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俄烏沖突 一個新的國際政治局面已開始出現 中國處于什麼地位?

作者:孔帆在巴黎

俄烏沖突,美國和西方一直要把中國拉進去。

然而,這場戰争,讓一個新的國際政治局面開始出現了。

中國作為國際社會上有影響力的大國,即便在外交上獨立自主,不幹涉他國内政,但是,面對新的國際政治局勢,中國必然要有自己的位置。

俄烏沖突 一個新的國際政治局面已開始出現 中國處于什麼地位?

中國外長王毅在安徽屯溪會晤到訪的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左)

美國認為,中國媒體将烏克蘭沖突的責任指向美國,責怪美國沒有顧及俄羅斯的安全關切,并譴責北約東擴。

其實,這是世人都明白的事實吧?這場戰争,如果沒有美國和北約的挑撥,會發生麼?如果美國、北約考慮世界和平、地區穩定,而不是隻想着自己的利益,會有生靈塗炭麼?

國際社會看得清楚,烏克蘭危機背後藏着美式霸權的影子,美國主導的北約東擴是烏克蘭危機的根源,美國是烏克蘭危機的始作俑者。

俄烏沖突 一個新的國際政治局面已開始出現 中國處于什麼地位?

美國印太戰略重要支柱之一的印度,至今都沒有譴責俄羅斯

這也是為什麼美國印太戰略重要支柱之一的印度,至今都沒有譴責俄羅斯;被美國視為重要戰略地區的東南亞,大多數國家也都保持中立;對美國有戰略重要性,也是重要能源來源的中東地區也一樣采取中立立場。

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4月1日的例行記者會上說,北約理應對自身在歐洲安全問題以及在烏克蘭危機中扮演的角色進行反思。

俄烏沖突 一個新的國際政治局面已開始出現 中國處于什麼地位?

北約布魯塞爾峰會展現了北約成員國對美國的絕對忠誠

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紮哈羅娃近日表示,“北約布魯塞爾峰會展現了北約成員國對美國的絕對忠誠,表明北約将繼續對俄羅斯進行全面遏制并希望俄烏沖突一直持續下去”。在回答相關提問時,趙立堅指出,北約作為冷戰産物,本應在蘇聯解體時成為曆史。他說,上世紀90年代初,時任美國國務卿詹姆斯·貝克向蘇聯上司人戈爾巴喬夫承諾,“北約将不會向東擴張哪怕是一英寸”。作為烏克蘭危機的始作俑者和最大推手,美國主導北約在1999年後的20多年裡搞了五輪東擴,北約成員國從16個增加到30個,向東推進1000多公裡,直抵俄羅斯邊境,一步步将俄羅斯逼到牆角。

俄烏沖突 一個新的國際政治局面已開始出現 中國處于什麼地位?

趙立堅表示,世界不需要“新冷戰”

趙立堅表示,世界不需要“新冷戰”,歐洲更不需要“新冷戰”。烏克蘭危機已經持續一個多月,國際社會絕大多數國家都希望勸和促談,期盼盡快實作停火止戰。“北約理應對自身在歐洲的安全問題以及在烏克蘭危機中扮演的角色進行反思。”

美國企業研究所亞洲項目主任蔔大年(Dan Blumenthal)認為,中國在俄羅斯與烏克蘭的沖突之後,會确定自己的新地位。

他表示,中國認為,亞洲地區可以避免歐洲的命運,“隻要它能抗拒華盛頓圍堵中國的作為”。然而對中國來說,國際社會對烏克蘭危機的反應,應該足以緩解北京對反華集團可能成形的擔憂,因為“在西方以外,美國的夥伴在面對威權主義時似乎偏好中立。”

俄烏沖突 一個新的國際政治局面已開始出現 中國處于什麼地位?

我們也看到,日本對烏克蘭的支援反而引發了與莫斯科之間的緊張,使雙方針對領土争議的談判遭到取消。現在,日本也許成了俄烏沖突的最大失意者。日本在對俄羅斯、烏克蘭沖突的強硬回應中打破了過去的外交政策。前不久,烏克蘭也向日本提出提供反坦克飛彈、地對空飛彈和步槍及彈藥等,但是遭到日本的拒絕。

為什麼這麼多國家,對俄烏沖突沒有按照美國的意願表态?那說明中國根據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獨立自主地作出判斷是對的。美國專家也認為,烏克蘭戰争為中國帶來一個“戰略機遇的視窗”,尤其是在關于美國與中國的關系方面。

俄烏沖突 一個新的國際政治局面已開始出現 中國處于什麼地位?

華盛頓智庫史汀生中心東亞項目共同主任孫韻在其一篇文章中說,中國現在采取的做法更加細膩:“中國在俄羅斯的安全考慮上與它站在一邊,在烏克蘭的主權與領土完整上與它站在一邊,在歐洲上司談判的角色上與它站在一邊,不過最終,中國站在中國這一邊。”

孫韻還說,許多國家都需要中國支援他們的立場,“每一個人都想從中國那裡得到什麼。他們想要中國采取某一個立場,那就給了中國力量。”中國會選擇性地在某些議題上與其他人站在同一邊,但不會在所有立場上都與其他人一樣,如果歐洲希望中國采取某一立場,中國會認為那可以讓它得到一些杠杆作用,是以中國要保持歐洲這個朋友,如此可以讓歐洲不完全倒向美國。從這個角度而言,這場危機的确讓中國赢得某些東西。

俄烏沖突 一個新的國際政治局面已開始出現 中國處于什麼地位?

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雅各布·赫爾伯格認為,中國不願意協助美國制裁俄羅斯,從中國的角度來看,美國是想要他們協助制裁俄羅斯,以便明天他們可以專注于圍堵中國,是以中國今天非常不願做任何事來幫美國制裁俄羅斯。

無論美國智庫的這些所謂專家們如何評論,中國始終會保持自己的定力,走自己的外交之路,并且在新的國際政治局面中,站穩自己的位置。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