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俄烏沖突引發的國際貿易格局變化

作者:往來經濟

一、能源貿易

俄烏沖突後,由于美西方的制裁,俄羅斯與西方的貿易會受到影響,國際貿易格局随之會有一些變化。

首先受影響的俄羅斯與歐盟的能源貿易,歐盟消耗石油的30%弱來自于俄羅斯,天然氣的40%左右來自于俄羅斯,兩者分别是很大的數額,加起來更是巨大,短期内很難完全替代。

歐盟能夠想到的辦法大緻包括:延緩煤電、核電的退出,建設光、風新能源,美國及西方國家增加産量,OPEC可能也會增加一點産量,原有的供求格局轉向替換出一些供應量,繼續直接或間接從俄羅斯獲得能源。

這些辦法中:

延緩煤電、核電,隻是不增加消耗,但不産生新的供應量;

建設風、光電,需要時間,短期很難大幅增加能源供應,并且能源消費結構短期也很難改變,有些油氣消耗不能直接用電代替;

美國及西方國家可以增加産量,但如果投資不增加,産量增加不會太多,要增加新的投資,需要三年以上才能有較大産量提升,但到時是什麼情況也不清楚,現在的投資意願就會受影響;

OPEC肯定不願增加産量,但迫于形勢增加一點也是可能的,但完全補上俄羅斯的缺口不太可能;

供求轉向短期也很困難,一方面油氣協定很多都是長期的,另一方面,替代俄羅斯的管道氣,需要建設液化氣運輸和接受設施,需要時間;

繼續進口俄羅斯的能源,但俄羅斯要求用盧布支付,要獲得盧布,需要向俄羅斯出口其他産品,如果真如此,跟沒有制裁沒有什麼差別,美國和西方不會接受;并且俄羅斯與歐盟是貿易順差,即使可以貿易,歐盟也搞不到那麼多盧布;如果用美元、歐元進行交易,俄羅斯也不同意,美西方經常當機金融資産,禁止支付交易,美元、歐元目前對俄羅斯用處不大;

短期看這些方法加起來也無法補上歐盟的能源缺口,歐盟隻能用間接貿易的方法應付了。俄羅斯與中間方用一種貨币交易,中間方與歐盟用歐元交易。俄羅斯選擇交易貨币肯定要考慮通過這種貨币,俄羅斯能夠進口到需要的商品,歐盟選擇中間方,肯定要考慮與中間方之間的貿易體量,隻有中間方本身的經濟規模以及與歐盟的貿易規模足夠大,才能承接下大規模的歐元增加。把俄羅斯與歐盟的條件合起來,在世界各國中,中國可能是最合适的中間方。

如果中國作為中間方,由于支出用人民币,收入是歐元,短期内中國的歐元儲備會有一個較大的增加。

中長期看,如果與美西方沒有達成政治妥協,俄羅斯可能還是會失去大部分歐盟能源市場,如果供求轉向不能補回這部分損失,俄羅斯的能源出口将會降低。目前看,供求轉向很有可能補不回失去損失的歐盟市場,一是原有的能源結構很難短時間内變動,二是很難找到能夠歐盟規模的替代能源市場,并且該市場願意把能源來源如此集中化,三是如果美國與伊朗适當妥協,伊朗的石油天然氣進入世界市場的自由度更大,相當于新增了一定量的油氣供應。

美國和OPEC會賺一些,兩者會瓜分俄羅斯現在的歐盟能源市場。OPEC現在似乎與俄羅斯的立場近一些,不願大幅度增産,因為如果俄羅斯與美西方妥協,大幅度增産會導緻油價很大降幅。但如果俄羅斯與美西方二者不妥協的态勢明朗化,面對利益,OPEC很難守得住。

俄羅斯面對可能丢失市場的情況,會如何做呢?

現在看,俄羅斯短期還是很有信心的,要求用盧布交易,說明俄羅斯認為歐盟短期内找不到替代油氣。但面對歐盟這麼一大塊市場,其他油氣供應方很難不動心,也很難長期與俄羅斯協調立場。俄羅斯還是要早做準備。

俄羅斯要主動利用油氣供求轉向的機會,不能被動等待,如果其他方的産量增長較多,在世界總體油氣需求不變的情況下,别人的增長就會是俄羅斯的下降,是以,俄羅斯要在其他方還沒有大幅增加産量時,主動轉向,這也可以增加與歐盟談判的籌碼。

為把握轉向,需要增加液化氣設施,管道氣畢竟地理局限很嚴重。

利用價格競争,既打擊美國的增産行動,也可以在供求轉向中增加機會。

歸總起來,如果俄羅斯與美西方雙方達不成妥協,或者沒有出現美國與歐盟分裂,俄羅斯與歐盟妥協(這兩種情況現在看起來可能性都不大)的情況,能源市場方面,美國會得一些,俄羅斯會失去一些,OPEC也會賺點便宜。

二、非能源貿易

俄羅斯與美西方的貿易中,與歐盟的貿易占絕大部分。俄羅斯被制裁,除了能源出口外,非能源出口商品,如金屬,木材,糧食,化工産品也會受影響,但應該不難找到新的出口市場;進口方面,機電、電子、化工等高技術産品美西方會限制,但基本能夠找到替代;其他的普通産品進口應該不會限制,因為限制不起什麼作用,但由于俄羅斯的金融交易受到制裁,從歐盟進口食品等普通産品也會受影響。

俄羅斯與歐盟貿易總額三千億美元左右,俄羅斯出口低于兩千億,主要是油氣,進口一千億多,包括機電、電子、化工、食品等,但比較分散;貿易順差小于一千億,幾百億的樣子。俄羅斯被制裁,歐盟向俄羅斯的出口會失去大部分。俄羅斯的進口市場将轉向,中國會得到一部分。

總體看,俄羅斯與歐盟的非能源貿易方面,歐盟損失最大,中國會得到一些,俄羅斯受影響不大(假定非能源進出口能夠基本順利轉向),隻是自由度低一些。

綜合能源和非能源貿易,這一次的俄烏沖突,歐盟和俄羅斯在經濟上的損失最大:歐盟短期内面臨較高的能源價格和無法保證能源供應的情況,并且會失去俄羅斯的進口市場,俄羅斯會失去歐盟的油氣市場,整體油氣出口也會受一定影響;美國的能源市場會擴張一些,中國的進口自由度會擴大一些,非能源産品的出口市場會得到更多機會,但短期會面臨高油價的問題;無論從短期價格和中期的市場擴張方面,OPEC也會撿一些便宜。烏克蘭自身損失很嚴重,但對世界的影響要小得多。

三、國際貨币支付格局

俄羅斯被制裁,能源出口受到影響,美西方限制俄羅斯用美元、歐元通過swift進行國際交易和支付,這必然會影響到國際貨币和支付格局。

俄羅斯提出的辦法是,敵對國家用盧布向俄羅斯進口油氣。這一辦法能成功嗎?看起來很困難:一是俄羅斯是貿易順差國家,如果用盧布支付,俄羅斯收回來的盧布多過付出的盧布,俄羅斯以外國家難以得到充足的盧布;二是如果允許通過向俄羅斯出口獲得盧布,跟沒有制裁一樣,美西方的制裁就失去意義;三是,如果允許用歐元、美元兌換盧布用以支付能源進口,但俄羅斯使用美元、歐元通過swift交易被限制,俄羅斯也不願收取美元和歐元。

即使有國家不遵守美西方的制裁禁令,俄羅斯要求其他國家用盧布進口其油氣的辦法能夠推廣開來嗎?恐怕也很難,基本不可能:除了俄羅斯是貿易順差國的原因以外,俄羅斯經濟規模不大,結構比較簡單,能夠出口的商品不夠豐富,其他國家持有的盧布隻能買油氣,買不到其他商品;俄羅斯的對外投資規模不大,無法作為對外供應貨币的管道;俄羅斯的金融體系無論深度還是廣度都無法保證盧布匯率的基本穩定和為回流貨币提供穩定高效的儲藏功能。

俄羅斯的貿易無法用美元、歐元等西方國家的貨币,也無法用盧布,隻能選擇其他貨币。如果美西方對俄羅斯的制裁長期持續,俄羅斯選擇人民币作為其國際支付結算、儲備貨币的可能性是很大的。中國雖然也是貿易順差國,但經濟規模足夠大,出口商品很豐富,可以考慮通過對外投資的方式輸出人民币,為其他國家創造人民币的流動性。美國在二戰後初期直到一九七零年代都是維持類似的國際收支格局。中國需要做的是增加人民币的可兌換性,增加國内金融市場的深度和廣度,以及改進一些制度,以增強政策的透明、穩定和可預期性。

如果俄羅斯用人民币作為其國際收支貨币,出口收人民币,進口支付人民币,而其他國家向中國出口收人民币,并用人民币購買俄羅斯的油氣和中國的商品,在中國豐富的出口産品和巨大的進口市場的支撐下,以及通過對外投資輸出人民币,人民币的國際循環可以很好地建立并運作起來。

如果中國能夠利用好俄羅斯需要改換其國際收支貨币的機會,加上沙特想用人民币為部分石油出口計價的想法,人民币的國際應用會向前走一大步。

如果人民币的國際使用有較大擴充,那麼美元和歐元的使用範圍就會相應收縮,國際貨币和支付格局會有較大變化,美國的金融霸權和制裁效力就會大大萎縮。

還有一個問題是,俄羅斯用盧布進行國際貿易的辦法是否會被其他國家效仿呢?是否一些資源國家都會這樣做呢?是否會出現主權貨币紛紛争當本國的國際支付貨币的情況,進而使國際貨币支付格局異常混亂、複雜呢?

目前看,一般不會出現俄羅斯做得那樣決絕的情況,一是俄羅斯是被逼無奈,并不是主動選擇;二是俄羅斯有核力量為後盾的軍力支撐,選擇國際收支貨币不用考慮被軍事打擊的可能性,很多國家不具有這樣的實力,如果也像俄羅斯那樣做,很可能被美歐用各種方法修理;三是目前的國際格局還沒有那樣亂,是以國際貨币格局也不會那樣亂,畢竟國際貨币格局是由包括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的國際格局支撐的;多極化的世界必然會出現多種國際重要貨币和相應的支付體系。

在俄羅斯被制裁的大背景下,很多國家會用各種相對軟一點的方式效仿俄羅斯,很有可能出現利益關系比較緊密的多個國家考慮建立有别于美歐的支付結算體系和金融資訊傳輸體系但又與其聯系的情況,雖然這可能帶來國際支付的混亂和低效率,但能夠維護國家的利益,降低被制裁的風險,在世界可能面臨大變局的情況下,未雨綢缪總還是好的。在全球化趨勢變緩,而區域化傾向明顯的情況下,國際貨币支付格局也會有類似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