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摔跤運動的四肢鍛煉方法

作者:文化與體育
摔跤運動的四肢鍛煉方法

摔跤運動的四肢鍛煉方法

摔跤運動的四肢鍛煉方法

我們知道摔跤運動全靠四肢的力量,要使摔跤有優良的成績,必須首先鍛煉四肢。

一般人常用上臂或前臂的肌肉來誇示他們的體力。上肢在身體上的地位非常重要,如臂部強健,對于體力碓有很大的幫助。反之,如臂部衰弱或動作遲緩,身體許多功能和體力都不能充分發揮。

真正強健的臂部,除了肌肉要發達豐滿,質和量也要優越,對稱的肌肉,必須是均衡發達的。其韌帶也要十分強健。

要使臂部肌肉發達,每種練習的方式,練習時必須注意适度,不宜太重或太輕。須在重複練習十五至二十次之間,使主要的運動肌肉産生充分的反應(如感覺疲乏,或暫時的酸痛以及膨脹、體積暫時增大)。

然後休息片刻,再重複練習十二至十五次。

在每個方式練習完畢之後,立刻使肌肉弛放,施以短促的按摩,以搓捏的手法為最佳,為時約一、二分鐘。

摔跤運動的四肢鍛煉方法

按摩能促進血液的循環,将運動所産生的廢物乳酸等迅速的排除,這樣不僅能促進恢複的過程,也能使按摩的部分得到更豐富的營養供給。

臂部的集中鍛煉以每星期練習兩日為最适宜。另外每星期須有三日平均鍛煉全身各部。在集中鍛煉臂部之日,以鍛煉該部為主要運動方式,其種類不宜過多。通常上臂與前臂的運動各以五六種為最适宜(混合運動例外)。運動的方式須常有變化,勿呆闆練習幾種固定的動作。

開始練習臂部時,應先作輕快的全身運動,以促進全身的血液循環,避免運動時受傷。

還有一種稱為“重與輕制”的方法,對于肌肉的發達也有很大效益。其方法為先把一種方式重複練習九次或十次,須在此數内使肌肉疲乏甚感酸痛,然後休息片刻,把抵抗力或器械的重量減輕百分之二十,再練習七或八次。此種方法所采用的抵抗力當然較前一種練習為重。

集中鍛煉上肢之日,不可練習下肢和身體中段。局部的集中鍛煉有一個容易犯的毛病,就是使所練習的部分運動過度,如方法适當,在練習之後,運動部分的體積暫時有顯著的增加;但如不得其法,尤其是運動過度,則其體積反而縮小,這當然也是暫時的現象。

臂部運動的變化愈多,肌肉發達的效率愈大,肌肉的品質也愈優越。欲使上臂發達至最完善的地步,除了用推舉等運動來發達上臂主要的肌肉之外,尚須注意肩部和前臂上半部的肌肉,因為這些肌肉如發達完善,則能伸張至上臂,這樣一方面幫助上臂肌肉的發達,一方面使上臂更顯得粗大。

我們知道摔跤運動員的體力,首先要立腳堅穩。立腳不穩時,縱有強大的體力亦不能運用,容易因失去重心而傾跌。要使立腳堅穩,必須要進行下肢鍛煉。

摔跤運動的四肢鍛煉方法

下肢鍛煉包括大腿和小腿兩部分,這兩部分又包括許多大、小的肌肉。現将各種最有效的下肢運動列舉如下。

(一)大腿鍛煉法:

(1)深蹲運動(腳跟提起)

直立,兩腳靠攏,腳跟提起,身體盡量蹲下,然後再直立。

這個運動可練習縫匠肌,股外側肌,股内側肌,内收肌及小腿後部的比目魚肌等。

(2)深蹲運動(兩腳平放)

直立,兩腳分開。

身體蹲下,起立,其練習部位與(1)大緻相同,不過對于小腿後部的比目魚肌無影響,但卻能練習胫骨前肌。

(3)半深蹲運動

這個運動與動作(2)相同,但僅蹲下約六寸至一尺,主要練習股外側肌、股中肌、股直肌及縫匠肌等。

(4)腿彎舉運動

将重物縛于足上,自體俯卧,把小腿向上彎起,及至腳跟觸及臀部為止,可練習股二頭肌。

(5)跨跳運動

直立,兩腳并攏,兩足分别向左右跳出,以運動内收肌。

(6)蹬起運動

足站在地上,一足踏在凳上,身體略向前傾,踏在凳上的一足用力将身體蹬起,站在椅上,以鍛煉股直肌為重。

(二)小腿鍛煉法:

(1)足尖提起

直立,兩足足跟站在稍高出地面的台上,将足趾盡量提起,以發達胫骨前肌為主。

(2)足跟提起

直立,腿靠攏。足趾踏在與地面較高的台上。足跟靠在地上,盡量将足跟提起,以發達比目魚肌為重。注意這種運動有三種變化:即兩足平行,足趾向外及足趾向内等。

(三)短跑練習:

短跑能發達腿部肌肉,以百米為佳,不要練得過度。

(四)跳躍運動:

包括跳高、跳遠及跳繩等運動。

初練時每天跳上九次,逐漸增加,用一足來跳,也是一種很好的運動。

跳繩起初一百次已足,以後逐漸增至幾百次。跳時亦可用足尖來跳,這對于小腿的發達有很大的效力。

(五)步行:

急速而有力的步行,對腿部也有很大的益處。在急速的步行中,小腿外部的肌肉,将會比身體任何部分都來得吃力。

此外如爬山運動,對于腿部的鍛煉也有很大的功效。

總之,隻要四肢鍛煉發達,對于摔跤比賽是非常有益的。(陳際雲)

1,起源于古希臘的羅馬式摔跤

2,怎樣進行摔跤的柔韌性練習

摔跤運動的四肢鍛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