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曆史上的“和親”,到底應該點個贊,還是給個差評?

作者:趣說曆史的洋芋

“和親”,本來意思應該就是希望通過嫁女兒給對方,進而達到息兵戈的目的。細想一下,這與“聯姻”好像又有差別,畢竟聯姻是互相的。曆史上的“和親”現象有很多,幾乎貫穿整個封建社會。更嚴格的說應該是從漢初開始的,像春秋戰國時期更多是聯姻。對于和親這種政策,各朝代、不同君王,态度是大不相同,甚至是截然對立的。今天我們就一起看看曆史上和親到底有哪些故事,應該怎麼去辯證看待呢!

一是贊同方的态度:和親是靈丹妙藥,可解萬世仇。

最先帶有“和親保和平”色彩的和親行為,應該是劉邦時期一個叫婁敬的人提出的。當年劉邦帶三十萬大軍進攻匈奴失敗,後來匈奴的冒頓單于就經常帶兵打劫大漢。弄得劉邦打又不敢打,不打又忍不下那口氣,煩得不行。

曆史上的“和親”,到底應該點個贊,還是給個差評?

劉邦呂雉影視圖

這時候,婁敬出場了。他說我們不如送一個皇家公主給冒頓單于做老婆,到時候冒頓單于再壞,也不可能老是和老丈人過不去不是嗎?而且他還想着,讓和親的人教育好兒孫,等冒頓單于一死,他的兒孫就都是大漢的兒孫了,那樣不就好了嗎!

看起來很好,道理似乎也是這麼個道理!劉邦被說動了!這會婁敬又說必須把嫡長公主嫁過去, 以表示大漢誠意。劉邦咬咬牙,又表示同意。

劉邦是同意了,但劉邦老婆呂雉不高興了。說劉老三你大爺的,我就這麼一個女兒,當初你逃難時就幾次把她和我兒子一起丢下馬車!現在你又想把她送到冒頓這個連親爹都殺的畜牲手裡,老娘我和你拼了!

劉邦沒辦法,後來随便在民間選了個美女,冒充魯元公主,把冒頓忽悠過去了。

曆史上的“和親”,到底應該點個贊,還是給個差評?

魯元公主影視圖

從此,用嫁女來乞求和平的路子就敞開了。後世多有效仿,漢朝尤其多,但基本都是選無名美女冒充公主,或者臨時認個女兒當公主,昭君出塞也就是在這背景下。

漢朝以後,和親政策也有很多認同和效仿者,大唐和親政策也不少,文成公主遠嫁吐蕃也是和親的一種。清朝就更多了,連康熙大帝都不得不把心愛的藍齊兒格格嫁給葛爾丹。

二是反對方的态度:和親就是賣女求榮,絕不去丢那人!

曆史上雖然有喜歡和親的王朝和皇帝,但更有對這種行為強烈反對的王朝和皇帝。他們認為“和親”就是賣女求榮,是得過且過,是為人所不齒的行為。大漢的漢武帝劉徹,以及他的曾孫漢宣帝劉病已,這兩個人就堅決不贊成和親,他們要用男人的力量武力征伐,把匈奴和西域一些操蛋的國家打得服服帖帖。

曆史上的“和親”,到底應該點個贊,還是給個差評?

漢宣帝影視圖

曆史上的大宋和大明,那是堅決反對“和親”的王朝,大宋雖然打仗軟一點,但大宋甯願割地賠錢,也絕對不和親。大明就更硬氣了,簡直可以說是鐵血,不服任何形式的軟,不服咱就幹!

像大唐和清朝,對和親的态度,有贊同的皇帝,也有奉行的皇帝,但基本沒那麼露骨,這兩個時期的和親,更多有些“聯姻”的意思。像文成公主入吐蕃,更多出于教化吐蕃的意思,因為文成公主入吐蕃,帶了大量的工匠和技術的。而且文成公主入吐蕃是松贊幹布派人三番五次向大唐求婚而得的。後來的清朝與蒙古和親,也是聯姻性質,有來有往吧!

曆史上的“和親”,到底應該點個贊,還是給個差評?

文成公主入吐蕃影視圖

當時清朝有一個政策,叫“南不封王,北不斷姻”,就是形容當時他們與蒙古的聯姻盛況!

三是冷靜的分析:“和親”也得辯證看,不能太走極端

第一,對那種以乞求“和平”為目的,主動上趕子把女兒嫁給人家,期望達到偏安一隅的和親行為。那真是一種令人不齒的行為,這樣做的王朝是一個沒骨氣的王朝,這麼做的皇帝是一個無賴沒廉恥的皇帝!

第二,以和親換來的所謂“和平”,不是真正的和平。一個外敵如果想入侵,他們的統治者往往是六親不認,暴力橫行,豈能指望姻親關系就能拉住他們掠奪的步伐,真是笑談!

曆史上的“和親”,到底應該點個贊,還是給個差評?

葛爾丹影視圖

第三,出發點确是為了加強民族融合,促進友好交流,進而達到互相包容,共同發展的目的。這樣的婚姻往來也不妨可稱之為佳話!

第四,事物都有兩面性,其所在的曆史背景很重要,辦事的出發點很重要。對曆史上各種各樣的“和親”行為,還得實事求是分析和對待,不可盲目崇尚,也不可一棍子打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