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修行與養性

作者:王民官

#教育聽我說#

文/王民官

修行與養性

修心養性,修心:使心靈純潔;養性:使本性不受損害。意思是通過自我檢討體察,使身心達到完美的境界。出自元·吳昌齡《東坡夢》第二折:“則被這東坡學士相調戲,可着我滿寺裡告他誰,我如今修心養性在廬山内,怎生瞞過了子瞻,賺上了牡丹,卻教誰人來替?”

所謂修行,就是通過修正自我,改善自己的一些言行舉止,修正心性,調整德行,使修行成為更加自律的道德規範,而不隻是粗茶淡飯、穿着樸素就是修行養性。若是那樣,就把修行養性的意義了解偏了。我們要通過修行,使自己的精神狀态積極陽光、身體素質愈發健壯、日常生活過得更加和諧舒暢,通過讀書、學習、進修、深造,不斷地提升自己的理論知識和技術水準,進而使自己的生活品質和工作能力均得到提升,增添生活的情調和内涵。通過修行養性,使我們的思想境界和人生追求都得到本質的飛躍,進而赢得更高的幸福指數,獲得感、滿足感更加充實。

修行與養性

修行不是教條,也不是為了修行而苦行。心外無物,閑看庭前花開花落,那是一種對自然和生活的了解與诠釋;去留無意,漫随天外雲卷雲舒,也是一種超然事外的灑脫和感受。心裡放不下别人,就沒有慈悲憐憫的心懷。心裡放不下自己,更是沒有智慧和肚量的表現。我們生活在芸芸衆生的大千世界裡,無時無刻不在與人和事情打交道,有的時候,遇到快樂的、高興的事情,可能對我們的心态就會産生樂觀的情緒。否則,當我們遇到一件讓人煩惱的事情的時候,本來很好的情緒也會受到影響,或者有的時候,這種不好的心情還會彌漫一整天,給我們的情緒帶來負面的作用,甚至影響到我們所作出的判斷和決定能否正确。

如果我們能夠時刻保持一顆平常的心,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這樣,不管我們身處何種的環境狀況中,都能夠保持自己平靜、穩定、自主、自在、超脫、淡定的心情,并能夠學會以智慧、善良、慈悲的态度來處理和解決問題,我們就一定會怡然自得、不悲不喜,超然處之,自在清明。

修行與養性

有的時候,我們面對的一些人,一些事情,總是看着别人不順眼,看着做的事情不滿意,這實際上也是自身修養不夠的一種表現。想想我們人生在世,常常是順少逆多,不滿意事常八九,滿意也不過是一二而已。不必要苛求生活的完美,更不必要抱怨命運的缺失。人這一輩子過得都不容易,千萬不要總是跟别人過不去,更不要跟自己過不去。有的人,就喜歡鑽牛角尖,為着一件事常常會憤憤不平、耿耿于懷,有的甚至會記恨一輩子,總是不能釋然、難以化解。為着那一件并不值得計較的事情,付出自己寶貴的精力和心思,真的沒有什麼必要。

我們常講,生氣是用别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寬容是放别人一馬來解放自己。寬容是一種智慧和美德,寬容是一種人生的境界,寬容是一種修行的高度,寬容是一種心靈的升華。寬容的人不責人之過、不揭人之短、不念人之惡。什麼事情隻要我們都能夠看得開,想得通,不要讓怨氣塞滿胸腔,要把心裡的空間留出來,用快樂的心境去充實。有道是,比自己強得千千萬,不如自己的萬萬千。何必在意那小小的坎坷、短短的挫折。人的一生,總是有學不完的知識,總會有領悟不透的真理,總有一些有意或者無意的煩心事闖到心裡來,如果我們事事都去計較,件件都要争個高低,那又能夠得到什麼結果呢?倒不如時刻保持一個平靜安甯的心态,我們就會擁有整個世界,擁有快樂的人生。

修行與養性

相信,在這個世界上,每一種相遇都是緣分,緣深緣淺,都是緣。随緣了緣,緣聚緣散,都是人世間生活的一種狀态。有緣千裡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識。有緣分的人,不管千難萬險,總會相見。無緣分的人,縱使天天見面,也都會擦肩而過。有緣而來,無緣而去。世上之事,該來的自然會來,不該來的盼也無用,求也無益。有緣分就去好好地珍惜,無緣分,也要認命,不必非要去強求。人世間的事情勉強終歸不能如意,強求勢必不會甜蜜。人生苦短,大路朝天,是走陽關道,還是過獨木橋,都是人生的一種經曆。“律儀通外學,詩思入禅關。煙景随緣到,風姿與道閑。貫花留靜室,咒水度空山。誰識浮雲意,悠悠天地間。”(唐·靈澈《送道虔上人遊方》)回眸過往間,愛過的已經愛過了,經過的也都感受了,看得開、想得通,努力無悔,盡心無憾,好好地珍惜眼前的人,這才是最為重要和關鍵的。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寄言全盛紅顔子,應憐半死白頭翁。”(唐·劉希夷《代悲白頭翁》)我們的人生,說白了,就是要經曆一次次的考場,一張張的答卷,一個個的難題,一件件的失敗,一道道的關卡,一場場的成功。經過山,經過水,經過風,經過雨,經過苦,經過難。如果說人生追求至高的信念,那就是一直向前,生命的意義也就在失落和希望的兩端,胸懷一片天地,注定遼闊視野。“山邊水邊待月明,暫向人間借路行。如今還向山邊去,隻有湖水無行路。”(唐·靈澈《歸湖南作》)不管遇到什麼樣的挫折與磨難,心底始終保持安靜、愉悅豁達的心境,展露我們戰勝一切艱難困苦的決心和勇氣。

修行與養性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忍能生慧,靜能安神。心靜如水,甯靜緻遠。大道至簡,大音希聲。簡單做事,善良為人。思慮簡單,簡潔一生。想想我們每一個人,如果能把簡單的事情做好,就不簡單。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不平凡。我們的修行養性,如果能夠達到這個境界和水準,就已經是非常完美了。

2022年4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