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經濟的角度分析:有10個理由相信俄烏沖突沒有赢家,全是輸家

作者:股民老臘肉

大多數人都有一個先入為主的觀念,即任何沖突都會有明顯的赢家和輸家。在他們看來,世界經濟将像以前一樣,在沖突主動方或被動方"赢得"之後繼續下去。在我看來,我們基本上是在處理一個沒有赢家的局面。無論結果如何,沖突停止後世界經濟都将變得更糟。

沖突導緻世界經濟面臨的問題是同時消耗多種資源。人口增長使這種枯竭更加嚴重,這意味着現有資源需要為越來越多的世界居民提供适當的生活。由于枯竭,世界經濟正在達到一個不能再像過去那樣增長的地步。通貨膨脹、糧食短缺和滾動停電可能成為世界許多地方日益嚴重的問題,最終,人口可能會下降。

[1]在一個資源相對于人口不足的世界裡,沖突可能會變得越來越普遍。

烏克蘭軍事是資源相關沖突的一個例子。北約組織背後的盟國選擇更新俄烏沖突,部分原因是沖突的存在有助于掩蓋資源短缺以及随之而來的高價格。無論沖突如何停止,潛在的資源短缺問題将繼續存在。是以,沖突不能有好結局。

如果制裁導緻與俄羅斯的貿易減少,那麼沖突結束後,世界經濟将面臨更大的資源不足問題。事實上,目前經濟體系的許多組成部分都有失敗的危險,主要是因為枯竭導緻人均能源和其他資源太少。例如,美元可能失去其儲備貨币地位,世界債務泡沫可能破裂,全球化可能倒退一大步。

[2] 有一個巨大的資源枯竭問題,許多國家的當局早就知道這個問題。這個問題是如此可怕,以至于當局選擇不向普通群眾解釋它。

主流媒體幾乎從未提及資源枯竭存在的重大問題。相反,主流媒體講述了一個關于"向低碳經濟過渡"的叙述,但沒有提到這種轉變是不必要的:世界面臨着許多種類資源的開采限制。除了石油,煤炭和天然氣,限制的資源還包括許多其他礦物,如銅,锂和鎳。主流沒有告訴我們,沒有證據表明實際上可以向低碳經濟過渡。

[3] 最大的消耗問題是用高價資源制造的最終産品的可負擔性。

開采成本上升,世界公民為使用這些高成本資源制造的最終産品支付費用的能力并沒有上升。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不足以彌補不斷上漲的開采成本。當這一負擔能力限制受到打擊時,俄羅斯等資源開采國發現自己在人民的财政狀況方面處于可怕的境地。

由于耗盡而遭受打擊的大問題是價格沖突。開采資源的企業需要高價格,這樣他們才能在成本越來越高的地方對新礦進行再投資,但消費者負擔不起這些高昂的價格。

從某種意義上說,成本越高是因為"效率低下"。由于耗盡,需要更多的勞動時間,更多的機器時間和更多的能源産品使用來提取以前在其他地方提取的相同數量的給定資源。效率的提高往往會有助于提高工資,但效率的提高往往會相反:工資不會上漲,當然也不會像最終産品的價格那樣快。

結果,俄羅斯等大宗商品出口國陷入了困境:它們無法将價格提高到足以使新投資有利可圖的程度。問題在于,世界上消費者負擔不起食品、電力和交通等必需品的高昂價格。俄羅斯報告的儲量非常高,特别是天然氣和煤炭的儲量。然而,這些儲備是否真的可以被提取是值得懷疑的。從長遠來看,銷售價格無法維持在足夠高的水準,以支付提取、運輸和精煉這些資源的巨大成本。

從某種意義上說,一個國家經濟的成功可以用該國的人均GDP來衡量。俄羅斯的人均GDP往往遠遠落後于美國。

從經濟的角度分析:有10個理由相信俄烏沖突沒有赢家,全是輸家

1991年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經通脹調整後的人均GDP下降。一旦油價在2000年代初開始上漲,它就能夠再次增長。自2013年以來,俄羅斯的人均GDP增長再次落後于美國,因為石油和其他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再次落後于不斷上升的生産成本。鑒于這些消耗的困難,俄羅斯越來越不願意忽視它從烏克蘭得到的不良待遇。

可能還有另一個因素,特别是導緻沖突更新。美國似乎觊觎俄羅斯的資源。王位背後的一些大國似乎認為,支援烏克蘭的西方勢力可以在這場沖突中迅速獲勝。如果這種早期的勝利發生,其目的是讓西方勢力介入,以低廉的價格增加俄羅斯的資源開采,為世界提供廉價生産的化石燃料和其他礦物的新來源。

在此背景下,俄羅斯和烏克蘭的沖突爆發。烏克蘭多年來一直給俄羅斯帶來問題。一個問題是通過該國的天然氣的過境費;烏克蘭是否消耗了太多的天然氣?另一個問題領域是極右翼亞速軍團的崛起。俄羅斯還對北約一直在烏克蘭境内訓練士兵表示擔憂,盡管烏克蘭不是北約成員國。俄羅斯不希望由北約訓練的軍隊近在咫尺。

[4] 世界經濟增長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不斷增長的能源消耗。

衡量世界GDP有兩種方法。标準是每個國家的産量以通貨膨脹調整後的美元衡量,并考慮與美元相比不斷變化的相對價值。另一種方法使用"購買力平價"GDP。後者被認為不受美元相對于其他貨币水準變化的影響。經通貨膨脹調整的購買力平價國内生産總值僅在1990年及以後的年份可用。圖3顯示了1990年至2020年期間能源消耗與購買力平價GDP之間的高度相關性。

從經濟的角度分析:有10個理由相信俄烏沖突沒有赢家,全是輸家

GDP增長與能源消費增長之間存在強烈聯系的原因是一個基于實體學的原因。生産和提供服務需要能源産品的"耗散",因為實體定律告訴我們,将任何物體從一個地方移動到另一個地方,或者加熱任何物體都需要能量。在後一種情況下,物質中的單個分子随着溫度的升高而移動得越來越快。經濟在實體學術語中是一個"耗散結構",因為需要能量耗散來提供使系統運作所需的工作。

人類也是耗散結構。人類獲得的能量來自各種食物中能量的消散。食物能量通常以卡路裡來衡量。

[5] 世界經濟增長似乎也取決于能源消耗以外的因素。

GDP的增長速度遠遠快于能源消耗,幾乎是能源消耗的兩倍。在整個30年期間,能源消耗的實際增長率平均每年約為1.8%。如果能源消費增長真的是每年1.8%,那麼拟合方程意味着GDP的增長将在此期間大大加快。事實上,能源消費的增長率在30年期間有所下降,但GDP的增長速度接近恒定水準。

從經濟的角度分析:有10個理由相信俄烏沖突沒有赢家,全是輸家

圖 4.根據圖3所示的拟合方程,計算出能源消耗以每年1.8%的恒定速度增長的預期GDP增長率。

GDP的增長速度怎麼會比能源耗散快得多?似乎有幾種方式可以暫時發生這種更高的增長率:

[a] 全球經濟使用更多服務的趨勢。與食品、水、住房和當地交通等必需品的生産相比,服務業的生産往往需要更少的能源消耗。随着世界經濟變得更加富裕,它可以負擔得起增加更多的服務,如教育,醫療保健和兒童保育。

[b] 全球範圍内工資和财富差距擴大的趨勢。這種趨勢往往随着更多的專業化和更多的全球化而發生。奇怪的是,由于低收入勞工和高薪勞工之間的支出模式不同,工資差距擴大的趨勢使世界經濟能夠繼續增長,而不會增加相應增加的能源消費量。

分析情況,世界上大多充斥着低薪勞工。如果這些低薪勞工的工資可以被壓縮,它可以阻止這些勞工購買傾向于使用相對高量能源産品的商品,如汽車,機車和現代住宅。與此同時,日益擴大的工資差距使高薪勞工獲得了更高的報酬。這些高薪勞工傾向于将收入的不成比例的份額用于教育和醫療保健等服務,這些服務往往使用較少的能源消耗。

是以,更大的工資差距往往會将支出從商品轉向服務。主要受益者是前1%的勞工,而不是剩下的99%。

[c] 技術改進。 技術的改進有助于提高GDP,因為技術改進往往會使制成品和服務更實惠。随着負擔能力的提高,更多的人能夠負擔得起商品和服務。這種效應有利于允許以GDP衡量的經濟增長速度快于能源消耗。

使用改進的技術使商品和服務更實惠,這是一個陷阱。改進的技術往往會增加工資差距,因為它幾乎總是導緻所有者和一些受過高等教育的勞工得到更多的報酬,而做流程中更正常部分的勞工的工資卻更少。是以,它往往會導緻上面讨論的問題:[b]工資和财富差距的趨勢。

此外,随着技術的改進,可用資源的枯竭速度往往比沒有改進的技術更快。發生這種情況是因為成品更便宜,是以更多的人可以負擔得起。一旦資源開始枯竭,改進的技術就無法解決這種情況,因為資源開采成本的上升速度可能比新技術的影響所抵消的速度更快。

[d] 全球範圍内以越來越低的利率增加債務的趨勢。

我們都知道,如果用于購買融資的債務利率較低,則購買汽車或房屋所需的每月付款較低。是以,利率下降可以使薪水走得更遠。企業和公民都有能力使用信貸購買更多的商品和服務,是以整體債務水準往往會随着利率的下降而上升。

如果我們隻考慮從1990年到現在的時期,趨勢顯然是降低利率。這些較低的利率是使GDP增長高于利率和債務水準保持不變時預期水準的部分原因。

從經濟的角度分析:有10個理由相信俄烏沖突沒有赢家,全是輸家

[6] 世界經濟現在似乎正在達到許多變量的限制,這些變量使世界經濟增長能夠像過去一樣繼續下去。

從經濟的角度分析:有10個理由相信俄烏沖突沒有赢家,全是輸家

經通貨膨脹調整後的世界人均購買力平價GDP出現了兩次重大下降。第一次發生在2008-2009年期間;第二次發生在2020年。圖 7 顯示了同一時間段内能耗的急劇下降。

從經濟的角度分析:有10個理由相信俄烏沖突沒有赢家,全是輸家

2021年,當世界經濟試圖重新開放時,能源價格開始迅速上漲。價格的快速上漲強烈表明,能源開采限制正在達到。

能源生産限制的另一個線索來自這樣一個事實,即石油出口國歐佩克+發現他們實際上無法像承諾的那樣迅速提高石油産量。一旦石油産量因價格不足而減少,即使價格暫時上漲,也很難讓産量再次上漲,因為支援這種開采的鍊條的許多部分被打破了。例如,訓練有素的勞工離開并在其他地方找工作,承包商因利潤不足而倒閉。

如果我們仔細想想,項目[5a],[5b],[5c]和[5d]也都達到了極限。項目[5d]可能是最清楚的:利率不能再降低。事實上,幾乎每個人都說,由于高通脹率,現在應該提高利率。如果提高利率,包括化石燃料價格在内的大宗商品價格将下跌。

随着化石燃料價格的下降,石油、天然氣和煤炭生産商将面臨減産的壓力,即使從今天的較低水準來看也是如此。由于能源與GDP之間的緊密聯系,較低的能源生産往往會推動經濟進一步走向收縮。當然,這将使俄羅斯等資源出口國的情況變得更糟。

随着世界經濟進入衰退,我們可以預期從商品向服務的轉變将出現轉機。那些勉強夠買必需品的人會減少對理發和音樂課等服務的使用。全球化和相關的工資差距,已經面臨壓力。各國發現,随着供應鍊的斷裂,需要更多的本地生産。在美國,最近的工資增長往往流向收入最低的勞工。技術增長,由于供應鍊中斷和枯竭,世界各地所需的資源越來越不可用,是以無法加速。

[7] 由于已經達到極限,我們可能正面臨着世界經濟的崩潰。增加對俄羅斯的制裁将進一步推動世界經濟走向崩潰。

許多消息來源報告說,俄羅斯小麥,鋁,鎳和化肥的出口将"暫時"中斷。一些消息人士指出,俄羅斯在核電站使用的鈾燃料加工中發揮着重要作用。根據對話:

使用核能的32個國家中的大多數都依賴俄羅斯作為其核燃料供應鍊的某些部分。

美國總統拜登警告說,由于對俄羅斯的制裁,世界許多地方可能會出現糧食短缺。

制裁的代價不僅僅是強加給俄羅斯。它也強加給了很多國家,包括歐洲國家和我們的國家。

如果世界經濟表現良好,如果俄羅斯是世界經濟的一小部分,也許制裁可以被世界經濟容忍。事實上,俄羅斯與烏克蘭的沖突掩蓋了潛在的資源短缺問題。這是可能的,因為在沖突中,在俄羅斯人正在做的可怕事情的背景下,資源短缺可以被描述為"暫時的"和"必要的"。西方看待這個問題的方式提供了一個替罪羊來轉移憤怒,但這并不能解決問題。

俄羅斯開始處于非常不利的地位,因為近年來,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幅度不足以確定俄羅斯公民的适足生活和俄羅斯政府足夠高的稅收收入。增加對俄羅斯的制裁隻會使俄羅斯的問題變得更糟。

[8]沒有理由相信俄羅斯會"放棄"以回應美國和其他國家實施的制裁。

出于許多相關原因,俄羅斯對烏克蘭遺址的襲擊似乎正在發生。它再也不能容忍它榨取和出售給烏克蘭和世界其他地區的資源沒有得到充分的補償。它厭倦了被富裕經濟體"推來推去",特别是美國,因為北約增加了更多的國家。它也厭倦了北約訓練烏克蘭士兵。俄羅斯似乎沒有計劃獲得烏克蘭的整個領土;這更像是一種臨時的警察行動。

俄羅斯的根本問題是,它不能再生産世界想要的商品,就像世界要求的那樣便宜。建設開采和運輸更多化石燃料資源所需的所有基礎設施将需要比俄羅斯所能承受的更多的資本支出。銷售價格永遠不會上漲到足以證明這些投資的合理性,包括北溪2号管道的成本。在這一點上,俄羅斯沒有什麼可失去的。目前的情況是行不通的。回到過去并不是阻止目前沖突的動力。

俄羅斯在某些方面就像一個全副武裝、有自殺傾向的老人,再也無法過上足夠的生活。俄羅斯的經濟體系不再正常運作。俄羅斯裝備精良。這種情況讓人想起參孫的故事,在他年老的時候,他摧毀了非利士人的聖殿,同時失去了自己的生命。俄羅斯沒有理由為了應對制裁而退縮。

從經濟的角度分析:有10個理由相信俄烏沖突沒有赢家,全是輸家

[9]包括拜登在内的世界上司人似乎對我們面臨的局勢視而不見。

世界各國上司人制造了荒謬的叙事,忽視了大宗商品所發揮的關鍵作用。他們似乎認為,切斷從俄羅斯的購買是可能的,最多對世界經濟的其他部分造成暫時的傷害。

世界曆史表明,許多文明的人口已經超過其資源基礎,已經崩潰。實體學指出,由于宇宙的構造方式,這種結果幾乎是不可避免的。一切都在不斷發展,甚至經濟也是如此。氣候在不斷變化,居住在地球上的物種也在不斷變化。

當選的上司人需要一個永恒增長的故事,他們可以告訴他們的公民。他們甚至無法考慮世界經濟以實體學為基礎的運作方式,以及由此産生的預期的超調和崩潰模式。打算成為持久結構的模組化者也無法接受這一結果。

根據最終産品的可負擔性定義的限制非常難以模組化,是以已經開發了創造性的叙述,表明人類如果願意,可以遠離化石燃料。沒有人會停下來認為,使用低得多的能量,經濟不能繼續存在,就像成年人每天可以靠500卡路裡相處一樣。兩者都是耗散結構;持續的能源需求是内置的。當電力、柴油和其他能源産品被切斷時,工廠就會關閉。

[10]制裁和俄烏沖突不能有好下場。

世界經濟已經處于崩潰的邊緣,因為它正在受到資源限制。故意停止俄羅斯的化肥和加工鈾等資源的産量肯定會使情況變得更糟,而不是更好。一旦俄羅斯的産量停止,很可能不可能在同一水準上重新啟動俄羅斯的生産。一方面,失去工作的訓練有素的勞工可能會在其他地方找到工作。産出短缺将影響世界各國。

美元現在是世界儲備貨币。實施的制裁間接鼓勵各縣使用其他貨币來規避制裁。美國經濟似乎很有可能失去其作為國際貿易中心的作用。如果發生這樣的變化,美國年複一年地進口将不再能夠遠遠超過出口。

一個主要問題是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有巨額債務。随着世界經濟的迅速放緩,償還有息債務将變得不可能。債務違約将進一步對世界經濟體系造成嚴重破壞。

我們不知道這将如何發展的确切時機,但情況看起來并不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