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假期,前中國女排隊長惠若琪更新社交平台,曬出了攜家帶口踏春的照片,并附文:“賞花+運動,不負春光。”從照片來看,惠若琪應該是和父母一起前往了南京的賞櫻勝地玄武湖。

照片中,惠若琪穿着簡單的防曬外套,頭上戴着遮陽帽,手裡則抱着小小惠。小小惠看到滿園的櫻花按捺不住自己的好奇心,還伸手去觸碰。不過好在有家人一起照顧小小惠,不然單靠惠若琪一人估計很難看得住孩子。
回顧惠若琪的職業生涯,雖然很多球迷對她在隊中的地位存在質疑,但不可否認的是她為女排奪冠立下了汗馬功勞。在中國女排最為混亂的倫敦周期,惠若琪可以說是3任主帥欽點的核心,她在場上承擔的任務非常的重,由于王一梅不參與一傳體系,是以需要惠若琪接滿6輪,還要負責一定比例的調整攻。
相較于王一梅的大力重扣,惠若琪更多的是依靠技巧變化來得分。在郎平上任後,惠若琪也是隊中的主要核心球員,後期随着朱婷的逐漸成熟,惠若琪的作用也發生了改變,從原先的攻防核心變成了擦地闆、保障後排。打完裡約奧運和全運會後,惠若琪選擇了退役。
東京周期,郎平一直都在尋找惠若琪的接班人,最後標明了張常甯;本周期,蔡斌現在所面臨的問題和郎平極其相似,也是缺少一個惠若琪般的全面型小主攻。那麼,為何郎平和蔡斌都想要找到“惠若琪接班人”呢?原因很簡單,那就是球隊需要有一位攻防全面的主攻,來穩定隊伍的一傳。
單看惠若琪的進攻,很多球迷都會覺得平平無奇,得分效率和扣球效率都不高,但惠若琪的優點是不霍霍球,不好球就利用手法變化去得分、去處理。陳忠和、郎平都曾說過“排球比賽不能光看前排得了多少分,也要看後排失去了多少分,要兩項加起來看。”惠若琪就是比較實惠的球員,前排能得分,後排也能得分。
就目前女排訓練營的人才來看,王逸凡應該是最接近惠若琪的球員,她擁有成為一名全面型小主攻的潛質。首先,王逸凡小小年紀就具備了6輪一傳的能力,随着比賽經驗的增加,她的一傳水準肯定會越來越好;接着,王逸凡進攻手段豐富。聯賽中,王逸凡不僅有重扣,還是輕吊、輕拍、打直線等技巧變化。
要知道王逸凡現在才17歲,不僅能夠接滿6輪一傳,而且各項進攻手段都能熟練掌握和運用,實屬不易。此外,王逸凡的腳步靈活度也相當不錯,偶爾還可以打一些跑動戰術攻。值得一提的是,王逸凡首次進入國家隊是17歲,惠若琪首次入選國家隊也是在17歲。不知道這是一種巧合還是一種命運的安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