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孩子不認真的态度,讓我動手了:寫作業前期不陪伴,後期别期盼

作者:木木子的情感

我是木木子,點選右上方“關注”,一起感悟生活與情感

“生命在于折騰,美好的一天都是從被熊孩子氣瘋的開始,分分鐘想原地爆炸,氣得胸悶”。

“有時崩潰就在一瞬間,被孩子氣到發瘋,無助,沒被生活打敗卻敗給身上掉下來的那塊肉”。

“陪孩子寫作業,就是在渡劫,一次次地承受天雷滾滾,什麼時候才能飛升上神”。

這些都是陪伴孩子寫作業時,當媽媽們的感悟,而陪伴孩子寫作業則成了家長最頭疼的事。在網上看到一個段子:

如果一個女性朋友不再聯系你,那麼隻有三種可能:一是她死了,二是她當媽了,三是她的孩子到學齡了。

以前我覺得不至于這麼誇張吧,難道孩子寫作業就這麼可怕,等後來我也成為了其中一員,就深有同感。

孩子不認真的态度,讓我動手了:寫作業前期不陪伴,後期别期盼

女兒四年級,我平常晚上因為要照顧小的,通常是沒法每次都看她的作業,但前幾天的一個晚上,我突然抽查了她的作業,不看不打緊,看完沒法忍。

作業不止寫得潦草,錯誤率很高,當然這不是關鍵的,關鍵的是老師說了畫圖要用鉛筆,而她照樣用簽字筆;老師上面寫了錯誤的請訂正,而她基本都沒有訂正,放在那裡;老師還說了,最近的作業品質差,要加油!

然後發現她如今的作業都是“C”,退步不止一點點,以前一般都是A,頂多是B,現在滿篇翻過去基本都是C,我開始不淡定了。

于是罵她:你可以不會做,但你要問;你可以做錯,但你不能不訂正,畫圖說了要用鉛筆,為什麼還要用簽字筆......,然後越說越氣不過,覺得這就是态度的問題,寫作業不認真的态度,我就打了她。

當然打完後當我平靜下來,我又開始後悔和自責,責怪自己怎麼就沒控制住。孩子進入三年級時,我也對自己說了,以後不能孩子犯錯了就打她,畢竟長大了,孩子懂事了,要講道理,而這次是這兩年來唯一沒控制住的時候。

孩子不認真的态度,讓我動手了:寫作業前期不陪伴,後期别期盼

我的原則一向是孩子可以做錯,可以不會做,沒有懂,但不能字迹潦草,不去訂正等,而這就是她的學習态度問題。畢竟這是國小階段,成績沒法說明什麼,但學習态度卻是伴随一生的。

她寫作業有衆多孩子都有的:坐不住,一會跑廁所,一會吃點東西;出錯率高,哪怕是剛教過的題,換個題型就又不會;寫作業前不複習,寫作業後不檢查;非常的粗心大意,腦子想的與寫出來的不一緻。

她的這些毛病其實已經吃過虧了,三年級下冊期中考漏一道數學題,期末考直接漏三道計算題,可如此這些毛病她依然存在。

真的是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最後孩子哭了,自己也快瘋了。

俞敏洪說:如果家庭是一台影印機,父母是原件,孩子就是影印件。是以如果影印件出了問題,那麼我們一定要回到影印件上去找問題。

女兒出現如今的等等問題,我們有很大的責任。關于這點主要展現在沒有陪伴她寫作業上,陪伴寫作業更多的是為了孩子能有一個好習慣,日後才不會有處處都無法改掉的毛病。

孩子不認真的态度,讓我動手了:寫作業前期不陪伴,後期别期盼

01、讓孩子覺得她并不是一個人

剛進入國小,孩子難免會心理害怕,不敢面對,同時又要應付去适應新環境,結交新的同學。那時不太認識字,每天新學的内容,沒有掌握,卻要寫作業,還得把新學的知識掌握。

孩子這時容易生出自己學不好或是字太難寫了,然後心裡就容易害怕,如果此時家長再耐心差一點的話,就會更打擊孩子的積極性,讓孩子厭煩。

女兒剛升入國小時,我那時剛好生了二胎,她上學正是需要陪伴的時候,我正在坐月子,家人也忙得分不開身,根本沒人陪她寫作業。

寫作業都是她自己坐在那裡寫,不會的雖然也會教她,但耐心明顯不夠,同時也沒有注重她的心理健康問題。開始的一學期由于新鮮,然後又聽老師的話,她寫作業還是挺認真的,并沒有拖沓的習慣。

孩子不認真的态度,讓我動手了:寫作業前期不陪伴,後期别期盼

02、讓孩子養成習慣

孩子剛開始并不清楚正确的學習方法,家長在此時給孩子建立,就容易長久地植入進去,家長的每日陪伴與提醒,就能使孩子更長久堅持下去,進而形成孩子的學習習慣。

寫作業前複習,做作業後檢查并預習下一課,這個習慣是要伴随我們整個讀書期間的,有了這個習慣,孩子在日後才能減少作業上的出錯率。

女兒那時剛學拼音,她不會的我們才教,對于已會的,我們沒有過多地去問,實際上這裡就沒有了解她到底學會了沒有,如果及時的給她複習,就能更好的吸收白天老師講過的内容,同時也能發現她的問題。

當時都是老師要求家長帶孩子預習,我們才讓女兒預習,而并沒有去主動地讓孩子做這件事,以至于就是老師要求時,孩子就做,老師沒有布置,孩子就不做,長久下去她就不會去做這件事了。

孩子不認真的态度,讓我動手了:寫作業前期不陪伴,後期别期盼

03、預防不專心,搞小動作

基本進入國小第二學期,孩子就完全适應新學校了,與同學相處了,對老師熟悉但又尊敬。而對作業沒有第一學期的如臨大敵了,這時孩子心裡會沒那麼緊張,同時也是容易分心的開始。

女兒進入第二學期,我也上班了,等我晚上回來看時,她作業就經常是沒寫完,而公公婆婆因為要照顧小的,根本不知道她在房間裡做什麼。

後來我仔細檢視過,發現她在房間裡有時吃點東西,有時玩下小紙條,有時又玩玩橡皮,三心二意的。如果那時我們能意識到,還可以糾正過來的,但我們都疏于管她。

此時家長陪伴就至關重要了,我們陪伴孩子寫作業,更多的時候是坐在旁邊,并不出聲,也不需要看孩子做得對不對,更多的是關心孩子的注意力是否集中,防止孩子走神,玩小動作。

剛開始孩子可能無法堅持長時間,這時間可以暫停休息會,但絕不能邊寫作業邊玩,或是吃東西喝水等等。一旦有了小動作不好的習慣,孩子的注意力就難以集中。

陪伴孩子寫作業剛開始兩年确實辛苦些,可想想孩子才是真正在執行的那個,而我們家長隻是旁邊監督的,相比起來要輕松得多。

孩子不認真的态度,讓我動手了:寫作業前期不陪伴,後期别期盼

陪伴着孩子寫作業,在這過程中孩子慢慢就會養成習慣,等到三年級時,雖說不用一直再如以前那樣陪着,但可以逐漸放手了,偶爾多留意下就可以了,慢慢的孩子就形成了模式,這樣孩子以後的作業就能讓家長放心不少了。

養育孩子真的是一個需要愛心,耐心的過程,而陪伴做作業是我們作為家長,都要面對的一個問題,但也不用像很多家長那樣的焦慮。

陪伴孩子作業的過程中,我們還要做到勿做得過多,這樣反而會起到反效果,那就是不要一邊看一邊指出哪裡出錯,更不要以此責怪孩子,我們隻需要靜靜的坐在旁邊,哪怕是自己看看書。

孩子的問題,也是家長的問題,當孩子有了不好的習慣時,我們不能把問題都推到孩子身上。當然也不能學我,沒忍住動手打了孩子,凡事還是以和平解決問題為主。

網上最近有個熱讨論,那就是如果重來一次,你會做什麼,我就想說,如果重來一次,我一定要好好地陪孩子寫作業,如果前期沒陪伴,往後也别期盼。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