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奕炫MAX搭載馬赫動力發動機動力

作者:欽州全豐梁麗
奕炫MAX搭載馬赫動力發動機動力
奕炫MAX搭載馬赫動力發動機動力
奕炫MAX搭載馬赫動力發動機動力

a

一般厲害的發動機長得也都挺厲害,但這具肉眼看上去并沒有什麼稀奇的1.5T發動機,它的功率卻達到了203匹馬力,峰值扭矩為320N.m,不僅碾壓本田的1.5T,還打敗了吉利星瑞的2.0T,奧迪A4L的2.0T中功率,寶馬325i的2.0T中功率發動機。它的名字叫做“馬赫動力”,而這款車是東風風神奕炫MAX(圖檔|配置|詢價)。但如果你說它和本田飛度一樣是“買發動機送車”,東風風神卻未必同意,因為奕炫MAX被視為一款品牌旗艦轎車來打造,潛台詞就是“哪哪都好!”有沒有這麼神?我們今天來好好體驗一番。

首先我們看外觀,風神奕炫MAX的設計可比它“低調”的發動機好看多了。有着非常多鋒利線條的車身,被風神稱為“賽道風暴美學”,和奕炫(圖檔|配置|詢價)的整體造型是非常像的,并且前臉格栅面積非常大、細節是這種鱗片狀的,運動沖擊力很強,側面更是有“真·轎跑”的車身比例,像溜背和腰線這個夾角,奕炫MAX是17.7度,比思域的17.9度還要更激進一些。

頭燈和尾燈都采用了具備流水轉向功能的燈組,頭燈由62顆LED組成,尾燈是153顆LED。我們看到尾燈已經是貫穿式的呈現,而頭燈這裡則預留了貫穿式的設計。需要說明的是,這台試駕車目前還是試制工程車的狀态,據說量産後會有燈光點亮的版本,當然肯定是中高配以上才有的了。實際上無論是奕炫、奕炫GS還是這次的奕炫MAX,都在燈光系統上下了大功夫。

這個辨別——MAX。字面意義就是“這台車更大”,差3mm到4.8米的車長、2770mm的軸距,俨然就是這兩年流行的A+級轎車,像豐田也推出了亞洲獅和淩尚。而奕炫MAX的車寬還要更有優勢,1870mm的資料有利于布置更寬闊的中央操縱台/中央扶手,同時後排乘坐三人時也更舒适,是以奕炫MAX在風神自己的規劃中是不止于大,而是将它作為轎車旗艦來打造。

很明顯,用材的視覺感受比較高檔,正面的儀表台和側面的内側包括後門,都是上部搪塑、中部麂皮、下部皮革的三層軟質包裹,中間還加了啞光鍍鉻條做修飾。麂皮底下墊的發泡層也比較厚實,看上去不會顯得很單薄。隻不過表層的毛比較短,沒有豪華車買授權的那種Alcantara摸上去豪華。

全液晶儀表和12.3寸車機屏呈現出科技氛圍,這個屏還是有點曲面的。系統版本windlink 5.0,我兩年前體驗AX7的windlink 3.0已經覺得很好用了,沒想到疊代這麼快,據說奕炫MAX量産後直接上6.0了。語音、導航、娛樂這些功能已經很完善!

方向盤區域可以看到車道保持、跟車距離調整,很明顯是一個L2+的系統,這是平台優勢——奕炫MAX出自DSMA平台,而之前風神奕炫和奕炫GS都用的東風與PSA合作開發的CMP平台,目前關于DSMA平台的資訊還不是很多,但實際上它是在CMP平台基礎上的再更新,能應用的車型尺寸更大,底盤從CMP的扭力梁後懸挂變為獨立後懸挂,并且電子電氣化更先進,支援準L3和整車FOTA。

後排空間很好,可以“癱坐”。我們從麗江到香格裡拉往返的7個多小時行程,如果是普通尺寸的A級車後排肯定就沒這麼舒服了。坐墊很厚實,但我這種140斤的人一屁股坐下去稍微能感受到座椅的龍骨,不知道是不是和這個車還是工程試制車有關系。

動态方面,我們在這7個小時的駕駛中,深刻感受到了馬赫動力的實際表現!資料上它是量産1.5T增壓機型目前國内數一數二,踢寶馬、爆本田,熱效率41.07%。實際表現來看,起步階段的加速,格特拉克濕式7DCT的發力是有一兩秒鐘時滞的,中段加速比較勻稱,80km/h下加速降擋可以實作7降4,但高速上時速120公裡後是逐級降擋的。整體的動力感覺比較豐盈,推動這款A+級車型很輕松。但奕炫MAX比“賽道小王子”奕炫轎車要大,是以并非完全的運動取向,而是舒适度不錯,盡管它的懸架比較硬,但碾壓破損路面時的韌性很好,加上椅墊比較厚,是以後排的舒适度是貼近于家庭消費群體的。

長途試駕之後我們來總結一下風神奕炫MAX的表現。首先,MAX不止于大,風神從奕炫和AX7 PRO開始,這兩年的設計确實有進步,而奕炫MAX比奕炫又有進步,細節上更耐看、更成熟一些。而定位上,1.5T馬赫動力兼具6L多的百公裡油耗和強勁的動力,自然是核心競争力。但是,畢竟車更大了,我覺得奕炫MAX開上去是一台很舒适、動态很進階的家轎,相比拿到拉力賽冠軍的“賽道神車”奕炫來講動态表現是稍有弱化的,但底盤素質、整車靜谧性和内飾豪華度是更進階

奕炫MAX搭載馬赫動力發動機動力
奕炫MAX搭載馬赫動力發動機動力
奕炫MAX搭載馬赫動力發動機動力
奕炫MAX搭載馬赫動力發動機動力
奕炫MAX搭載馬赫動力發動機動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