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長沙一病例因沒戴口罩
距離0.5米被感染的新聞
登上熱搜
據長沙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指揮部辦公室釋出消息,該确診病例蔣某某在3月16日曾與外地來長沙确診病例夏某某(于3月17日确診)在戶外公共場所有過短暫時空交集,夏某某與蔣某某均未戴口罩,兩者相向而行、擦肩而過,相隔0.5米左右。
相隔0.5米左右就能造成傳播嗎?
專家對此表示,答案是肯定的,夏某某于3月17日确診,當時已處于排毒期,人在咳嗽、吐痰,或者打噴嚏的過程中,從體内噴出來的飛沫有大有小,大顆粒的飛沫會直接沉降到地面,而一些小顆粒的飛沫會懸浮在空氣中,其他人吸入即可造成傳播。而此時,蔣某某沒有佩戴口罩,進而被感染。
咱們來仔細分析一下,如果要感染,至少需滿足以下幾個條件:
排出的新冠病毒短時間内仍具有活性;
水準距離上,含病毒的飛沫能波及病例B;
垂直距離上,病例B能吸入含病毒的飛沫。
要實作上述三個條件一點都不難。
先看第點
新冠病毒在氣溶膠中存活3小時是沒問題的。在報道中,病例A吐了一口痰,病例B吸入飛沫,不過幾秒鐘的間隔時間,雖不是實驗室條件,但在這麼短的時間内病毒完全可以保持活性。
再看第、點
帶大家看一項關于咳嗽和飛沫傳播距離的研究:
(1)無風時
咳嗽産生的飛沫很快沉降至地面,水準傳播距離不超過1米。
(2)風速4km/h(約1米/秒)時
飛沫僅用5秒就能水準傳播6米遠,垂直高度上限在1.63米左右。(注:大陸人群呼吸帶高度一般是0.5米-1.5米)
(3)風速15km/h(約4米/秒)時
飛沫僅用1.6秒就能水準傳播6米遠,垂直高度可以大于1.63米。
這裡要說明的是:
一般情況下,咳嗽僅通過咳排出飛沫。
吐痰不僅會因清痰動作而呼出飛沫,還會在吐的過程中産生大量飛沫。
報道中提及,接觸當天長沙市風力等級為東南風三級。
三級對應風速為3.4-5.4米/秒。
在此風速下,吐痰産生的飛沫都在大多數人呼吸帶高度範圍内傳播。
綜上,吐了一口痰卻被感染了,看似玄幻,實則在偶然中隐藏着必然。
其實,病毒很快就會沉降到地面,隻要正确佩戴口罩,就能大大降低感染風險。
專家表示,無論新冠病毒再怎麼變異,仍然是通過飛沫、接觸等方式傳播,要想防止病毒感染,規範佩戴口罩、勤洗手、手消毒、保持安全距離是成本效益最高、最簡單的防護手段。
專家提醒:疫情防控,人人有責。每個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在日常生活中務必要堅持規範佩戴口罩,勤洗手,公共場合保持1米社交距離,自覺做好個人防護,進入公共場所要主動配合掃防疫“場所碼”,主動配合疫情防控舉措。最大限度減少人員聚集。
來源:青春山東、上海疾控
編輯:任裡程 審校:小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