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漢魂唐風新解唐詩·崔颢》01白雲千載空悠悠

作者:漢魂唐風ZN
《漢魂唐風新解唐詩·崔颢》01白雲千載空悠悠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複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曆曆漢陽樹,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黃鶴樓》

這首《黃鶴樓》詩是以古入律,古律參半的典範,前四句是七言古風的寫法,後四句又嚴格依照了七言律詩的寫法。〝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南齊書》記載了這樣一個傳說,一位仙人乘鶴而來又乘鶴而去,于是仙人過境之處便留下了這座黃鶴樓,給人一種時空的幽渺莫測之感。

崔颢《黃鶴樓》詩中這種以古入律古律參半的寫法,在李白杜甫等人的詩作中也有所展現。如杜甫《白帝》〝白帝城中雲出門,白帝城下雨翻盆〞。崔颢《黃鶴樓》(通行版本)中連用了三個〝黃鶴〞,李白在《鸚鹉洲》中連用了三個〝鸚鹉〞,〝鹦鹉來過吳江水,江上洲傳鹦鹉名。鹦鹉西飛隴山去,芳洲之樹何青青〞。

《漢魂唐風新解唐詩·崔颢》01白雲千載空悠悠

〝黃鶴一去不複返,白雲千載空悠悠〞,今天我們形容音信全無的詞語中,便有〝杳如黃鶴〞一詞。飄零在外遊學或遊宦的遊子,他們的音信對于故鄉的親友來說,何嘗不是杳如黃鶴?唐代殷璠編的《河嶽英靈集》和天寶三載(744年)芮挺章編的《國秀集》中的《黃鶴樓》詩版本,首句都是〝昔人已乘白雲去〞。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白雲一片去悠悠〞,悠悠白雲代表了遊子的遊蹤無定。崔颢〝白雲千載空悠悠〞,将〝一片〞變成〝千載〞,将〝去〞變成〝空〞,既牽系人間的遊子鄉愁,又牽系仙人乘鶴一去不返的傳說。仙人的自由自在與遊子他鄉遊宦時遇到的羁絆與紛擾,在白雲映襯下讓全詩倍顯空靈缥缈。千載之後白雲猶在,隻是換了人間,世事的萬千變幻轉頭皆空。

《漢魂唐風新解唐詩·崔颢》01白雲千載空悠悠

白雲遊蕩遊子飄零,白雲似乎總能與遊子思鄉聯系在一起,如〝浮雲蔽白日,遊子不顧反〞,〝浮雲終日行,遊子久不至〞,〝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遊子眼欲斷,日日望白雲〞,〝迢迢遊子心,望望歸雲沒〞等等。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白雲一片去悠悠〞和〝誰家今夜扁子舟〞,白雲與孤舟似乎成了古典詩詞中的标配意象,如劉長卿〝白雲如有意,萬裡望孤舟〞。再如李攀龍〝誰向孤舟憐逐客?白雲相送大江西〞。白雲萬裡橫渡遊子前方的路,崔颢《黃鶴樓》詩中的〝白雲〞,對應後文〝日暮鄉關〞的遊子客愁,或許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朵來自〝故鄉的雲〞。

《漢魂唐風新解唐詩·崔颢》01白雲千載空悠悠

杜甫筆下的〝白雲蒼狗〞,承載了世事的諸多變遷與無盡的人世感傷。白雲同時也承載了杜甫在經曆人生幾度浮沉之後的〝黑色幽默〞。他終于從沿街叫賣的苦日子裡逃之夭夭,将竹籬茅舍(杜甫草堂)視為玉宇瓊樓,将粗茶淡飯視為玉盤珍馐。〝思家步月清宵立,憶弟看雲白日眠〞,杜甫并非向亘古不變的白雲發出嗔責怨怒,借自然的無情襯托人生的有限。

白雲還承載了武周宰相狄傑仁〝登山(太行山)望遠淚流頻〞白雲思親(望母)的涕淚交垂,範成大〝下馬入門懷橘(借指孝順雙親)拜,身今卻在白雲邊〞的親情無限和七歲女《送兄》〝别路雲初起〞的兄妹情深。白雲更承載了李白〝将船買酒白雲邊〞與李益〝何人倚劍白雲天〞的豪情萬丈。

《漢魂唐風新解唐詩·崔颢》01白雲千載空悠悠

白雲似乎總會與仙人相伴,騰雲駕霧似乎是仙人的标配技能,屈原〝乘令豐隆乘雲兮,求宓妃之所在〞,屈原在《離騷》中向洛水河神宓妃求婚都要有白雲相伴。高啟〝仙遊長在白雲鄉〞,白雲與仙界通氣,成了超然世外仙氣飄飄的代名詞。于是白雲便有了隐逸的象征意義,往往與紅塵相對。如朱敦儒〝我是卧雲人,悔到紅塵深處〞。

白雲的缥缈映襯隐士的孤高,如陶淵明〝雲無心以出岫〞,賈島〝隻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劉長卿〝白雲本無心,悠然伴幽獨〞,黃庭堅〝我欲穿花尋路,直到白雲深處〞和辛棄疾〝欲覓醉鄉今古路,知處,溫柔東畔白雲西〞等等。這種孤高與遊子的遊蹤無定完美結合,如〝雲籠遠岫愁千片,雨打歸舟淚萬行〞。

《漢魂唐風新解唐詩·崔颢》01白雲千載空悠悠

此外,杜牧《山行》〝白雲生處有人家〞,劉禹錫〝雲間煙火是人家〞,則多了幾分人間煙火的氣息。李商隐〝浪迹江湖白發新,浮雲一片是吾身〞中的〝浮雲〞,借〝 雲之卷舒〞喻人之進退。天上的白雲既承載了出塵如仙的空靈與缥缈,又牽系人間煙火、人間真情與人世感傷,人間的種種情愫在白雲的映襯下永遠是并行不悖。

崔颢《黃鶴樓》詩中的白雲,既有曆史的幽渺莫測之感,又有遊子遊宦的曠遠幽獨之感。白雲與青雲相對,王維〝與君青眼客,共有白雲心〞中〝白雲心〞和陳子昂〝平生白雲志,早愛赤松遊〞中〝白雲志〞,就跟青雲心與青雲志相對。鄭畋〝身在青雲憶白雲〞,是說他身在廟堂心系江湖。崔颢《黃鶴樓》詩中的〝白雲〞,象征此時的他雖身在江湖仍心系廟堂。

《漢魂唐風新解唐詩·崔颢》01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曆曆漢陽樹,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無獨有偶,晚唐詩人杜牧在寫給好友張祜的詩作中有〝芳草何年恨即休〞的句子,這首詩中也提到了〝夕陽樓〞。斜陽草樹之下引發的〝鄉愁〞,難道僅僅是因為〝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情)〞(李商隐詩句)嗎?

這首《黃鶴樓》詩中的〝白雲一片去悠悠〞,收束了全詩前半部分仙界的幽渺莫測,同時又開啟了全詩後半部分人間的遊子飄零。此處〝芳草萋萋〞(此處芮挺章《國秀集》中的版本是〝春草青青〞)不動聲色地引用了楚辭《招隐士》〝王孫遊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的句子。王維〝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白居易〝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别情〞,是直接引用了《招隐士》中的句子。

《漢魂唐風新解唐詩·崔颢》01白雲千載空悠悠

此外,〝芳草〞還有一個出處,就是屈原《離騷》“何所獨無芳草兮,爾何懷乎故宇"。蘇轼〝天涯何處無芳草〞,辛棄疾〝天涯芳草無歸路〞和朱敦儒〝人間何處尋芳草〞,都是沿襲了《離騷》的〝芳草〞的釋義。崔颢詩中的〝鄉關〞相當于《離騷》中〝故宇〞,〝日暮鄉關何處是〞,後來在蔣捷筆下更新為〝天涯客子鄉關遠〞。崔颢好像沒有給出〝此心安處是吾鄉〞的堅定回答,遊宦路途中的瑣屑與紛擾,隻能在江湖的參差煙樹中隐沒……

《漢魂唐風新解唐詩·崔颢》01白雲千載空悠悠

聲明:本文為《漢魂唐風新解唐詩》系列原創文章,并于去年4月在平台首發。任何人複制粘貼本文(全文或部分段落)且不注明出處,我本人必将維權進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