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皇後和華妃這場對話,細扒鬥争是如何從皇帝太後向下傳導的?

作者:十二朵女王的生活筆記

對話場景交代:

對話人物:皇後、華妃

對話背景:皇帝同意了太後利益集團選秀的提議,安排了年羹堯利益集團做選秀工作的具體執行。

太後其實不在乎皇帝的這種制衡之術的,因為太後權力運作的着眼點是整體生态,而且真正高手的競争都在高層面上,他們會堅決避免低層次的競争。

孫子兵法講競争的四個層面,分别為上兵伐謀、其次是伐交,然後是伐兵,最低層次的競争才是攻城。

拿到後宮名利場(職場)中該如何了解這一點呢?

打個比方來說,後宮是一個大局,大局中還有各種小局,就像沖突分主要沖突和次要沖突一樣。是以,不管有多少個小局,都是統籌在這個最核心的大局中的。

進一步舉個例子來說,後宮名利場的大局就是太後利益集團、年羹堯利益集團和皇帝,小局就有很多,比如皇後和華妃的battle、隆科多和年羹堯的battle、華妃和皇帝的博弈、皇後和皇帝的博弈等等都屬于次級别的小局。

而甄嬛離宮前,她和華妃的battle,其實就從屬于皇後和華妃的battle小局,是套在小局中的迷你局。

從這個次元來看,甄嬛設計華妃來存菊堂時說的那句“容不容得下是娘娘的氣度,能不能讓娘娘容得下是臣妾的本事”,隻是聽起來很霸氣。

因為從本質上來說,那時候的甄嬛隻不過是個隻見冰山一角的打手罷了,她以為她撼動了華妃,實際上她隻是皇後、太後在背後運作的一個棋子罷了。是以,甄嬛需要成長。

但是電視劇就是要從甄嬛和華妃之間這樣的迷你局入手呈現給我們看,因為現實職場中亦是如此,我們能看到熱鬧或者一眼就看穿的都是這種最低層次的迷你局。

了解了這個「局中局」的競争博弈概念,再來看皇後和華妃這場對話就很有意思了。

對話内容詳析:

皇帝和太後的那場對話結束後,下一個鏡頭就到了皇後的景仁宮。

皇後和華妃的這場對話緊接着上一場皇帝和太後的對話。

為什麼要這麼安排呢?

因為這就是權力鬥争和博弈的流動邏輯,從高向低,一層一層傳導。太後和皇帝在最高層博弈出結果,勢必就會傳導下一層的局中。

皇後先開口:“這個時候要妹妹來,打擾妹妹午睡了。”這釋放了一個很重要的信号,皇後是特意選午睡時間傳華妃前來問話的。

而華妃對這一點的回應是:“臣妾哪有娘娘這麼清閑有福啊,不知娘娘召臣妾來有何要事?”

這兩句對話就充分地交代了皇後和華妃的關系——互相膈應。

皇後:我不讓你睡午覺,就是提醒你,你再得意,都不能忘了我才是正宮。

華妃:我諷刺你被架空,譏笑你沒實權。

皇後問華妃:“選秀就快到最後一輪殿選了,妹妹準備得怎麼樣了?”

從皇後和華妃這場對話,細扒鬥争是如何從皇帝太後向下傳導的?

這看起來像是上司找下屬員工來彙報工作,但其實華妃對皇後彙報不着什麼,因為選秀這一工作指令是皇帝對華妃下達的,華妃的直接負責人是皇帝。

那麼皇後為什麼還要這麼問?

給自己刷點存在感。

在後宮選秀這件事上,皇後的确是被架空的狀态,但是她若是啥都不作為,就會從權力範圍上徹底被架空了。是以她這麼做,一來給華妃添點堵,二來是給自己刷存在感,維護下自己皇後的威嚴。

可是華妃完全不拿皇後當回事,她回:“娘娘放心,午後黃規全回話了,說已經妥當,反正皇上有旨,庫銀空虛、一切都要以節儉為主,臣妾手裡雖說變不出銀子,但總要顧得皇上的體面,這個中滋味豈是旁人能知道的呀。”

從皇後和華妃這場對話,細扒鬥争是如何從皇帝太後向下傳導的?

這話還是在膈應皇後:我這邊早就安排好了,你問不問都是一樣的,我反正是對皇帝負責,你算啥,說了你懂嗎?

尤其那句“臣妾手裡雖說變不出銀子,但總要顧得皇上的體面”,也是在諷刺皇後不讨皇帝喜歡、沒能力,不如她們年家實力雄厚。

華妃對皇後這麼嚣張地諷刺,是真真的“當局者迷”。

皇帝讓她做執行,并不是因為她比皇後能力強,也并非是皇帝對她的格外偏愛,否則皇帝就不會特意囑咐她“一切要以節儉為主了”。一句話,華妃壓根就不懂皇帝的制衡之術。

但是,皇後是懂皇帝的,她看得懂皇帝的制衡意圖,也知道皇帝對華妃的不滿是在哪方面,是以被華妃這麼嗆一頓,她也能忍住:“真的有勞妹妹了。”

因為她這次叫華妃前來還有其他的目的:“對了,本宮叫人做了一些新的點心,請妹妹嘗個鮮。”

從皇後和華妃這場對話,細扒鬥争是如何從皇帝太後向下傳導的?

并特意囑咐:“妹妹自己選,自己喜歡吃什麼就拿吧,怕是妹妹也吃膩了吧。”

從皇後和華妃這場對話,細扒鬥争是如何從皇帝太後向下傳導的?

賞點心給華妃,還是刷存在感,強調自己作為正宮皇後的地位:你也就是眼下做點執行工作罷了,你不要忘了,我是比你高一級的正宮,是我賞你,我在上,你在下。

她看華妃無動于衷,便指使剪秋:“剪秋啊,把那碟牡丹卷給華妃……”

從皇後和華妃這場對話,細扒鬥争是如何從皇帝太後向下傳導的?

話音還未落呢,華妃就打斷指使頌芝去拿,還得意地看着皇後。

從皇後和華妃這場對話,細扒鬥争是如何從皇帝太後向下傳導的?

這就是華妃非要和皇後硬碰硬了:是你在上,我在下,但是你看我理你嗎?

頌芝是華妃的心腹,自然懂華妃的意思,便裝腔作勢故意把牡丹卷打翻在地上。

從皇後和華妃這場對話,細扒鬥争是如何從皇帝太後向下傳導的?

其實,華妃這犯了很大的忌諱。等級森嚴的後宮名利場,最講究尊卑有序,一個妃子當着皇後的面打翻了皇後賞的東西,這就是在打皇後的臉,會引起群衆不滿的,這等于把自己置于炭火之上。

此外,華妃還故意酸裡酸氣地說:“真不懂規矩,好好的把娘娘的心意都給砸了,還不快向娘娘請罪。”

從皇後和華妃這場對話,細扒鬥争是如何從皇帝太後向下傳導的?

頌芝連連磕頭說“皇後娘娘恕罪”,但華妃完全沒給皇後做反應的機會,她又對頌芝說:“你是本宮的家生奴才,竟這般不懂規矩,本宮也不便教你了。若是皇後不饒恕你,本宮也不會輕放了你。”

從皇後和華妃這場對話,細扒鬥争是如何從皇帝太後向下傳導的?

華妃強調頌芝是自己的家生奴才,強調的其實是她們年家的威勢,這句“皇後不饒你,本宮也不會輕放了你”,就是故意先發制人把球扔給皇後,讓皇後有氣也發不出來。

華妃這麼一番操作,就是讓皇後悶氣吞聲,明明是皇後有理在先,她這一主動罵頌芝,反而皇後不能發作啥了。皇後一發作反而做實了皇後沒氣度,愛計較。

然而,華妃不懂皇帝,也不懂皇後,皇後何止沒發作,反而安慰華妃:“妹妹,隻是小事,不用動這麼大的氣呀。”

從皇後和華妃這場對話,細扒鬥争是如何從皇帝太後向下傳導的?

華妃沒想到皇後态度比預期的還和善,便也找個台階下:“她本是粗笨,不機靈,幸得娘娘體恤,臣妾回去一定會好好教導她的。”

從皇後和華妃這場對話,細扒鬥争是如何從皇帝太後向下傳導的?

頌芝可一點都不粗笨,華妃這麼說表面上是自謙,但其實還是在冒犯皇後。把皇後當傻子嗎,頌芝這麼機靈,你一個眼神就懂你的意思故意把點心打翻,這還叫粗笨?皇後能看不出來嘛。

但是,皇後不僅不生氣,還和氣地替華妃周全呢:“頌芝原是妹妹的陪嫁丫鬟,身份不同一些,怎能讓她這樣端茶倒水的,你若覺得頌芝不好,也不必生氣,對吧?”

從皇後和華妃這場對話,細扒鬥争是如何從皇帝太後向下傳導的?

皇後是個狠人,能忍,是因為她有明确的目标,便不屑于跟華妃計較這點情緒價值,她有她的布局任務要完成。

說到皇後的布局任務,那肯定是嚴格按照太後的戰略綱領來的。

那麼,太後搞垮年羹堯陣營的戰略綱領是什麼呢?

打蛇打七寸,太後的政策就是讓皇帝意識到年羹堯集團的“功高震主、嚣張跋扈、無人壓制”等種種禍患,讓皇帝自己動手除掉。

是以太後在皇帝面前也強調華妃常年一枝獨秀。

從皇後和華妃這場對話,細扒鬥争是如何從皇帝太後向下傳導的?

按照這個邏輯,皇後具體布局的戰術就是放大、激發或者說進一步刺激華妃的嚣張跋扈,讓皇帝看見,意識到華妃的威脅即可。

為此,皇後出的第一張牌是福子,本來皇後還苦于找不到合适機會把福子撥華妃呢,結果華妃聯合頌芝弄這麼一出,倒是給了皇後可乘之機。

既然頌芝粗笨不機靈,那就給你個機靈的丫頭吧,于是皇後說:“内務府新挑來的丫頭叫福子,本宮看她機靈,便撥給你使喚吧。”

從皇後和華妃這場對話,細扒鬥争是如何從皇帝太後向下傳導的?

到這裡,就會發現,皇後賞牡丹卷的真正目的就是找機會把福子撥給華妃。

雖然華妃不了解皇後,可皇後是非常了解華妃的,她料定華妃不會痛快地接受她給的賞賜,必定會弄點幺蛾子出來,隻要華妃鬧騰,她勢必就能找到機會。

華妃一看這要給我安排眼線啊,你的牡丹卷我都不屑要,你給的丫鬟我會要?直接拒絕:“頌芝雖粗笨,但是羽坤宮還不缺宮女,還是皇後自己留着用吧。”

從皇後和華妃這場對話,細扒鬥争是如何從皇帝太後向下傳導的?

你不缺宮女?好的,皇後就又換了說辭:“早聽說羽坤宮的宮女做事利索,是該讓福子她們這些小丫頭學學了,有妹妹調教着,幫着頌芝做些粗活,也能叫她們學得乖一些。”

從皇後和華妃這場對話,細扒鬥争是如何從皇帝太後向下傳導的?

皇後這是給華妃戴高帽子了,你不是能力強嘛?你不是協理六宮嘛?調教丫頭這也是你的職權啊,華妃不能拒絕的。

另外,皇後這話也回應的巧妙,前面華妃借着說頌芝“粗笨不機靈”其實是諷刺皇後,這裡皇後借福子說“讓她們學得乖一些”,就是敲打華妃要乖一些。

到這裡,華妃隻能認領了福子,匆匆帶人走了。

從皇後和華妃這場對話,細扒鬥争是如何從皇帝太後向下傳導的?

但是皇後還在繼續刺激華妃,趁着華妃還沒走遠,她假裝自言自語地說:“也不知道這屆秀女選得怎麼樣了,後宮是該好好添幾個新人,為皇上綿延子嗣了。”

從皇後和華妃這場對話,細扒鬥争是如何從皇帝太後向下傳導的?

尤其是聽到皇後說“添幾個新人,為皇上綿延子嗣”這裡,華妃的表情像吃了蒼蠅一樣不爽。

這話紮到華妃的心了呀,朋友們。華妃一方面嫉妒心很強,另一方面她想生孩子卻一直不成功。

在選秀殿選即将開始的時候,皇後在恰到好的時候說了紮華妃心窩子的話,算是把華妃的危機感和嫉妒心激發到峰值了。

選秀工作可是華妃一手操辦的,秀女的情況她最清楚,這時候皇後一提這茬,她的心裡不得難受死。膈應人這事,華妃比皇後差遠啦。

那麼,被華妃帶走的福子呢?

皇後是料定了華妃不會善待福子的。

是以,在這場對話中,雖然皇後一直表現的軟綿綿,比華妃弱勢,但都是表象罷了。皇後從這場對話一開始,就開啟了對華妃有計劃有節奏的摧毀布局,她甚至連福子這種無關小白的性命都狠心地搭進去了。

名利場(職場)中,有太多皇後這樣的笑面虎,說起話來和聲細語,能忍能讓,但做起事來,心狠手辣,不留情面。

是以,職場裡識人,不要聽他說什麼話,而是要看他的手段。

上一期看皇帝和太後的對話,讓人感覺是高手過招,都是格局、戰略等層面的東西,但看皇後和華妃的對話,就會覺得小家子氣,來回膈應撕扯,一點都不雅觀。

可是,組織結構就是這樣呀,髒活都是下面的人幹的,當打手就是要當壞人,就是不讨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