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清明節,走進革命鬥争紀念館,向英雄緻敬!

作者:北京亦莊

清明節,是中華民族追古思今、禮敬祖先的傳統節日,也是緬懷革命英烈的重要節日。清明祭先烈,不僅是不忘那些抛頭顱灑熱血的英雄先烈們,更是新時代的精神指引。在亦莊新城長子營鎮,田載耕和烈士們的忠骨被村民們傾心守護,英雄的故事代代相傳,影響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人。北京經開區融媒體中心播出“憶滿京城 情思華夏”清明主題系列片第三集《感懷清明》,走進亦莊新城長子營鎮革命鬥争紀念館,向英烈緻敬。

視訊加載中...

請點選輸入視訊描述

今日,清明節,在這一天人們或祭祖、或踏青、懷念先人、珍惜當下。

清明節,走進革命鬥争紀念館,向英雄緻敬!
清明節,走進革命鬥争紀念館,向英雄緻敬!

清明節由來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中華民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曆史。

《曆書》:“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是以得名。”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點豆”之說。

清明節習俗

1.掃墓

清明掃墓,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其習俗由來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載:“三月清明日,男女掃墓,擔提尊榼(kē),轎馬後挂楮錠,粲粲然滿道也。拜者、酹者、哭者、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錠次,以紙錢置墳頭。望中無紙錢,則孤墳矣。哭罷,不歸也,趨芳樹,擇園圃,列坐盡醉。”其實,掃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際,清明掃墓則是秦以後的事。到唐朝才開始盛行。《清通禮》雲:“歲,寒食及霜降節,拜掃圹茔,屆期素服詣墓,具酒馔及芟(shān)剪草木之器,周胝(zhī)封樹,剪除荊草,故稱掃墓。”并相傳至今。

2.踏青

又叫春遊。古時叫探春、尋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遊的大好時光。中國民間長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習慣。

3.植樹

清明前後,春陽照臨,春雨飛灑,種植樹苗成活率高,成長快。是以,自古以來,大陸就有清明植樹的習慣。有人還把清明節叫作“植樹節”。植樹風俗一直流傳至今。

4.戴柳 栽柳

在過去,清明還有一個講究,一般是婦女或者兒童把柳條編成環狀戴在頭上,好表示對逝者的敬意,也是借着“柳”字對心靈的一種慰藉。除了這些,在京郊有些地方還講究清明前後種楊柳。這也應了那句諺語:“植樹造林,莫過清明。”

5.蕩秋千

蕩秋千是中國古代清明節習俗,樹桠枝為架,拴上彩帶,後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闆的秋千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勇敢精神,至今為人們特别是兒童所喜愛。

6.蹴鞠

蹴鞠,即用足去踢球。古代清明節時人們喜愛的一種遊戲,後發展成足球。​

清明時節,清潔明淨,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草色青青,樹色青青,天意和平,人意和平。

清明節,走進革命鬥争紀念館,向英雄緻敬!

△南海子公園柳色青青。

在這一天我們懷念先人是為了更好地前行,今日,我們汲取前人的力量在接續奮鬥中創造更美好的明天。小亦提醒清明節出遊,要做好疫情防護哦~

​綜合自央視網、新華視點

視訊:王斯婧

出品:新視聽實驗室

攝影: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