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紫牛自述」至親去世後,他們把遺憾和思念寫進網絡小組

作者:紫牛新聞

“這世上很多事情可以彌補,但是在死亡面前,我們實在過于渺小。”臨近清明,豆瓣一個名叫“過世親人難釋懷”的小組受到關注。它建立于去年11月,短時間内,這裡成為上千名網友失去摯愛後的傾訴區,他們抱團取暖,有時會互相安慰,有時隻是想以匿名的方式講述自己的遺憾和不舍,思念離去的親人。

3月31日,一名小組成員告訴記者,爺爺在他國小時就因病去世了,沒來得及留下一張清晰的照片,這也成為他最大的遺憾,“有些話平時不太友善告訴身邊人,我不想他離開後,在這個世界沒有留下一絲痕迹,是以在網上找到了這個小組。”除了這名網友,還有其他三位成員向記者介紹了他們忘不掉、放不下的離世至親。清明将至,向他們逝去的故人寄予哀思。

「紫牛自述」至親去世後,他們把遺憾和思念寫進網絡小組

第一位講述人:江蘇00後女孩

媽媽去世的第1070天,我還是時常會夢到她

媽媽走的那天是4月26日,老話說是落魂九天,九天前是我的生日,她給我發了最後一條消息。

我初三時,媽媽身體出現問題,為了不影響我中考,一直拖着不去看病,終于等到我考完試,她才去醫院檢查,查出來就是肺癌三期了。化療的過程很痛苦,她被病魔糾纏了整整十個月,4月18日開始,她那麼愛美的人都不怎麼護膚了。

有時候這個世界就是很奇妙。媽媽去世的時候發生了很多巧合。那幾天媽媽病情持續惡化,我對爸爸說,我不想考期中數學,想去陪媽媽,但是他不同意,結果到了考數學的那一天,班主任跑到考場門口對我說媽媽病危了,讓我趕快去醫院,她真的很寵我,知道我一直讨厭數學,最後也讓我任性了一回。

生命的最後時刻,媽媽戴着呼吸機,躺在病床上喘了40多個小時,我坐在她身邊,每一秒都過得心如刀割。我看她一會哭一會,刷一會手機上的八卦轉移注意力。我說“媽媽我給你唱歌吧。”但是我聲音哭得哽咽,唱不出完整的句子。我開始給她放音樂,她最喜歡李宗盛的《山丘》。

當時她已經保持同一個姿勢十幾個小時了,我趴在她耳邊對她說“媽媽,你是不是舍不得我才一直忍着不走?如果是的話,你動一動好不好?”聽完我的話,她居然擡了下手,還叫了一聲。我最害怕看見媽媽在我面前停止呼吸,結果真沒看到。到了晚上,爸爸讓我回家拿點衣服洗個澡,還沒到一個小時,他就打電話說“媽媽走了。”

媽媽生前有一個心理咨詢師,他幫我解決了情緒上的許多問題。媽媽剛走的那段時間,我去他工作室,每次都會淚流滿面。可心理咨詢并沒有讓我徹底接受“媽媽去世”的事實,到今天,媽媽離開的第1070天,我還是經常夢到她。

在網上發文章的那天是媽媽走後的983天,爸爸突然向我介紹了他的新女朋友,我看着他們,總覺得心痛得難受,連他們在我面前自然聊天的樣子都顯得“礙眼”。雖然相處下來,這位阿姨也挺好的。可媽媽走了,失去了最親的人,心裡永遠是有缺口的,她是我生命的一部分,沒有任何人能夠填補。人都是有傾訴欲的,是以我在網上找到了這個小組,帶着怒氣發了第一個文章。

這幾天,我又夢見媽媽了。之前兩年夢裡的她一直是病怏怏的,憂心忡忡地看着我,最近她狀态很好,總對着我笑,帶我去遊泳、吃青菜荷包蛋面……夢醒了,我還挺開心的,雖然是莫名其妙的開心。

「紫牛自述」至親去世後,他們把遺憾和思念寫進網絡小組

第二位講述人:19歲的廣州女孩

好羨慕别的孩子有爸爸

我13歲的時候,爸爸去世了。從那之後,媽媽沒有再嫁,她隻短暫地談了一段戀愛,結果也是不了了之,我的想法是,如果遇到合适的人,她開心最重要。因為爸爸離開前,給我留了一封信,他在信裡告訴我:“如果媽媽再找一個人,一定要支援她。”

小時候爸爸待我很好,那時候相機還沒普及,他就已經買了一個,記錄我成長的樣子,每年做成一個相冊。爸爸在方方面面節儉,連上班午飯都是從家裡帶。但是我所有的三分鐘熱度的興趣班,他全部答應給我報名。2008年奧運會的時候,我喜歡福娃,爸爸立馬就買了給我。他說無論如何都要供我讀到博士,可誰都沒想到他會得癌症。

他很堅強,活了比醫生預測的更久,可他走得也匆忙,我甚至沒有見到他最後一面。治療後期,爸爸回粵北老家養病,媽媽陪在他身邊,我因為上學留在廣州的外公外婆家。到粵北要兩三個小時,我還沒來得及趕到他身邊,他已經離開了。

從小到大,我特别羨慕身邊的好朋友,羨慕他們每天晚上跟爸爸散步,羨慕同學講她們家有多快樂。即使沒什麼特别,但是“他們有爸爸”這件事已經足夠讓我羨慕了。

媽媽說,小時候爸爸很寵我,我們家不怎麼富裕,可他想要“富養”女兒。他離開後,我漸漸忘記了以前受寵的日子,現在的我唯唯諾諾,不敢提出自己的願望,媽媽雖然很愛我,把最好的都給我,可我總念着我們家辛苦,不敢提更多的願望。

我很難描述自己的感受,即使已經過去了很久。但是悲傷并沒有消減,反而會一直增加。我認為,沒有經曆過至親離世的人不會懂。

「紫牛自述」至親去世後,他們把遺憾和思念寫進網絡小組

第三位講述人:小組建立者

我想念外婆,不知道她有沒有想我

我在去年11月中旬的時候建立了這個組。一開始,隻有我自己在傾訴。後來逐漸有人進來。今天我去看小組成員清單,一直往下劃,看每一個人的故事,真的好心痛啊。有那麼多人,都失去了珍貴的親人。

我在小組懷念的去世至親是我的外婆,我倆和世界上的其他祖孫一樣,普普通通,沒有什麼特别的故事。外婆是一個農民,記憶中她一直在忙碌,沒有農活就收拾家務。我沒見過她發脾氣,她愛笑、寬容又勤勞。

外婆喜歡首飾,喜歡漂亮的衣服,雖然她從未主動說過,但我還是看出來了,因為她不幹活的時候常常戴着首飾。除此之外,她很少表現出喜歡什麼物品。小時候媽媽經常會帶我去外婆家,長大後事情越來越多,去外婆家的次數變得越來越少,基本上每年隻有在過年的時候,才能去看她。

她愛給我做蕃茄吃,因為我曾經對她說過一次蕃茄好吃,每次去她家,她都會提前準備好蕃茄,要麼是買的,要麼是從地裡摘得。外婆走的時候還沒到74歲,我想念她,不知道她有沒有想我。

我選用菊花作為我們小組的頭像,是因為外婆名字裡面帶了一個“菊”。剛好菊花有祭奠逝者的意思。我希望經曆過失去至親的人能在小組找到分享痛苦的人,慢慢走出陰郁的情緒,好好生活。

要知道死亡能夠帶走人的生命,卻帶不走他們曾給過的愛和溫暖,他們陪伴我們成長的痕迹不會被抹去,也許這就是生活溫柔的一面……另外,還想跟沒經曆過至親離去的人留下一句話:“希望大家好好珍惜陪在自己身邊,依然可以一起說話、吃飯的親人,在生活裡找到更多美好,少留一些遺憾。”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見習記者 孫慶雲

校對 王菲

來源:紫牛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