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被稱為“東洋的辛德勒”的杉原千畝是一位怎樣的人物?

作者:達達聊日本

我們都看過“辛德勒的名單”這部電影,人們被辛德勒的事迹所感動。世界各地有幾位著名的“辛德勒”,這些仁人志士在至暗時刻挺身而出,發揚國際人道主義精神,拯救千萬平民,被曆史所銘記。像被稱為“中國辛德勒”的約翰·貝拉等,日本也有一位被稱為“東洋的辛德勒”的人,名字叫杉原千畝。

被稱為“東洋的辛德勒”的杉原千畝是一位怎樣的人物?

杉原千畝的一生

杉原千畝,1900年1月1日出生于日本岐阜縣的八百津市。杉原千畝小時候學校成績就很好,父親想讓他往醫生的道路上發展,但本人卻絲毫不感興趣。後來也沒有參加父母準備的京城醫學專門學校的考試,隻吃了便當就回家了,據說他父親對此非常生氣。

後來他也失去了父母的資助。杉原以成為英語教師為目标,于1918年進入早稻田大學高等師範部英語科預科學習,學費和生活費用全部通過打工賺取。

被稱為“東洋的辛德勒”的杉原千畝是一位怎樣的人物?

電影劇照

大學2年級的時候,運氣站在了他的一邊,一則日本外務省的留學生招募廣告吸引了他。這是由日本政府出資,可以進行3年學習外語的留學機會。

不僅如此,如果語言能力出衆也有可能成為一名外交官。據說杉原在考試前的一個月裡廢寝忘食地學習,最後終于通過了考試。

後來他順理成章地成為了俄語系的一名研究所學生。并在位于哈爾濱的僞滿洲國外交部擔任事務官,之後接受了在立陶宛開設日本領事館的任務。

被稱為“東洋的辛德勒”的杉原千畝是一位怎樣的人物?

當時,第二次世界大戰在歐洲愈演愈烈,納粹德國對猶太人的迫害越來越嚴重,整個歐洲幾乎已經沒有能容納他們的地方。杉原千畝以外交人員的身份,擅自發放簽證,拯救了約6000人的生命。

被稱為“東洋的辛德勒”的杉原千畝是一位怎樣的人物?

之後他輾轉在歐洲各地,經曆了在蘇聯被俘後的收容所生活,終于于1947年回國。

回國後,杉原千畝因未經許可就發放簽證的事,受到日本外務省的辭職勸告,最後被免職。他在立陶宛的人道主義救助在當時的日本國内并沒有得到多少好評。就這樣,杉原千畝一直在不被認可的過程中生活了長達半個世紀。

被稱為“東洋的辛德勒”的杉原千畝是一位怎樣的人物?

早稻田大學内的杉原千畝紀念碑

1985年,杉原千畝獲得了以色列政府頒發的“雅德•巴什姆獎”。這是對那些奮不顧身幫助受迫害猶太人的人的稱贊和獎勵,杉原千畝是日本唯一一個獲得該獎項的人。至此,杉原千畝的名字和功績在日本國内才漸漸被廣為人知。

杉原千畝1986年去世,2000年日本政府正式恢複了他的名譽。

受納粹迫害的猶太裔波蘭難民蜂擁而至

1938年8月,杉原受命在立陶宛的考納斯開設日本領事館,他作為領事代理赴任歐洲。1939年9月二戰爆發,納粹德國入侵波蘭,1940年4月,随着納粹德國相繼占領丹麥、挪威、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法國等國,整個歐洲出現了大量難民。特别是猶太裔,他們被納粹德國實行“大屠殺”的種族滅絕政策,更是四處逃避。

被稱為“東洋的辛德勒”的杉原千畝是一位怎樣的人物?

尤其在波蘭當時有歐洲最大的猶太裔部族,絕大多數的猶太裔波蘭難民試圖逃離迫害。在這些難民中的一部分人成功地逃到了蘇聯控制下的當時的波蘭領土維爾紐斯(現為立陶宛首都)。

立陶宛當時聲明自己為中立國,是以于1939年10月将維爾紐斯歸還給了立陶宛。但1940年6月,由于蘇聯軍隊的進駐,同年8月立陶宛實質上被蘇聯吞并。而大批難民不得不再次逃亡。

被稱為“東洋的辛德勒”的杉原千畝是一位怎樣的人物?

1940年7月,立陶宛聚集了許多猶太裔波蘭難民,他們為了獲得日本過境簽證紛紛湧向日本領事館。但他們當中的大多數人都不符合日本政府制定的相關入境條件。

在二戰爆發的緊迫狀況下,杉原千畝陷入痛苦和艱難的抉擇中,是作為一名外交官堅守紀律?還是救助難民的性命?

被稱為“東洋的辛德勒”的杉原千畝是一位怎樣的人物?

最終他出于人道主義、博愛精神的獨立判斷,對不滿足條件的難民也發放了大量的日本過境簽證。獲得日本過境簽證的難民乘坐西伯利亞鐵路橫渡蘇聯,輾轉來到日本,再從日本逃往美洲大陸和上海等地。

通過簽證發放的經過

根據他晚年的回憶筆記,難民紛紛湧向日本領事館申請通過簽證是在1940年7月18日的早上。就在前一天舉行的立陶宛總選舉中,親蘇政權建立了起來,這個國家被置于蘇聯完全統治之下。

另外,納粹德國完全控制了西歐,難民逃難隻有通過蘇聯、經由西伯利亞到日本,這是以第三國為目的地的路線,是以才被實質性地保留下來,但時間上非常緊迫。

被稱為“東洋的辛德勒”的杉原千畝是一位怎樣的人物?

當時,蘇聯要求在立陶宛的各國使館限期到8月末關閉,當時實際上的首都——喀納斯也相繼閉館,對于難民來說,為了逃離國外,簽證的必要條件——簽證的取得日益困難。

根據當時日本的外國人入境令,日本發放簽證的條件是持有護照、目的地國家的入境許可和充足的旅途費用。但是,根據杉原的回憶筆記中記錄,湧入日本領事館的難民中,沒有幾個人能滿足所有條件。

被稱為“東洋的辛德勒”的杉原千畝是一位怎樣的人物?

由于申請簽證的數量衆多,在接到難民的請求後,使館馬上向日本外務本省發了請願電報,詢問是否可以簽發過境簽證。

在電報中,杉原千畝還處于人道主義上的考慮,稱要從人道主義上考慮,不要受制于形式,希望根據領事的自主裁量簽發過境簽證,但這些都被當時的日本外務省否決了。

痛苦的思想鬥争後,決心救助難民

在他晚年的手記中,這樣寫道:

在接到外務省的回信那天,我考慮了一整晚,想了很多。

我認為,如果按照字面意思向群眾傳達,并且按照其執行的話,我對本省是順從的,也會受到上級的表彰。

假如當事人不是我,而是其他人的話,恐怕一百人會按照東京的回複去做,選擇拒絕簽證這一條路。

最重要的是,在日本的文官服務規程裡,對于違反幾條規定就會停止升職,甚至是被解雇,養家糊口的工作轉眼就會沒有。

我也要寫點什麼,接受了反複訓練的那一天,考慮了一整晚。苦思冥想,終于得出了人道、博愛精神第一的結論。

。。。。。。中間略

我現在也确信,我毫不畏懼地賭上了工作,忠實地完成了這項工作。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這一人類曆史上罕見的至暗時刻。在作為組織人的服務紀律和救助人命之間發生糾葛的同時,最終還是保持了從自己的良心出發,并付諸行動的一名外交官。

鑒于目前世界各地基于偏見和種族歧視的戰争不斷的情況,其行為和背景思想是人類未來永遠所追求的超越種族、民族的人道主義、博愛精神的稀有和勇氣的表露,作為世界共有的應該傳承給下一代的真正無二的行為。

“違規”超量發放簽證後的杉原千畝

1947年,杉原帶着家人去日本,但等待他回國的是外務省的辭職勸告。

正如杉原千畝的手記中提到的那樣:

關于這件事,我到今天為止不怎麼說的是,雖然在考納斯發放簽證是出于博夫妻道精神,但在接受近于暴徒的群衆請願的同時,還無視了外務省的訓令。

是以在二戰結束回國後,也因為這個原因,給我留下了47歲就被免職的回憶。

之後杉原在商社等機構工作,關于簽證的事情自己從未提及過。1968年8月,突然有一個猶太人聯系了杉原。與杉原見面的是以色列大使館參贊尼什利,這名參贊拿着當時破破爛爛的簽證,流着淚向杉原表達了感謝之情。“杉原先生,我們從來沒有忘記過你”。原來全世界的猶太人一直在尋找杉原。

被稱為“東洋的辛德勒”的杉原千畝是一位怎樣的人物?

第二年,他因為自己的功績,會見了簽證受益者之一的以色列宗教大臣巴哈夫蒂克。1974年,他被表彰為“以色列建國的恩人”。1985年,以色列政府授予“各國民中的正義人士獎(Yade Bashum獎)”。

2000年10月10日,日本政府正式對杉原恢複名譽,在長達半個世紀的不被了解之後,終于被世人所歌頌。

杉原千畝被恢複名譽的經過

二戰結束後,杉原從蘇聯的收容所裡回國,雖然他希望回外務省複職,但由于趕上人員調整,被迫辭職。直接說原因大家心知肚明,就是私自發放簽證違反日本政府的指令。杉原本人和家人擔心被日本外務省追責,在之後的44年裡,與外務省關系完全斷絕了關系。

直到1991年10月,日本外務省的鈴木宗男外務政務次官以與立陶宛建立外交關系為契機,重提此事,同時向杉原的家人謝罪。

當時的日本内閣總理大臣宮澤喜一提到:

我也收到報告說,杉原副領事所作的判斷和行為,在當時納粹對猶太人的迫害這一極端局面上是人道和勇氣的。我想借此機會再次稱贊其判斷和功績。

2000年10月10日,日本政府正式恢複杉原的名譽。

被稱為“東洋的辛德勒”的杉原千畝是一位怎樣的人物?

日本的外交史料館設定了表彰紀念牌,以“贊美勇敢地進行人道行為的外交官杉原千畝”。在揭幕儀式上,當時的日本外相河野洋平承認了戰後日本外務省的無禮态度,并正式向杉原千畝的遺屬謝罪。

被稱為“東洋的辛德勒”的杉原千畝是一位怎樣的人物?

杉原千畝紀念館

杉原千畝的名言

不能抛棄依賴我的人,不然我就違背了神靈。
我做的事情作為外交官來說,可能是錯誤的。但是,我不能對依賴我的幾千人見死不救。
我想違反外務省使用領事的權限,給這些人發行簽證。
世界就像一個大車輪。不要對立,不要大吹大擂,大家要互相牽着手,繞着圈子走。
(對夫人)我想辦簽證,你怎麼看?發行簽證的話,我們可能也會被德國抓住。因為想讓猶太人逃走,是以我們可能也不能幸免,你覺得怎麼樣?

杉原千畝的一生年表

1900年(明治33年) 出生于岐阜縣加茂郡八百津町北山

1918年(大正7年) 早稻田大學高等師範部(現在的教育學部)英語科預科入學

1919年(大正8年) 外務省留學生錄用考試合格,作為外交部俄語留學生去哈爾濱留學

1924年(大正13年) 錄用外務省書記生,被派到駐哈爾濱總領事館工作

1932年(昭和7年) 任命為僞滿洲國外交部特派員公署事務官

1935年(昭和10年) 活躍在北滿洲鐵路的轉讓談判中

1936年(昭和11年) 與菊池幸子結婚

1937年(昭和12年) 到芬蘭赫爾辛基公使館赴任

1939年(昭和14) 被任命為立陶宛•考納斯日本領事館領事代理

1940年(昭和15年) 猶太人難民聚集在領事館,開始向猶太難民發放大量簽證,領事館關閉後前往柏林,作為總領事代理在布拉格赴任

1941年(昭和16年) 到東普魯士•科尼亞斯堡日本總領事館赴任,去羅馬尼亞布加勒斯特日本公使館赴任

1945年(昭和20年) 進入布加勒斯特的俘虜收容所

1947年~1960年(昭和22年) 從符拉迪沃斯托克乘興安丸登陸博多港,被日本外務省辭退,後來曾在PX擔任經理、從事俄語教授、翻譯等工作

1960年(昭和35年) 就職于貿易公司,外駐俄羅斯

1968年(昭和43年) 和猶太難民尼修再會

1969年(昭和44年) 在以色列與宗教大臣巴哈夫蒂格再次見面,他第一次知道千畝是自己擅自發給簽證的

1977年(昭和52年) 從莫斯科回國

1985年(昭和60年) 獲得以色列政府頒發的“各國民正義人士獎”

1986年(昭和61年) 在鐮倉去世(享年86歲)

2000年(平成12年10月10日) 日本政府正式恢複杉原千畝的名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