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美術背後的故事:查坡羅什人給土耳其蘇丹寫信與颠沛流離的烏克蘭

作者:萬事屋本屋

正如之前所說的那樣,這個系列主要是想說一說藝術作品背後的故事,這個主題下主要選擇的都是西方的繪畫。

目前挑了二十幅作品,不一定是最頂尖的繪畫,但背後一定都有故事,他們分别是:

1、弗裡達的自畫像;

2、忘記是誰畫的《帖木兒俘獲巴耶濟德》;

3、雅克·大衛·路易的《赫拉斯兄弟之誓》;

4、雅克.大衛.路易的《拿破侖越過聖貝納山》;

5、雅克·大衛·路易的《馬拉之死》;(對,我很喜歡他的畫,其實他的《蘇格拉底之死》和《拿破侖一世加冕大典》也有很多故事,但是都放進去就太多了)

6、安格爾的《土耳其浴女》;

7、提香的《烏爾比諾的維納斯》;

8、達芬奇VS米開朗基羅的《卡西納戰役》;

9、卡拉瓦喬的《手提格利亞頭顱的大衛》;

10、蘇裡科夫的《近衛軍臨刑的早晨》;

11、倫勃郎的《夜巡》;

12、魯本斯的《農神食其子》;

13、維米爾的《戴珍珠耳環的少女》;

14、高更的《兩位塔西提婦女》;

15、列賓的《查坡羅什人給土耳其蘇丹寫信》;

16、列賓的《伊凡雷帝殺子》;

17、列賓的《意外歸來》;(對,故意沒有選《伏爾加河上的纖夫》)

18、洛伊茨的《華盛頓橫渡特拉華河》;

19、喬托的《哀基督》;

20、葛飾北齋的《蛸與海女》。(驚不驚喜,意不意外~!)

這個系列将按順序一幅幅叙述,鑒于個人藝術修養有限,主要隻說故事,畫法與技巧基本不會涉足。譬如《帖木兒俘虜巴耶濟德》,看這幅畫的時候想聊聊帖木兒的征服,奧斯曼的崛起與危機;《戴珍珠耳環的少女》主要想分享霍裡尼對維米爾等畫家通過暗箱和凸鏡臨摹作畫的颠覆性判斷;《農神食其子》,不僅打算談談有關的希臘神話,還想專門聊聊魯本斯為什麼将土星畫成了三顆星等等,不一而論。

——————————————————————————————————————

7、《查坡羅什人給土耳其蘇丹寫信》與颠沛流離的烏克蘭

查坡羅什人給土耳其蘇丹寫信

前兩期先後說了列賓的《伊凡雷帝殺子》與蘇裡科夫的《近衛軍臨刑的早晨》,兜兜轉轉說的都是俄國。恰逢俄烏沖突,正好延續之前的脈絡,繼續講講俄國繪畫與其背後的曆史故事。本期要講的是列賓的《查坡羅什人給土耳其蘇丹寫信》。

作為巡回展覽畫派代表人物的列賓,其事迹已在之前有過叙述。憑借《索菲亞公主在新聖女修道院 》《伊凡雷帝殺子》等畫作的成功,19世紀80年代,列賓已成為俄國最富盛名的畫家。在1891年的一次巡回展覽中,列賓展示了他繪畫作品的巅峰——《查坡羅什人給土耳其蘇丹寫信》。

查坡羅什即是紮波羅熱,查坡羅什人即是指烏克蘭紮波羅熱地方的哥薩克人。哥薩克這個詞最早來自古突厥語,意為“自由流浪的武士”。10世紀以後,在金帳汗國衰落後的東歐大草原上,基輔羅斯的遺民,四處遊蕩的鞑靼人,乃至因各種原因或探險或落魄至此的烏克蘭人、波蘭人、羅斯人、日耳曼人、突厥人等紛至沓來,在烏克蘭大地上互相融合,形成一個個相對穩定的武裝組織——即為哥薩克。哥薩克并非民族的概念,更多意義上類似匈奴或撚軍,閑時耕種放牧,戰時則統一在哥薩克的名義下虎嘯山林、搶掠财物。

在各個哥薩克組織中,最富盛名的便是前文提及的紮波羅熱哥薩克。紮波羅熱哥薩克掌握了自第聶伯河下遊至克裡米亞半島之間最肥沃的土地,實力最強大,拉達大會、蓋特曼等組織架構也被其他哥薩克所效防。

美術背後的故事:查坡羅什人給土耳其蘇丹寫信與颠沛流離的烏克蘭

巅峰時代的波蘭立陶宛王國

哥薩克風頭最勁的16-17世紀,伊凡雷帝治理下俄羅斯開始裸露獠牙,但波蘭-立陶宛聯邦依舊是東歐的頂級強權。而在南邊,折戟維也納城下的奧斯曼人開始将注意力轉向黑海北岸的烏克蘭。在三方博弈的背景下,哥薩克在波蘭政府的扶持和默許下,成為王國南部邊疆抵禦外患的合法軍事自治組織,并被賦予自我執法、免除稅賦徭役、授予土地、允許經商等諸多權利。其中的紮波羅熱哥薩克更是以“紮波羅熱軍”的名義被編入波蘭正規軍,定期發放軍饷。

在得到波蘭政府的背書後,紮波羅熱哥薩克等開始更頻繁地進攻奧斯曼人在黑海北岸的據點以及其附庸——克裡米亞汗國的鞑靼人。1676年,紮波羅熱哥薩克在傳奇蓋特曼伊凡.塞克爾的上司下擊敗奧斯曼人。随後蘇丹穆罕穆德四世給他寫信,這位自稱“一切皇帝的皇帝、一切統治者的統治者”的蘇丹在信中用傲慢的口吻要求哥薩克歸降。紮波羅熱哥薩克,這群放浪不羁的自由戰士,圍繞在伊凡.塞克爾身邊,用自己能想到的最樸素的語言回敬這位不可一世的異族統治者,将後者氣的渾身發抖。

美術背後的故事:查坡羅什人給土耳其蘇丹寫信與颠沛流離的烏克蘭

回信部分内容

這個曆史瞬間被列賓永遠定格在畫布上,成為哥薩克人不畏強權、追求自由的典型載入史冊。

但是曆史的詭吊之處在于,身為俄國人的列賓贊頌了為波蘭抵禦外侮的哥薩克,也正是俄國摧毀了紮波羅熱,摧毀了哥薩克的獨立地位,将他們和他們腳下的土地,或自願或脅迫着綁上了自身擴張的戰車,再不回頭。

曆經了利沃尼亞戰争的巅峰,偉大的巴托雷死後,烏克蘭哥薩克和其身後的波蘭都開始走下坡路。愈發膨脹的貴族寡頭與持續衰落的波蘭王權互相作用,在将波蘭國勢帶上下行車道的同時,不斷激化了與烏克蘭哥薩克的沖突。貴族沒有華沙王權的制約,開始染指烏克蘭的土地和哥薩克的自治權,勒在哥薩克脖子上的鎖鍊越來越緊,忍無可忍的哥薩克掀起一次次起義,并在與波蘭精銳的拉鋸戰中雙雙耗盡。

美術背後的故事:查坡羅什人給土耳其蘇丹寫信與颠沛流離的烏克蘭

簽署《佩列亞斯拉夫協定》

在烏克蘭哥薩克與波蘭血拼到最後一滴血的時候,彼得一世的父親,俄國的阿列克謝一世下場支援烏克蘭哥薩克,并在1653年12月與烏克蘭哥薩克的頭領蓋特曼老赫梅簽署了俄烏聯合的《佩列亞斯拉夫協定》。

這一協定詭吊之處在于,俄方與烏方居然持有不同的版本,前者認為是臣服,後者堅稱是聯合。老赫梅死後,其子小赫梅繼位首領蓋特曼,在求助俄軍幫助鎮壓叛亂後,軟弱的小赫梅在四萬俄軍的威逼下承認了俄國版的《佩列亞斯拉夫協定》,這造就了日後俄國對烏克蘭宣稱的法理基礎,也成為了第聶伯河沿岸哥薩克從自由邁向牢籠的第一步。此時,阿列克謝看起來已經牢牢掌控了整個烏克蘭,但是在1660年的楚德諾夫戰役上,波蘭-立陶宛聯軍全殲了在烏俄軍的全部主力,随後第聶伯河兩岸的哥薩克随之分裂,東部并入俄羅斯,西部留在波蘭。1667年,筋疲力盡的波蘭與俄羅斯簽署了《安德魯索夫條約》,雙方承認了烏克蘭一分為二的事實。

阿列克謝死後,彼得一世繼位,在大北方戰争期間,東部哥薩克為了擺脫沙皇俄國愈發嚴苛的盤剝,首領蓋特曼馬澤帕和紮波羅熱人聯合倒戈瑞典。随後的波爾塔瓦戰役,粉碎的不僅是瑞典軍隊的傳承自古斯塔夫大帝的驕傲,還有東部哥薩克人的自由夢想。紮波羅熱與馬澤帕駐紮的巴圖林被盛怒的彼得一世夷為平地。

其後,羅曼諾夫王朝的另一位大帝,彼得的孫媳婦葉卡捷琳娜在位時廢除了我烏克蘭哥薩克的蓋特曼制度,并與普魯士、奧地利聯手瓜分了日薄西山的波蘭,順勢将西部烏克蘭收入囊中。此前的普加托夫起義中,烏克蘭哥薩克同情并暗中支援了頓河哥薩克出身的普加托夫。陰骘的葉卡捷琳娜就在平定起義後順勢偷襲了建立的紮波羅熱。團隊長被屠殺,土地被劃分給俄國地主,曾經睥睨蘇丹的紮波羅熱哥薩克終究是走進了曆史。

此後直至沙皇俄國解體,俄國人在烏克蘭大緻都采取了加強中央集權、混同民族概念的大政方針,當地哥薩克部分或被作為農奴配置設定到俄國貴族手下,或被作為正式的軍事機關編入俄軍,馴化成為帝國主義侵略行為的走狗與幫兇。

值得一提的是,新紮波羅熱被毀後,部分紮波羅熱哥薩克逃至奧斯曼境内,被蘇丹安置在多瑙河地區,成為所謂的多瑙河哥薩克,并懷着對俄國切齒的仇恨活躍在與俄國對抗的前線。這不得不說,這是曆史另一個絕妙的諷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