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再投資55億,李書福的“電車夢”越挫越勇!王傳福會給他機會嗎?

再投資55億,李書福的“電車夢”越挫越勇!王傳福會給他機會嗎?

如今,在新能源汽車這條賽道上,有資格挑戰比亞迪的,不多了。

前段時間,官方針對新能源汽車行業大幅擴産進行了表态,要求在現有産能不能做到飽和的情況下,不建議再繼續擴充。但這對已經在深圳、西安、常州、長沙、和王傳福老家蕪湖等擴産待竣工的比亞迪生産基地來說,似乎有點晚了。

和其他國産車企不同的是,比亞迪一開始便是以電動汽車起家的。而其他同在锂離子動力電池賽道上的小鵬、蔚來、理想等國産新能源車企,在品牌、産能、技術、産業鍊等各個層面均與比亞迪不可同日語。

但卻有一家車企讓比亞迪一直甩不掉,這便是吉利。

再投資55億,李書福的“電車夢”越挫越勇!王傳福會給他機會嗎?

一、狂追猛趕的吉利

李書福曾經說:“汽車不過是沙發上安了四個輪子”,從吉利2021年傳遞的成績單來看,似乎這并不是一句大話。2021年吉利汽車銷量132.8萬輛,連續5年蟬聯中國自主品牌乘用車銷量冠軍。實作收入1026億元,同比增長10.3%。

在新能源汽車賽道上,雖然中國民營汽車第一人——李書福早在2015年便提出“藍色吉利行動”,想要将吉利從傳統燃油車車企,轉型為新能源車企,但是因目标過于理想化,以及誤選了氫能這條賽道,最終宣告失敗。但這并不妨礙李書福進軍新能源領域的決心。

2021年,吉利在研發方面投入達55億元,同比增加16.1%,并推出了全新換電品牌——睿藍汽車,意圖打開吉利換電新格局。而為了對标比亞迪的新能源汽車生态,吉利多年來也在一直建構強有力的硬核科技生态體系。這個汽車體系中不僅有新能源科技、車聯網,還效仿馬斯克的SpaceX,投入了低軌衛星等業務。高築牆、廣積糧、盡早“稱王”,是吉利跑步進軍新能源的唯一目标。

再投資55億,李書福的“電車夢”越挫越勇!王傳福會給他機會嗎?

不過,比亞迪會給吉利這個機會麼?

由于銷量的暴增,2021年也被譽為“中國新能源汽車元年”,但是機遇中也蘊藏着危機,2021年同樣也是汽車晶片短缺非常嚴重的一年。不少新能源車企倒在了晶片短缺的寒冬中,當然也有車企激流勇進,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繼續擴大地盤。

2021年,國内車企市場增長率隻有個位數的3.8%,而比亞迪卻以高出市場20倍的增速領跑行業,增幅達到75.4%。其中,新能源汽車銷量增幅為231.6%,位居第一。2021年全年的銷量為73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為59.37萬輛。除了少量商務用車外,新能源汽車已經成為了比亞迪汽車銷量的中流砥柱,銷量超過80%。

吉利在國産燃油車領域稱王,比亞迪在國産新能源汽車領域稱王,吉利與比亞迪的較量才剛剛開始。

二、比亞迪的技術,吉利追得上麼?

在國産車領域,想要證明一家自主汽車品牌的實力,最重要的是得到海外市場的認可。2021年吉利累計向海外銷售11.5萬輛新能源汽車,同比增長58.2%。2010年,以18億美元成功收購“北歐貴族”沃爾沃後,吉利收獲的不隻是一個高端商标,同時也拿到了面向歐洲市場的鑰匙。

再投資55億,李書福的“電車夢”越挫越勇!王傳福會給他機會嗎?

不過銷量是一方面,技術更是一方面。比亞迪的技術,吉利追得上麼?

作為2022杭州亞運會重要的合作夥伴,吉利此前官宣将提供1800輛新能源車,而這場汽車秀的主角并不是汽車,而是其搭載的NOA (Navigate on Autopilot),即領航輔助駕駛技術,或許将實作真正的自動駕駛體驗。

那麼,面對吉利的來勢洶洶,比亞迪還能從容面對麼?

汽車起源于德國,發展至今已有近200年的曆史,但在發動機技術、車型設計、車控汽車等方面,大陸一直落後于發達國家。為了突破這些傳統燃油車的技術瓶頸,2004年,工程師出身的王傳福選擇從新能源汽車這條賽道出發,以當時比亞迪生産的磷酸鐵锂電池為技術根基,邀請到行業技術大拿廉玉波加盟比亞迪,在純動力電池和混合動力兩種車型方面發力。

再投資55億,李書福的“電車夢”越挫越勇!王傳福會給他機會嗎?

2008年,比亞迪推出了首款插電式混動新能源車FD3M。2010年又推出了搭載ET-POWER電池的e6純電動車。2020超級磷酸鐵锂電池——“刀片電池”問世,并搭配在比亞迪漢上市,一口氣拿下12項世界之最,不僅通過了業内最苛刻的針刺試驗,還拿到了最嚴苛的美國UL2580安全認證。

是以,面對吉利的“進攻”,比亞迪隻需繼續堅持“掌握核心科技”就可以了。

三、一起打破汽車産業“缺芯少魂”

前段時間,官方對新能源汽車限産能的表态,主要是因為目前國内新能源車企一味地增加汽車銷量,但在汽車核心零部件,尤其是車規級晶片IGBT技術方面,一直未能取得突破。用官方的話就是四個字——缺芯少魂。

車規級晶片是汽車重要的控制類晶片,分為AI晶片和MCU晶片兩種,如今汽車行業緊缺的為MCU領域的晶片。目前全球具有車規級MCU晶片生産能力的代工廠,更願意将産能優先安排給利潤率更高的手機晶片、電腦晶片等。而對于汽車所需要的MCU晶片,一直被歐美幾家如博世、英飛淩等半導體公司把控着整個産業鍊的上下遊,中國晶片公司很難切入。但在這些公司中,卻有一個例外——比亞迪。

比亞迪最早研發IGBT可以追溯到2005年,并建成了國内首條IGBT全産業生産線。經過10餘年的發展,不僅滿足自身的晶片需求,在全球“晶片荒”的背景下,更是将晶片賣給了東風、廣汽等衆多車企,出口歐、美、日等50多個國家。

再投資55億,李書福的“電車夢”越挫越勇!王傳福會給他機會嗎?

2021年,搭載比亞迪IGBT晶片的1500輛全新唐EV遠銷挪威,标志中國本土汽車品牌比亞迪正式進入北歐市場,與吉利一道,助力國産汽車品牌在海外的拓展。

四、總結

如果說“電動化”是汽車變革的上半場,那麼以晶片為主角的萬物互聯、互通将成為汽車産業變革下半場的“賽點”。

雖然目前比亞迪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銷量一騎絕塵,但市場的蛋糕從來不會隻給一個人享用,甩不掉的吉利也會一直緊随其後,随時超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