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心居》這個大結局,到底是不是觀衆想要的?

《心居》大結局,海清“蝸居”十三年後,總算把房買了。

《心居》這個大結局,到底是不是觀衆想要的?

誰能想到,最後一集,竟爆出了全劇又一個最佳演技時刻,葛玥在窗外看到馮茜茜和丈夫握手,一邊慘笑一邊用手錘自己懷孕的腹部的表情絕了。

《心居》這個大結局,到底是不是觀衆想要的?

在我眼裡,這場突如其來的演技大戲,甚至可以空降本劇第一,因為海清的演技再好,總還是在觀衆的預期之中,但沒人想得到董晴飾演甜妹葛玥這場戲會這麼演。

也是這一笑,為這部開播以來話題不斷、觀衆又氣又看的都市家庭劇,劃上了完美句點。

播到現在,這部《蝸居》導演滕華濤聯手海清的劇集以實打實的收視率和播放量證明:都市家庭劇收視依然好打。

《心居》這個大結局,到底是不是觀衆想要的?

劇集開播首日收視隻算平平,愛奇藝站内熱度4000出頭,但收官當日站内熱度破9000,直逼之前播出的年度爆款《人世間》,收視率也占據了多日衛視第一。

觀衆一邊被劇中人物氣到天天說棄劇,一邊身體力行地成就了又一部都市劇王炸,棄劇是不可能的,看完主要角色的諸般結局再說。

《心居》這個大結局,到底是不是觀衆想要的?

實際上由于原著一早問世,故事中主要人物的最終命運,早已透過各種解讀陸續曝光,但最終劇版的大結局,還是與原著有較大出入。

或許是因為原著太過殘酷,劇版将一些主要人物的結局進行了改編。當然,再怎麼改,主要人物命運還是保持了延續性,感到意外的,主要還是讀過原著的讀者。

而某種意義上,這些人物命運的改變裡,又透出該劇最深處的密碼。

《心居》這個大結局,到底是不是觀衆想要的?
《心居》這個大結局,到底是不是觀衆想要的?

很少有一部國劇,敢把它的主角塑造地如此不完美。她們都有這樣那樣的缺點,像我們一樣,為房,為愛,為一處心安之所,掙紮求存在這人世間。但也正因為如此,觀衆更想看到他們,每個人的命運,如何各得其所。

接下來就讓我們看一看,電視劇的結局和原著小說,有哪些差别,以及為什麼會有這樣差别。

而劇集留下的三個疑問,也是時候解開了。

大結局之問:顧昕入獄,為何馮茜茜全身而退,馮曉琴成大赢家?

先說和原著命運最一緻的一對人物:馮茜茜,顧昕。

原著中兩人就沒什麼好下場,劇版中也一樣。

大結局最大快人心的時刻應該就是顧昕說已經在離婚協定書上簽了字,但葛玥卻說這段時間會替他照顧好爸媽,等到他出獄後再離婚。顧昕望着她離去的背影,崩潰大哭。

《心居》這個大結局,到底是不是觀衆想要的?

《心居》中,顧昕就是一個完美渣男。

為了攀高枝,他抛棄了與自己談戀愛十年的校花孫琦與葛玥結婚。

剛結婚,老丈人就遭遇降職,顧昕連妻子也懶得安慰一句。

母親對妻子百般刁難,他從未幫她說過一句話。孫琦要去德國,他丢下孕吐不斷的老婆跑到機場挽留,好在對方拎得清果斷拒絕。

結果他又與馮茜茜勾搭。劇中兩人相守到最後一刻,與馮茜茜吃最後一頓散夥飯時,被葛玥看到。

《心居》這個大結局,到底是不是觀衆想要的?

而馮茜茜這邊也延續了原著的命運。

托顧昕的福,她的業績在公司變得出類拔萃,作為姐姐的馮曉琴是既高興又擔心。

《心居》這個大結局,到底是不是觀衆想要的?

馮茜茜和顧昕在一起的事情被馮曉琴知道後,馮曉琴力勸妹妹趁早一刀兩斷。可馮茜茜果斷拒絕。

《心居》這個大結局,到底是不是觀衆想要的?

劇版一個關鍵的細節變化是:劇中顧昕提到好在馮茜茜沒收那套房子,一定程度上解釋了為什麼她可以全身而退。

書中離開上海那天,馮曉琴去車站送馮茜茜。

《心居》這個大結局,到底是不是觀衆想要的?

劇中馮曉琴也去了高鐵站,不過是遠遠地目送妹妹離開。

《心居》這個大結局,到底是不是觀衆想要的?

有人說馮茜茜毫無職業道德,破壞他人家庭,這還能安然全退,葛玥還得給坐牢的丈夫照顧家裡。

但現實就是很多道德有瑕疵的人物不會戴着鐐铐生活啊。

接下來是和原著命運相差最大的人物:施母。

《心居》這個大結局,到底是不是觀衆想要的?

這個人物應該是劇中最不讨好角色前三名。

雖然有躁郁症和尿毒症等疾病,家中也已經落魄,她依舊保留着幾十年前的那種高傲。對所有人都高高在上,包括顧清俞。

顧清俞和父親第一次來家吃飯那場戲,她以一己之力讓觀衆集體血壓上漲了一整晚。

原著中,施源一家繼承了海外别墅,施母卻高興過頭犯病自我了斷,離開人世。

劇中她的結局圓滿得多,跟着兒子一起遷住新居,病也好多了。

《心居》這個大結局,到底是不是觀衆想要的?

能看出同為原著作者的編劇手下留情,親手改寫了自己筆下人物的結局,原來的結局太慘烈,已經不适合今天的國劇了。

接下來是表面看和原著結局一樣,實際上結局又大為不同的人物。

第一位,是嚴永瑄飾演的顧老太。

《心居》這個大結局,到底是不是觀衆想要的?

這個人物以不多的戲份,一躍成了《心居》中最令人讨厭的角色之一。

平日對外來的孫媳婦吆五喝六,白眼分分鐘能翻上天。

顧磊死後她當衆指責媳婦“害死了自己孫子”,還說要專門留在家裡“讓她不好受”。

日常懷疑曉琴别有用心,就連她妹妹吃個鴨腿,也要計算得一清二楚。

大結局馮曉琴終于搬離了顧家,一次回家拿東西,發現顧老太太倒在了廚房及時送醫,但最終顧老太和原著一樣去世了。

《心居》這個大結局,到底是不是觀衆想要的?

不過在原著小說中,顧老太臨死之前還數落女兒、兒媳,唯獨放不下兩個兒子,死不瞑目。劇版中她卻是人之将走其言也善,面對日夜照顧她的前媳婦,她說出了埋在心裡多年的心裡話:原來老太太心裡明鏡似的,她看出馮曉琴太聰明了,是以要時常敲打她。

老戲骨的演技太好了,最後的這場病房對話讓老太太頓時變得可愛了,也比原著更多元更讓人了解了。

第二位是葛玥。

《心居》這個大結局,到底是不是觀衆想要的?

觀衆都說大結局葛玥的笑臉比張子楓還瘆人。

戲外的董晴也很可愛,主動替葛玥辦好了離婚證,但劇中她還要等渣男三年,出獄再離婚。

相比原著,這個人物命運走向是沒變,但人物性格改變太大了。

原著中這個人物後期在顧昕手機上安監控軟體,對馮茜茜與顧昕的暧昧關系早就心知肚明,顧昕入獄,她還去找了自己的愛慕者“小盧”,求他幫丈夫。

這些經曆雖然很精彩,但也太戲劇化,太刺激了,幾乎可以說是重塑了人物。

而劇中的葛玥從頭到尾都是最無辜又可愛的天使。

唯一一次爆發是親眼看到丈夫出軌,隐忍了許久的情緒一下子爆發了出來,發瘋似地用手拍打自己的肚子。

和原著一樣,葛玥還是到看守所去看望了顧昕。

但最終又撂下電話決絕離開,相比原著劇版的意思更明顯了:葛玥是不可能和渣男複合的,渣男退散吧。

第三位:顧士宏。

《心居》這個大結局,到底是不是觀衆想要的?

表面看他的結局和原著相差不大,實際上編劇給了他一個幸福得多的結局。

原著中顧青俞出國,孫子也走了,母親也去世了,他一個人孤苦伶仃,劇中大結局是一家人圍着他吃年飯,孫子拿着成績單給爺爺,女兒也從新加坡回來了。

劇中顧家三兄妹,他是最平庸的那個,但他也是全劇最善良的那個,顧家所有人中,是他最早原諒了曉琴,最後也是他和女兒一起張羅給曉琴買房。

《心居》這個大結局,到底是不是觀衆想要的?

如果我是編劇,也不忍心給老人一個原著那麼孤獨的結局吧。

最後是四位主角的結局,也是命運走向和原著一樣,但細節發生了巨大變化。

第一位:最後和顧清俞和平分手的展翔。

《心居》這個大結局,到底是不是觀衆想要的?

和原著一樣,他最後沒有跟任何人在一起。

和原著不同的是,原著中他是主動放棄了女神,劇中他是求婚失敗了。

原著中顧青俞與初戀施源離婚後,給了展翔一次機會,邀請展翔到家裡,展翔卻主動放棄了這個大好機會。

劇中他锲而不舍,哪怕淩晨兩點睡,也要早晨六點醒來送女神上班。

一身疲憊回到養老院,又要馮曉琴五點叫醒自己,去接女友下班。

最後他包下餐廳精心布置了一場求婚,但顧清俞搶在他表白前面說出了要去新加坡的決定,把他的話硬生生憋了回去。

另一大變化是:原著中他是被半逼着把 “不晚”養老院轉給了曉琴。

《心居》這個大結局,到底是不是觀衆想要的?

劇中曉琴隻管他要求漲了三千塊工資,是他主動給了曉琴10%的“不晚”集團股份,讓她更新合夥人。還把曉琴作為養老院的門面。

這個結局我認為比原著更合理了,他和顧青俞在一起做朋友比做情侶更舒服,在一起也不會長久。

白送給曉琴一個不晚簡直匪夷所思,将對方更新為合夥人大家一起幹才更符合人物邏輯。

但故事到這裡其實是留白,未來的路還長。也許他們永遠都不會在一起,也許不久後的一天,他會和其中一位水到渠成。

作為全劇除了顧老先生之外最可愛的人物,這是他應得的結局。

第二位:施源。

和原著一樣,他最後沒和顧清俞複合。

《心居》這個大結局,到底是不是觀衆想要的?

和原著不同:他沒收到海外叔公價值2000多萬人民币的遺産。

編劇自己說過,“比如施源,我在小說裡給他安排了一個有些匪夷所思的結局,就是讓他意外地繼承了一筆遺産。我當時這麼安排自己都覺得挺任性的,好像有點天方夜譚了,但我還是這麼寫了。電視劇不能這麼任性了”。

劇集最後顧清俞知道了施源沒有偷過自己的檔案,最後是靠本事赢得項目的。

《心居》這個大結局,到底是不是觀衆想要的?

針對一個差一點考上複旦的行業菜鳥是否有本事寫出擊敗行業精英的項目書,也引發了網友一場大讨論。

但故事的重點其實不在這裡,顧老太的葬禮上,顧清俞再次見到施源,神情激動,但就算顧清俞終究還是明白了一切 ,他們兩個人也已經完全回不去了。

兩個人不在一起是彼此永遠的白月光,在一起就隻能互相折磨,太擰巴。

看他和麗麗在一起相處就知道,兩個人在一起生活不是有愛就可以的 。

《心居》這個大結局,到底是不是觀衆想要的?

顧清俞20年的夢醒了,可以追尋自己的人生。

施源也可以恢複之前打麻将、喝豆漿吃油條的日子。

這才是皆大歡喜。

第三位:顧清俞。

剛開始追劇觀衆會發現一個非常奇怪的點:幾乎顧家所有的沖突,到最後都會變成了馮曉琴和顧清俞這兩個女人的對決。為什麼顧清俞如此防範馮曉琴?

這個謎底後來解開了:因為馮大年。

《心居》這個大結局,到底是不是觀衆想要的?

顧磊和馮曉琴想要結婚的時候,顧清俞去查了馮曉琴的底,發現馮曉琴的弟弟馮大年,不是她的弟弟,而是她的兒子。

是以顧清俞提防馮曉琴是合情合理的。

書中和劇中這個謎底都沒揭曉,能看出人物的本質是良善的。

劇中大結局顧清俞借錢給馮曉琴買房子,告訴馮曉琴早知道大年是她的兒子,兩個女人的心結終于徹底解開了。

《心居》這個大結局,到底是不是觀衆想要的?

有觀衆說一開始就借不就啥事都沒有了嗎?

但人就是要有經曆才會成長。

最終她和原著一樣去了新加坡,但最終在幾個月後回到了上海,留下來陪伴父親。表面的淡定背後,能看出人物經曆了複雜的心理博弈,每個決定背後都是人生。

編劇滕肖瀾說:“最終顧清俞選擇了誰不重要的,因為她已經達到了心靈上與自己的和解。”

我非常贊同,愛情不必是女人的全部,大結局顧清俞好像什麼都沒變,其實一切都變了。

最後一位:馮曉琴。

相比原著,現在這個人物變得更可愛,更勵志了。但她依然是近年來熱門國産都市劇中缺點最多的主角。

《心居》這個大結局,到底是不是觀衆想要的?

她有各種各樣的毛病,貪心、算計、臉皮厚,将自己沒有學曆的妹妹馮茜茜和私生子馮大年都拉到顧家來養。顧老爺子說得好,一家六口人,三個姓馮,不怕人笑話。

但同時她也勤奮、堅忍、堅守骨子裡的底線。

原著中這個人物更極端一些,“底線降一降,事情就更容易辦些”,這句話是馮曉琴原著中的行為準則。

但劇中馮曉琴沒有出賣過底線,一人獨闖上海灘,路是蜿蜒而上的,但依然勸妹妹做人要有底線。

《心居》這個大結局,到底是不是觀衆想要的?

大結局她和展翔一起經營“不晚”(敬老院),都完成了人物成長,可以說互相成就。

相比原著,劇版的人物多少柔和了一些,極端化的行為少了,但編劇并沒有改變這些人物的本質。

他們其中絕大部分人都是有缺點的,顧清俞的優越感與居高臨下,展翔的不思進取,施源過分敏感的自尊心,馮茜茜的缺乏底線,顧昕的涼薄,許多長輩的小市民習氣……但這就是普通人,事實就是很多我們的身邊人物的事迹比他們還要奇葩,我們每個人都是不完美的。

世間沒有絕對的好人和壞人,隻有進退與選擇,吵吵鬧鬧熱熱鬧鬧才是人間。相比被美化過的人物,我反倒更愛這個真實的人間。

2、演技之問:張頌文讨喜,董晴結局驚豔,為什麼演技第一還是海清?

第二個問題是:到底誰是本劇中的演技之王?

就像張頌文在社交平台上說的那樣——“故事是由每個角色支撐起來的”。

大結局最讓我驚豔的是董晴的表演。

看着一對男女在餐廳裡兩人依依不舍,淚流滿面的告别,窗外的葛玥,哭着笑着,眼神從開始的呆滞到後來的瘆人,最後是猛擊自己的腹部,成就了近年國産都市劇中的名場面。

《心居》這個大結局,到底是不是觀衆想要的?

任何一個妻子面對此情此景都是笑不出來的,但這一笑一打,放到人物身上,竟是如此妥帖,如此精準,簡直打進了觀衆心裡。

這場戲也讓我注意到董晴這位女演員,其實飾演葛玥她的問題是太漂亮了,現實中她和演小三的女演員都是北電校花,看顔值完全是不相上下,哪怕她在劇中妝容已經扮醜了,還是無法了解渣男腦子裡在想什麼。

《心居》這個大結局,到底是不是觀衆想要的?

但她用演技把人物演絕了。

她應該走不了甜甜蜜蜜戀愛的老路,但多樣化的氣質打開了更廣闊的空間。好演員值得被更多觀衆看見。

有三位演員的演技我認為是被低估,一是童瑤,二是馮紹峰,三是張頌文。

很多評論都把顧清俞和馮曉琴争吵的那場戲拿出來比較,認為童瑤接不住海清的戲。

我有完全不同的看法,從氣勢上吼回去TVB女演員都做得到,童瑤也不會有問題,但人物的清高令童瑤不可能像海清那樣,歇斯底裡地吼出心中的不滿,克制才是她正常的反應。

《心居》這個大結局,到底是不是觀衆想要的?

劇中童瑤其實不乏演技的高光時刻,親眼看到丈夫說謊時的難過,

對弟媳婦物傷其類的了解,結局再見施源的欲言又止。這都是演技啊。

在海清的主場,她的表現已經及格有餘。

至于馮紹峰,施源一出場,觀衆就能感受到,他身上那種萎靡不振的頹廢氣質。

《心居》這個大結局,到底是不是觀衆想要的?

馮紹峰把一個消沉的中年男人的脆弱、敏感、孤傲都演出來了。

有場戲是施源忍了很久母親的躁郁症,終于在争吵中說出如果早點把這舊房子換掉就可以改善家裡的問題,片刻的爆發後又縮了回去,從中能看出馮紹峰演技的分寸感。這是個不斷進化的演員。

還有張頌文。

滕華濤說他當時找展翔的時候想找一個讓大家不能馬上聯想到此前角色形象的演員,他想找一個新面孔,大家不會一看到就知道“他會怎麼演”,結果整部戲我最大的驚喜也是看張頌文演戲。

難得的是這麼一個油膩的人物,卻被他演得這麼歡樂好玩,剛開始觀衆不适應,後面好評就越來越多。

《心居》這個大結局,到底是不是觀衆想要的?

能看出張頌文很多表演上的設計,比如站沒站樣坐沒坐樣。是以他陪着顧清俞看高雅的音樂劇坐立難安。

高手過招中,他可以很好地把對方的演技襯托出來,也不遮蓋自己的光芒。

海清飾演的馮曉琴借着酒勁兒,跟展翔表白。一張嘴就是深情的凝視,加“我喜歡你”,張頌文立馬說“起得太猛了”。

《心居》這個大結局,到底是不是觀衆想要的?

接下來馮曉琴越說越動情,直接把展翔都給說哭了,鼻涕眼淚都流下來,然後馮曉琴突然話鋒一轉,故作輕松地說道:“怎麼樣,說得還不錯吧”,張頌文也一秒破涕為笑說:“太絕了,差點兒被你給騙了”。

最後兩人笑中帶淚的一個對視,把成年人的感情說盡了。

向清俞求婚,戒指明明已經揣在兜裡了,卻遲遲找不到機會拿出來。即将掏出的那一刻,清俞告訴他因為工作原因要去新加坡三年,張頌文的表演也是太絕了,忐忑、緊張、落寞、無奈,全都演出了,最後還很可愛。

說這是翻車的演技,那不翻車的演技在哪裡。

最後我要說海清。

她用實力證明了,在家庭劇領域,她就是絕對的演技女王。

《心居》這個大結局,到底是不是觀衆想要的?

海清的幾場高光戲份評論已經很多了。

真正打動我的,反倒不是她那些教科書般的炸裂名場面,而是她對生活細節的還原。

買菜時她會随口和菜販砍價,做早飯她會嘗嘗鮮,這些沒有生活經曆是演不出的。

那一場送外賣的戲,她也是一天奔波拍攝,沒有吃飯,餓的前心貼後背,正好劇組給準備了馮曉琴的便當,一個豆角和蕃茄,她吃得叫一個香,導演喊停,她還在吃。

《心居》這個大結局,到底是不是觀衆想要的?

在我眼中這種樸實無華的表演,比顧磊的意外離世和大姑姐吵架、教展翔表白的高光段落更珍貴,因為太少了。

很多人說生活劇海清演起來駕輕就熟有什麼難?但最難的恰恰在這裡,因為她演了太多同類的角色。

過去有句老話講:話劇對演員是滋養,電視劇是掏空。

即使是孫俪、孫紅雷、于和偉這樣的頂級演技派,也會遭遇觀衆演技模式化的質疑。

為什麼海清的表演沒有被吐槽太重複?

我想答案是全劇的大部分時間,馮曉琴都在為生活奔忙。海清演出了那份人物命運的塵土飛揚。演到最後讓觀衆體會到,作為一個外鄉人,尊嚴沒有生存重要。

是表演中的生活味為她抵擋了觀衆的審美疲勞,因為隻有生活是百看不厭的。

但海清演得再好,也隻是主角中的第一名。

因為本劇的配角演員太強大了,以至于我無法排名。

張芝華演的蘇望娣人設那麼不讨喜,但卻演出了最常見的上海市井婦人,有時可笑,有時 “勢利眼”到極緻,但也有真情流露的時刻。

《心居》這個大結局,到底是不是觀衆想要的?

節冰飾演的顧士宏聽聞女兒要去新加坡,片刻之間想要流淚,卻強撐出笑臉讓女兒放心追求事業,繃不住了就起身泡茶遮掩情緒,這表情瞬間讓觀衆想起自己的父母。

《心居》這個大結局,到底是不是觀衆想要的?

樸素的真情實感是最動人的。

而本劇多的是這樣的好演員,集體精彩的表演成就了一副上海都市的衆生相。

3、 都市劇之謎:為什麼觀衆越罵越看,真是“糟心出爆款”嗎?

最後一個問題:《心居》的劇情鬧騰嗎?為什麼這幾年熱門的國産都市劇都令觀衆邊吐槽邊看?

能看出全劇充滿這樣那樣的戲劇沖突,時刻能讓我們感受到生活的酸甜苦辣,以及普通人愛情、婚姻和求生的掙紮。

某種意義上,全劇一分鐘都不安生。

這背後是現實題材都市劇的現實難題:此類劇集有着穩定的閱聽人基本盤,也非常考驗編劇的創作能力,既要取材社會話題,又要兼顧劇情的可看性。

《心居》這個大結局,到底是不是觀衆想要的?

有人說不吵不鬧沒收視嗎?

我舉個例子,《理想之城》是孫俪這幾年口碑最好的劇,也是這幾年收視最低的劇,而她上一部劇情鬧騰不斷的《安家》,是東方衛視年度收視冠軍。

這部劇最大的特色就是人物灰色,沒有純粹的好人,壞人也壞得不聲不響,但事實證明有觀衆會看不下去。

同樣的例子還有另一部口碑劇《平凡的榮耀》,劇情和表演都很好,行業呈現很寫實,也不鬧騰,結果隻賺口碑不賺收視。

總有人說,我就不信,國劇不夾雜着婆婆媽媽就沒人看,非要給故事弄幾個歇斯底裡的角色,俗不俗?俗,但管用。

老有人拿國劇和韓劇、美劇對比,但現實就是:許多在三大平台播出的高口碑韓劇、美劇,收視連低成本小短劇也打不過,去看看去年橫掃美劇獎項的《繼承之戰3》,播放量多久才破千萬?

豆瓣國劇最高分的《大明王朝1566》,誇的人很多,看完的有多少?

電視劇是大衆藝術,這才是最大的真實。

《心居》這個大結局,到底是不是觀衆想要的?

這就是為什麼國劇中的婆媳、姑嫂關系,娘家與婆家、妯娌、姑嫂、七大姑八大姨親戚間的故事,會被主創着重刻畫,因為現實如此。

觀衆就愛看這些家庭大戲,因為關心着他們的命運,就像關心自己的命運。看到他們的艱難,就像自己經曆的艱難。

《心居》到最後,有的人夢醒,有的人夢碎,有的人圓夢, 滕肖瀾說,“寫《心居》時就是想寫人,寫真的人,沒有去想她們到底誰對誰錯,更多取決于你站在哪個立場說話。”我認為她做到了。

無論是誰,掙紮求生都很艱難,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但生活就是因為艱難才生動,把人情冷暖和人世間的涼薄都展示出來,最後才看出人性裡的光。

《心居》這個大結局,到底是不是觀衆想要的?

現實就是人們總是高估了人的努力,而低估了命運。一部都市家庭劇能讓不知不覺體味這麼多人物的命運,久違了。

這就是最好的結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