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于沖繩這個名字,我想大多數人更為熟悉的應該是它的古名“琉球”。這個地方在明清時期一直是大陸的藩屬國,經常派遣使節到當時的中央王朝稱臣納貢。直到19世紀末,它才開始被屬于日本鹿兒島的薩摩藩侵略,直到1879年,日本明治維新後才正式被吞并,并于此地設沖繩縣。

沖繩的地理位置特殊,位處于太平洋的大陸架上,有着來往日本鄰近國家的航運便利,是以是該地區最重要的貿易樞紐,戰略價值極高,是扼守亞太地區海空交通的咽喉之處,被人們稱為“萬國津梁”,這足以看出沖繩在太平洋地區的重要性。
然而就是這麼一個對于日本來說戰略意義深刻的地方,卻牢牢地掌握在駐日美軍手中。翻看近些年來的國際新聞,我們不難發現駐日美軍在沖繩島上犯下的種種暴行屢見不鮮,自日本戰敗後将沖繩島交由美國托管至今,沖繩島上的人民對駐日美軍的反抗和抵制就從未停止過。
在沖繩島上,經常可以看見群眾們聚集在一起上街遊行,高舉着“駐日美軍滾出沖繩島!”“沖繩要獨立,美軍滾出去!”字樣的牌子,聲嘶力竭地呐喊着,抒發着他們對駐日美軍種種不端行為的憤怒與不滿。
琉球遊行活動
不過對于沖繩島居民的不滿、示威遊行與抗議,駐紮在島上的美國軍隊始終對此置若罔聞,依然我行我素,并沒有因為怕引起民憤就收斂自己的行為,那麼對于自己國家群眾的抗議,日本政府又作出了怎樣的回應呢?
從獨立的琉球王國到日本的沖繩縣
被日本政府在自己的版圖中規劃的沖繩縣,是橫隔在日本九州島和中國台灣省之間,面積約在2250平方公裡左右,以琉球群島為中心,由宮古諸島、八重山諸島以及許許多多大小不一的島嶼組合而成的。這些島嶼按照順序沿着中國的大陸線圍成一個弧形。
這一片地區氣候宜人,自然環境較為獨特,很适合人類的居住生活。不過要真正地論起琉球群島的曆史,相比于日本,它和中國之間的淵源顯然更古老更親近一些。
翻閱記載中國曆史的史書,我們不難發現,其實很早就有關于琉球這個地方的記載,隻不過因為古時候人們對于這個地方的稱呼不一,是以大家可能并沒有發現其實早在《隋史》中就對琉球地區有所記載:
“流求國,當建安郡東,水行五日而至……其王歡斯氏……無君臣上下之禮……風土氣候與嶺南相似。”
其後又記載隋炀帝大業三年,隋炀帝派遣羽騎尉朱寬“入海求訪異俗”曾抵達流求國。這是大陸封建王朝史書中第一次對琉球地區有所記載。到了14世紀初期的時候,琉球群島上的原住民開始仿照中原王朝,建立起自己的封建政權。
隋炀帝
據記載,當時的島上出現了三個不同的政權,分别名為“中山”、“山南”、“北山”。這三個政權之間互相攻擊,彼此都想吞并對方,統一整個琉球地區。1368年明朝建立後,三個政權都争相向強大的明王朝進貢稱臣,以求獲得明朝的幫助。是以早在明朝建立之初,中國就和琉球建立起了朝貢體系關系。
到了15世紀初,琉球群島上出現了一位雄才大略的巴志王,他東征西讨最終滅掉了其他的敵對政權,統一了整個琉球群島,并且向明朝稱臣納貢請求明朝皇帝賞賜封号,來維護自己統治的正統性。後來巴志王被明朝賜姓為尚,并且在他的帶領下,琉球地區開始學習來自中國的文化,和中國與日本展開貿易,吸收儒教和佛教,還仿照日本奈良的元覺寺,建造了首裡元覺寺。
元覺寺
在15世紀末琉球國的實力達到了鼎盛,也是在這個時候,明朝的史書中正式為這片群島地區命名為“琉球”,這個名字一直被沿用了下來,即使時至今日,人們相比于“沖繩”還是更願意稱呼這個地方為“琉球”。
由于處在明朝這樣一座龐然大物的羽翼保護之下,琉球國雖然面積不大,人口不多,但是日子過得十分滋潤,礙于明朝的威名,鄰近的國家根本不敢侵擾,是以琉球獲得了長達200多年的黃金發展時間,島上的居民生活得非常幸福。
這樣的甯靜與幸福一直持續到了1609年,這個時候的明帝國已經搖搖欲墜,内有闖王李自成的農民起義,外有後金的大軍鐵蹄,内外交困風雨飄搖,自顧不暇,更别提去關照那些曾經向自己稱臣納貢的附屬國了。
于是當琉球國失去了明朝的庇護後,隸屬于日本的薩摩藩盯上了這個地理位置優越,自然環境宜人的島國。1609年,日本薩摩軍隊對琉球王國不宣而戰,經曆了快300年和平的琉球軍隊對如狼似虎的日本侵略軍根本沒有招架之力,很快全境都被日本薩摩軍隊占領了,賴以求援的明王朝此時也無法顧及到琉球,整個琉球國都被薩摩藩所控制。
不過當時日本的薩摩藩并不想将整個琉球島變為自己的領土,他們很清楚一旦中國結束了割據狀态,建立起大一統中央王朝後,肯定會對自己侵占朝貢國的行為作出報複,是以為了将自己獲得的利益最大化,薩摩軍隊仍然保持了琉球國的獨立,并且讓其繼續和中國進行朝貢貿易。
薩摩藩的藩士
不過日本的薩摩藩在俘虜了當時的琉球國王尚氏後逼迫他立下了“琉球自古以來從屬于薩摩藩”的誓言,強迫琉球國向日本朝貢,強行讓日本成為了琉球的宗主國,這也為後來日本完全侵占琉球,将其納入自己的版圖埋下了伏筆。
19世紀末期,列強的大炮轟開了日本的國門。這讓日本人意識到了原有的制度和文化已經不能适應時代的發展,在當時明治天皇的帶領下,日本展開了一場自上而下的改革改良運動,學習西方的先進制度和文化與科技。在日本君臣的齊心下,很快日本的國力就奮起直追,成為了當時世界上的列強之一。
明治天皇
強大起來後的日本,野心也随着實力的增強而極度膨脹。日本政府中一直流傳着所謂的“大陸計劃”即“五步走”:吞并中國台灣,吞并北韓,吞并滿蒙,再以此為跳闆吞并中國再到亞洲乃至整個世界。雖然這個計劃現在看來無異于是在癡人說夢,但這也完完全全地暴露了日本對外擴張的野心。
1879年,日本撕掉了自己和善的僞裝,派遣軍隊強行入侵琉球國。不得不說經過了明治維新後的日本軍隊戰鬥力得到了巨大的提升,僅僅不到兩天就攻占了琉球王國。琉球的尚氏國王成為了日本的階下囚,被押解到日本的東京,受到了日本天皇的審判,并且徹底将琉球納入自己的版圖中,改其名為“沖繩”。這一事件在日本的史書上被稱為“琉球處分”。
近代琉球王國未被日本吞并前穿着漢家衣冠
日本這樣的行為,很快就引起了當時中國清政府的不滿。雖然那個時候随着晚清政府被列強侵略,和列強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中國“天朝上國”的形象已經不複存在,朝貢體系也在逐漸地瓦解,但在滿清統治者的慣性思維中,日本還是那個小小的“蠻夷番邦”,它強占琉球的行為無異于在挑釁自己。
于是清政府立刻對日本侵占琉球的行為作出了強烈的抗議,并派遣使節就這個問題展開交涉。而與此同時,琉球地區的許多愛國人士也紛紛奔波在中國和日本之間交涉,希望自己的國家能避免亡國滅種的命運。但由于當時清政府的腐朽和軟弱,這樣口頭上的抗議和交涉基本上沒有起到作用,最後琉球還是不可避免地被吞并了。
琉球被吞并後,日本将其劃入了自己的九州地域中。在吞并琉球時,日本政府曾經向琉球島上的群眾承諾,在并入日本的版圖後,政府将會把琉球和日本本土一視同仁,琉球人民也是“大和民族的一份子”,有些琉球人天真地信以為真,還幻想着并入日本後的美好生活。殊不知侵略者的嘴臉是随時變換的。
日本從來都沒有做到像它承諾的那樣對待琉球和琉球人民。在大多數日本人看來,琉球島上的居民都是一些未經開化的野蠻人,如果被日本本土的群眾得知你來自琉球島,那麼他們立馬就會遠離你,并且用一種鄙夷的眼光盯着你看,仿佛怕和你挨得太近,沾染上“鄉下土著”的味道。
不僅是日本群眾,日本政府的官方檔案中,對琉球的歧視也是赤裸裸的。吞并琉球後日本政府曾經釋出檔案,表示要将琉球島上的本土居民列入“皇民化”的對象之中,即在官方的檔案中将琉球居民列入了未開化的那一類之中。
被日本侵占的琉球,島上居民服飾開始日本化,和服流行起來。
1939年,日本政府為了鞏固自己在琉球的殖民統治,從根源上抹去這個地區原有的文化和曆史,展開了名為“方言撲滅運動”的行動。顧名思義就是嚴禁琉球島上的原住民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原來的語言,必須說日本話,最後愈演愈烈,就連該地區的傳統習俗、音樂、歌劇等文化藝術也被日本人強行扼殺。
就這樣,琉球這個地區多年來的曆史文化就被抹殺了,這也宣告着,這個國家從根源上亡國滅種了。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沖繩成為了日本和美國之間作戰的主要戰場。當時的日本和美國之間在軍隊和武器裝備上存在着不小的差距。日本政府為了抹平兩國之間的差距,決定從軍隊的人數上入手。于是沖繩群眾成為了征兵的對象,日本人喪心病狂到什麼樣的程度呢。
沖繩戰役
一般來說正常服兵役的都是到了年紀的成年男性,但是在沖繩地區,日本人根本不把沖繩群眾當人看,有些人沒有到服役年紀就被日本政府強行征召入伍,甚至一些年邁的老人也被強行充軍,就連婦女學生都被編成了所謂的“非軍隊人士”,到戰場上去送死。
“姬百合部隊”、“白梅部隊”等就是由這些不谙世事、處于花一樣的年紀的女學生組成的,到了戰場上後,她們就永遠地定格在了這個如花般的年紀。根據戰後統計,“姬百合部隊”共有321人,在戰場上犧牲了219人,死亡率達到了百分之七十之高,可見日本人有多麼喪心病狂!
姬百合學生隊成員
日本人的殘暴不僅僅展現在強行征召群眾入伍這一點上。1945年,戰場上的形勢對于日本來說已經是極度不利了,不管日本政府承認與否,它們都已經處在了失敗的邊緣。此時的沖繩群眾見到日本即将失敗,歡呼雀躍,以為自己終于迎來了解放,可是沒有想到日本軍隊卻對手無寸鐵的沖繩群眾展開了慘無人道的屠殺。
在日本内閣的授意下,喪失了人性的日本軍隊沖入了沖繩群眾的家中,展開了大屠殺,強奸婦女,燒殺戮虐,無惡不作,殺紅了眼的日本軍隊甚至連襁褓中的嬰兒都不放過,用刺刀挑起後,重重地摔死在地上。
琉球人
僅僅三個月的時間,在日本軍隊的屠殺下,沖繩島上遍地屍骸,白骨累累,原本沖繩島上有大約40萬戶群眾居住,但是等到戰後統計時隻剩下了不到20萬的老弱病殘。也就是說短短三個月,日本軍隊就屠殺了将近20萬的手無寸鐵的平民!
才逃離虎口又落入狼爪
1945年8月15日,日本的裕仁天皇在電台中釋出诏書,宣布無條件投降。這一消息傳到沖繩島上後,群眾喜極而泣,飽受磨難的他們終于等到了日本失敗的那一刻。他們滿心歡喜,認為自己的命運将迎來新生。但他們萬萬沒有想到在經曆了日本慘無人道的殖民統治後,又陷入了美國的魔爪之中。
裕仁天皇
美國接管日本後,發現了沖繩這個地方重要的戰略位置和宜人的自然環境,于是想方設法地将其攥在自己的手中。1947年在美國的操控下,沖繩島被聯合國交由美國托管。1951年根據《舊金山對日和平條約》與《日美安保條約》,美國在琉球建立了自己的軍政府,統一管理琉球的大小事務。名義上是托管,實際上和殖民統治沒有什麼差別。并且根據安保條約,大約有百分之七十的駐日美軍都駐紮在沖繩島上。
在《日美安保條約》中有這麼一條内容:駐日美軍的犯罪行為,琉球以及日本司法機關無權管理審判。好家夥,這不就相當于晚清時期列強強迫清政府簽訂不平等條約時的領事裁判權嗎,這不是殖民統治是什麼。
駐沖繩的美軍
正是仗着這項條約,駐日美軍在沖繩島上無法無天,簡直成了土皇帝。故意殺人、強奸婦女這些惡性事件屢見不鮮,甚至還發生過多名駐日美軍輪奸未成年少女的醜聞。即使這些事件引起了琉球居民的強烈反抗,進行了抗議和示威,可是琉球的駐日美軍對此無動于衷,這些兇手最終也是得到一些不痛不癢的處罰。
在殖民統治這件事上,美國顯然比日本更加殘暴手段也更加高明。先是通過頒發特别簽證來限制琉球島居民的出入自由,再從經濟上入手,強制琉球地區的居民使用美元,這不就是赤裸裸的資本輸出和資本侵略嘛。
美軍基地
最讓琉球群衆不滿的還是美軍強行征用群眾的耕地和生活用地用以建設軍事基地,這讓琉球群眾的日常生活受到了極大的困擾。無數人的家園被美軍用暴力手段夷為平地,無家可歸。
美日勾結下,沖繩獨立任重而道遠
終于,沖繩群眾和駐日美軍的沖突到達了臨界點。沖繩的群眾紛紛走上街頭,遊行抗議,要求嚴懲在沖繩犯下罪行的駐日美軍,打出了“駐日美軍滾出沖繩島”、“沖繩要獨立,美軍滾出去!”的智語。那麼對于沖繩群眾的反抗,日本政府的态度是什麼樣的呢。
其實沖繩島群眾反抗美國殖民統治的曆史由來已久。早在1952年時,伊江島的人民群衆就開始用自己的方式對美國的殖民統治表示抗議。1955年更是爆發了全島運動,成立了許多聯合團體反對美國的殘暴統治。
1971年,琉球島上的愛國獨立人士成立了琉球獨立黨,旨在擺脫美國的殖民統治,建立起獨立自主的,屬于琉球人民的國家。四十多年來,這個黨派一直緻力于發展琉球的獨立運動,甚至已經制定好了琉球獨立後的旗幟、國體與國旗。并且在他們的努力下,聯合國也注意到了琉球的情況,表示應該讓琉球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
然而日本政府對琉球人民的獨立願望卻是不認同甚至是壓迫的。2016年日本政府曾經公開表示,不承認沖繩人是一個獨立的民族,不承認琉球的曆史和文化,并且從政治和經濟方面鎮壓琉球島上的獨立主權運動。
日本政府有一筆專門針對沖繩的“振興基金”,為了給沖繩的官員洗腦,讓他們親近美國,高層官員采用經濟手段,限制那些反對駐日美軍官員的建設經費,大力支援親近美國的官員,以此來轉變人們對于美國的态度,也以此分化了沖繩島上的各派政治勢力,阻止他們團結到一起。
在政治上,日本政府也采用相同的手段和方法,在沖繩官員的人選上,扶持願意親近美國的官員上位,排斥那些同情和支援沖繩群眾的官員,這樣的手段不可謂不毒,為了維持日美之間的關系,日本政府也算得上是絞盡腦汁了。
除此之外,日本政府還和駐日美軍勾結在一起,通過僞善的手段企圖安撫琉球島上居民的情緒,分化島上的居民。而美國也為了安撫島上人民的情緒,裝模作樣地懲處了幾個犯事的美國士兵,并且聯手日本政府,組織沖繩島上的年輕一代通路美國,向他們灌輸親美思想。駐日美軍還裝出一份了解沖繩群眾的模樣,假惺惺地表示今後一定會限制好美軍的行為,不再有擾民行為。
這些舉動看起來好看,但隻不過是美國為了維持對沖繩殖民統治的政治作秀罷了。琉球要想真正地獨立,看來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