央視中文國際報道,海南2022年前兩個月離島免稅銷售突破128億元,日均超2.1億。 (圖源:央視中文國際報道截圖)

作為相近的城市,三亞的離島免稅購物消費的崛起,對于香港旅遊零售未來的發展而言,無疑是一個值得反思和借鑒的鮮活案例。

疫情下的香港旅遊業破冰之道何在?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綜合前文分析可見,2022年僅靠近25億港币财政預算和發放補助隻能是緩兵之計,防疫以及通關問題一日未解決,香港旅遊業就不可能迎來全面的複蘇。

盡管如此,《香港2022-2023政府财政預算案》涉及旅遊業發展的相關措施,仍然展現出特區政府對旅遊業複蘇的樂觀的前景。但就目前而言,文化産業評論分析認為,除了特區政府在政策上發力外,旅遊從業人員也要在逆境中思考香港旅遊業破冰之道。

一是利用停擺期苦練内功。内地抗疫的實踐證明,疫情是危機,也是文旅産業破舊立新、轉型更新的良機。香港商務及經濟發展局、香港旅遊發展局等行業主管部門,應借鑒内地的成功經驗,指導港内旅遊從業者圍繞開發旅遊新業态、更新營運管理模式、開展行業人員教育訓練等工作,通過練好内功化危為機。

例如,有國内旅遊業界專家建議,利用疫情的停頓期,可分充分挖掘香港的人文環境和城市基因,推動文化與旅遊、旅遊與康養、旅遊與體育等跨領域融合,包括利用5G、大資料、物聯網等新技術,提升香港旅遊競争力和智慧旅遊水準。

二是加強對内地旅遊推廣。據央視新聞報道,3月28日香港旅遊發展局表示,今年将投放1億港元在内地進行香港旅遊推廣,維持本港旅遊城市形象。這也反映出,支援旅遊業重振已經成為香港刻不容緩的重要任務之一。與此同時,國家文旅部官網也釋出了《關于2022年度内地與港澳文化和旅遊交流重點項目、培育項目的公示》,助推兩岸文旅交流合作。

最新财政預算案出台,香港文旅靠财政輸血續命?

△文旅部官網公示内容截圖

内地是香港旅遊市場的主要客源地,占整體市場的75%以上。香港旅遊行業應借上述平台,加強與内地客源地、電商平台及線上旅行社合作,強化線上線下宣傳相結合的宣傳營銷模式,優化吸引内地旅客赴港旅遊的優惠政策,為香港疫情好轉後旅遊業複蘇積累人氣。

三是深化大灣區旅遊合作。今年1月,國務院印發的《“十四五”旅遊業發展規劃》,以及《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和旅遊發展規劃》,明确支援香港發展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成為國際城市旅遊樞紐及“一程多站”示範核心區。這些政策紅利,助推香港成為國内大循環“參與者”和國際雙循環“促進者”的同時,也為香港加強與内地旅遊業合作提供平台。

是以,香港應充分發揮“一程多站”示範核心區作用,充分盤活城市群交通優勢和優質旅遊資源,推動建立大灣區“9+2”城市旅遊發展聯盟,創現域政策互惠、産品共建、資源同享、品牌聯樹、客源互送等合作機制,讓“一程多站”跑出香港旅遊市場的吸附力。

最新财政預算案出台,香港文旅靠财政輸血續命?

△大灣區“9+2”城市群分布圖 (圖源:《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

四是推動通關才是硬道理。自2020年3月底香港宣布所有由境外抵港人員都必須接受強制隔離14日起,這座“東方明珠”便開始“黯然失色”。香港旅遊發展局公布,2021年内地全年訪港人數僅6.6萬人,較2020年下降97.6%。今年2月整體訪港旅客初步資料為2626人,内地訪客僅有1810人。消閑旅客繼續維持近乎零的水準。

最新财政預算案出台,香港文旅靠财政輸血續命?

3月22日,香港旅發局介紹2022至23年度工作計劃時表示,雖然第5波疫情打亂原本計劃,但如果今年順利通關,預料香港今年下半年旅客有望顯著增長,全年訪港旅客或可回升至約960萬人次,為2019年數字的20%。為此,要實作預期,目前特區政府最重要是把疫情盡早壓下去,實作動态清零,争取盡早與内地通關才是硬道理。

結語

今年是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也是香港特區立法會換屆選舉和行政長官選舉之年,由于受目前疫情的影響,香港将面臨統籌推進疫情防控、維護安全穩定和經濟社會平衡發展等多重挑戰和考驗。

但,我們堅信,在中央的堅強上司下,有賴于“一國兩制”賦予的獨特制度優勢,有偉大祖國作堅強後盾,有14億多同胞全力支援,背靠内地龐大的發展市場,隻要香港修煉好防疫内功,補齊治理短闆,一定能夠挺過難關,重制“東方明珠”璀璨的光彩。

參考資料:

  • 1.香港官員:料疫後旅遊生态大變 要注重“質”(中新社記者 曾平)
  • 2.封關超一年後,香港旅遊業未來如何?(環球旅訊 張夢菲)
  • 3.新鴻基地産郭炳聯:重振香港旅遊相關産業 更好融入大灣區發展(中國經營報記者 黃琳 趙毅)
  • 4.财政司司長一語中的與内地通關才是硬道理(點新聞 曾财安)
  • 5.其他資料來自香港旅遊發展局官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