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今日清明」細雨紛紛,清潔明淨

作者:清風明月照天涯

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之一

《壬寅虎年清明》

煙雨十裡春景深,草木青青花漸濃。

虹貫長天地生輝,河畔追蝶賞新晴。

「今日清明」細雨紛紛,清潔明淨

細雨紛紛,清潔明淨

「今日清明」細雨紛紛,清潔明淨

01

清明時節

「今日清明」細雨紛紛,清潔明淨

中國風山水清明節傳統節氣海報

「今日清明」細雨紛紛,清潔明淨

《歲時百問》裡說“萬物生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曰清明。今天,是第一年裡的第五個節氣,是一個生氣旺盛的時節,更是中國人衆多節日中最不平凡的一個傳統節日,郊遊踏青、掃墓祭祖、挂清緬懷,懷念逝去的親人的同時,也順應時氣感受春天裡新生的力量。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三月節·物至此時,皆以潔齊而清明矣”。

“寒食節”在清明節前一天,傳說是為紀念介子推,就是那個割股肉供文公充饑,文公複國後以焚山逼迫介子推出山,但子推不願出山,最後連同母親一起被燒死。從那個時候起,這一天禁煙火,隻能吃冷食,是以叫寒食節,此節盛于唐宋,後面和清明節合在一起了。

黃庭堅在《清明》中寫到“人乞祭餘驕妾婦,士甘焚死不公侯。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丘。”

與清明這一天有關的還有“三月三”,一般都在清明節期間。“三月三”傳說是黃帝的誕辰,有俗語說“二月二,龍擡頭;三月三,生軒轅。”

《周禮·媒式》:“中春之月,令會男女,於是時也,奔者不禁”。“三月三”也叫上巳節,也是中國傳統意義上的情人節,直到今天壯族、侗族、苗族、黎族等都以三月三為情人節。

「今日清明」細雨紛紛,清潔明淨

02

「今日清明」細雨紛紛,清潔明淨
「今日清明」細雨紛紛,清潔明淨

回到清明節,這一天也有三候:

一是“桐始華”,意為清明之時白桐花開花、淡淡的香氣四散,沁人心脾。

二是“田鼠化為鴽”(讀rú,古書上指鹌鹑類的小鳥),指田鼠因為烈陽之氣漸盛躲回洞穴,喜愛陽氣的鹌鹑則出來活動。

三是“虹始見”,清明時節時陰時晴、降雨頻繁,雨後天光乍洩、日穿雨影,常常能見到彩虹。

清明節的習俗有祭祀掃墓、踏青郊遊、吃艾葉粑粑、吃五色糯米飯、吃發糕等等。

關于清明的俗語有“清明有雨麥苗肥,谷雨有雨好種棉。”“清明前後雨紛紛,麥子一定好收成。”“三月裡來是清明,一場雨來一場風。”“清明雨星星,一棵高粱打一升”等等

因清明節的特殊性,關于這一天的詩句也有很多,比如杜牧的“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王禹偁的“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孟浩然的“帝裡重清明,人心自愁思。”等等。

這些詩詞,大多都有一種淡淡的愁怨充斥其間,或是遠在他鄉羁旅的孤苦、官場不得志的煩悶,亦或是觸景生情的哀愁、複雜沖突的思念。

「今日清明」細雨紛紛,清潔明淨

03

「今日清明」細雨紛紛,清潔明淨
「今日清明」細雨紛紛,清潔明淨

禮敬祖先、慎終追遠。清明節,與親人團聚和緬懷先人是更為普遍的主題,在這樣的日子裡時間和情感流動,過去和未來在此時交疊,遠處幾處炊煙湧動,莫名的感動從心底升起。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隻剩歸途,畢淑敏在《孝心無價》一文中寫到,“有一些事情,當我們年輕的時候,無法懂得。當我們懂得的時候,已不再年輕。世上有些東西可以彌補,有些東西永無彌補。”

流逝的歲月沖刷着我的記憶,那些曾帶給自己無數溫暖的人和事,開始變得模糊,每當此時都深感時間的殘酷、無情和冷漠,他們真的越走越遠,遠到對我的下一代來說,逐漸隻剩下先輩的稱謂。

薄雲重疊、草木青青、溪水潺潺,天氣清朗明澈,清爽明淨的風吹拂着,撫慰着昨夜的時淡時濃、時遠時近的思緒,充盈着愛與溫柔。

我一直避免主動去懷念逝去的親人、朋友,但總是不可避免在某個時候,突然想起他們。

這一天我們懷念、紀念、悼念,汲取着已故長輩給予的力量,按照既往的期許,在滔滔塵世中繼續披荊斬棘、向上而生。

萬物平和,氣清景明,天地之間一片爽朗清明、一片生機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