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21财報:9家上市車企8家盈利

作者:幫甯工作室

東風集團股份最賺錢,北汽藍谷虧損最多

2021财報:9家上市車企8家盈利

作者 | 甄 瑤

編輯 | 李國政

出品 | 幫甯工作室(gbngzs)

2022年3月的最後一天,廣汽集團遞交了一份近3年來最優成績單:2021年營收756.76億元,同比增長19.82%;淨利潤73.35億元,同比增長22.95%;銷量214.44萬輛,同比增長4.92%。

收獲者不止廣汽集團。

截至3月31日收盤,長城汽車、比亞迪、廣汽集團、東風集團股份、吉利汽車等多家上市車企公布2021年度财報。幫甯工作室統計9家車企資料顯示:8家實作盈利,7家實作銷量和淨利潤雙增長。

将時間軸拉長。2021年,中國汽車産銷量分别為2608.2萬輛和2627.5萬輛,結束了自2018年以來連續3年下滑局面,同比小幅增長3.4%和3.8%。

其中,新能源汽車市場呈現爆發式增長,産銷量分别為354.5萬輛和352.1萬輛,同比增長約1.6倍,滲透率大幅攀升8個百分點至13.4%,僅12月單月滲透率就高達19.1%。

2021财報:9家上市車企8家盈利

2021年,是具有挑戰和困難雙重壓力的一年。如江淮汽車在财報中所寫,汽車市場缺芯少電,科技公司争相跨界,市場競争格局進一步加劇,公司面臨多重挑戰與壓力。

長城汽車在财報中表示,汽車市場由增量向存量時代轉變,市場競争愈加激烈,躺赢時代結束,淘汰賽已然開啟,企業容錯空間大幅縮小,稍有不慎,就可能招緻斷崖式下跌。

北汽藍谷認為,中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大幅提升,不僅為企業發展帶來機遇,也吸引衆多跨領域公司和資本入局,導緻市場競争愈發激烈。但日趨加速的技術疊代,進一步縮短了新能源汽車産品的生産周期和生命周期,對設計、生産和制造能力帶來一定挑戰。

“新冠疫情延續,汽車晶片短缺,大宗商品原材料上漲等問題對汽車行業影響極大。”東風公司董事長竺延風說。

在缺芯、疫情反複、原材料漲價等時代背景下,這9家上市車企2021年面臨哪些機遇與風險,2022年又該如何突圍?

01.

比亞迪領銜

5家車企營收超千億元

2021年,是新能源汽車爆發的一年。在大盤利好的情況下,作為連續9年拿下中國新能源汽車銷冠的比亞迪,以營業收入2126.42億元,同比增長38%的成績,位居9家車企營收第一。

北汽股份、長城汽車、東風集團股份、吉利汽車4家車企營業收入紛紛破千億元。北汽藍谷營業收入未破百億元,但增長速度最快,達64.95%。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資料顯示,2021年,中國汽車類零售額達4.4萬億元,同比增長7.6%。比亞迪、長城汽車、吉利汽車、廣汽集團、北汽藍谷5家車企均超過行業平均水準。

營收增長的背後,離不開傳遞量的接連攀升。

2021财報:9家上市車企8家盈利

2021年,東風集團股份和廣汽集團銷量均突破200萬輛,長城汽車、吉利汽車、北汽股份突破100萬輛,比亞迪和江淮汽車分别超50萬輛。

在增長率方面,比亞迪增幅最大,北汽股份和東風集團股份出現下跌。

比亞迪新車銷售達73萬輛,同比增長75.4%。其中,新能源汽車銷量為59.37萬輛,同比增長231.6%,銷量占比超過80%。純電動車型和DM混動車型銷量分别為32萬輛和27萬輛,同比分别增長44.9%和467.6%。

2021财報:9家上市車企8家盈利

銷量一路狂奔的同時,比亞迪汽車相關業務毛利率卻同比下滑7.81%至17.39%。這個數字雖然略優于長城汽車16.1%和吉利汽車17.1%,但卻與特斯拉約30%、造車新勢力蔚來和理想20%差距明顯。

02.

東風集團股份最賺錢

北汽藍谷虧損最多

淨利潤方面,比亞迪營業收入最高,但它并不是最賺錢的企業。東風集團股份以113.87億元,同比增長5.85%,成為9家車企中最賺錢的車企。

廣汽集團和長城汽車随後,其淨利潤分别為73.35億元和67.26億元。通過資料對比可發現,9家上市車企中,有8家盈利,僅北汽藍谷1家出現虧損,其虧損額度超過50億元。

對此,北汽藍谷方面表示,主要受新冠疫情及原材料供應短缺等因素影響,産銷量未達預期,現有毛利無法覆寫固有成本費用,對業績影響金額約20億~25億元。同時,持續營銷和研發投入也影響了業績。

2021财報:9家上市車企8家盈利

從增長率來看,9家車企中,有7家淨利潤正增長,比亞迪和吉利汽車出現下滑,分别下滑28.8%和21.9%。

對比亞迪而言,增收不增利的局面一直存在。2017年,比亞迪營業收入為1026.51億元,淨利潤40.66億元,5年之後,其營業收入翻倍破2000億元,但淨利潤仍維持原狀,甚至相比2017年減少10億元。

比亞迪稱,2021年淨利潤下滑主要源于兩方面:一方面,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比亞迪的防疫産品業務急速收縮;另一方面,由于原材料等價格暴漲,比亞迪遭遇了空前的成本壓力。

2021财報:9家上市車企8家盈利

增收不增利的還有吉利汽車。拉長K線圖便可發現,吉利汽車淨利潤已連續3年大幅下滑,從2018年125.53億元到去年48.47億,縮水近77億元。

“利潤壓力來自原材料成本上升、研發投入增加,以及開發新業務産生的經營成本。”吉利汽車解釋道。

對于既有自主品牌,又有合資品牌的北汽股份、東風集團股份和廣汽集團來說,盡管2021年營收、利潤均表現出彩,但長期以來,過度依賴合資品牌和商用車業務的格局仍未改變,自主乘用車業務有待加強。

為此提供注腳的是,北京奔馳仍是北汽股份最大收入來源和利潤奶牛。2021年,北汽股份與北京奔馳相關收入高達1679.7億元,與北京奔馳相關收入占北汽股份總營收95.5%。

2021财報:9家上市車企8家盈利

3月25日,國泰君安釋出一份研報顯示,盡管北汽股份2021年業績表現優于市場,但繼續對其持保守态度。其原因在于,“北汽股份2021年業績改善主要受非經營性收益和一些成本削減的推動,這些措施或不可持續”。

國泰君安解釋道,北汽股份主要增長動力北京奔馳正在失去增長動能,2022年1~2月繼續跑輸市場。

受晶片短缺和車型老化的拖累,北京奔馳銷量表現不佳,EQ系列加入尚未提供增長動力。因華晨寶馬和一汽奧迪正在增加一些強勁車型,其未來增長充滿挑戰。

03.

兩個關鍵詞

新能源和智能化

過去一年,随着世界百年變局和汽車百年變革加速演進,疊加雙碳目标的背景下,中國新能源汽車迎來風口,實作爆發式增長。同時,也進入市場化發展新階段,中國汽車産業變革按下加速鍵。

2021年,新能源和智能化成為衆多車企财報中反複提及的關鍵詞。

“長城汽車定義的綠色碳中和,即不是被動達标的壓力,而是主動轉型的動力;不是在夾縫中求小生存,而是在新機會中謀大發展。”為此,長城汽車将堅定不移土加速智能化轉型,圍繞智能駕駛、智能座艙、智能服務,建立全棧自研能力,實作三智融合。

2021财報:9家上市車企8家盈利

曾慶洪在媒體溝通會上表示,過去一年,廣汽集團持續打造全産業鍊生态圈,通過圍繞智能網聯與新能源領域,強化關鍵核心技術研發,推動科技自立自強,在多個科技領域實作新突破。

2021年,比亞迪迎來第100萬輛新能源汽車下線。比亞迪表示,将堅持插電式混動和純電動共同發展,“兩條腿、齊步走”的戰略定力和技術實力。

2021年成立的極氪品牌,是吉利汽車切入高端智能電動車市場的力作。極氪001自10月傳遞以來,4個月共傳遞12453輛,平均訂單單價33.5萬元,是跑得最快的新勢力之一。

在兵家必争的智能化領域,吉利汽車、長城汽車、比亞迪、廣汽集團等多家車企紛紛搶占前瞻技術高地。

2021财報:9家上市車企8家盈利

吉利汽車釋出智能吉利2025戰略,打造“雷神動力”智能動力解決方案;入股億咖通,旗下芯擎科技研發的中國第一顆7nm制程車規級SOC晶片釋出。

在吉利汽車集團CEO淦家閱看來,這家企業已在軟體資源、硬體資源、技術資料資源三個領域全面布局。這一系列舉措将推動吉利汽車加速向智能時代轉型,建構核心技術領域的全棧自研生态,成為科技引領型的全球汽車企業。

以全球化智能科技公司為目标的長城汽車,2021年研發投入達44.9億元,同比增長46.36%。其檸檬、坦克、咖啡智能三大造車平台,涵蓋汽車研發、設計、生産及汽車生活全産業鍊價值創新技術體系,代表着長城汽車全新造車理念。

“目前,廣汽集團正加快向科技型企業轉型,瞄準新能源、智能網聯等領域,持續在科研創新上發力,努力建構新的發展格局。”廣汽集團總經理馮興亞總結道。2021年,廣汽集團研發投入超52億元,新增專利申請2580件,累計專利申請10620件。

2021财報:9家上市車企8家盈利

AEP3.0全新電動車平台、廣汽車雲一體化集中計算電子電氣架構星靈架構、ADiGo(智駕互聯)生态系統等便是研發成果。

“早在2020年,新能源汽車分水嶺就已出現,随着造車新勢力和世界級汽車企業入局,新能源汽車已進入新競争時代。”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曾表示,汽車行業已不僅僅是新能源汽車的競争,更是汽車智能化應用的大比拼,這是前所未有的機遇。

“隻有抓住市場機遇,快速放大優勢,實作品牌價值、市場佔有率方面的突破,才有可能在新能源和智能化全新賽道上領跑。”魏建軍說。

04.

芯仍缺,價仍漲

2022年如何突圍

現在,汽車企業都把目光聚焦到2022年,甚至更遠的未來。

2022年,吉利汽車銷量目标165萬輛。淦家閱表示,2022年是産品大年,吉利将推出5款雷神超級電混車型、3款雷神油電混動車型、1款醇電混動車型、極氪品牌全新豪華智能純電MPV、兩款吉利品牌全新SUV和1款幾何全新純電SUV。

這一産品矩陣意味着,吉利汽車正在加速新能源轉型更新,在純電、超級電混、混動、換電等多種新能源賽道上發力。

2021财報:9家上市車企8家盈利

推出多産品的還有長城汽車。長城汽車将推出哈弗酷狗、魏牌圓夢、歐拉芭蕾貓、閃電貓、朋克貓、坦克700、金剛炮、沙龍機甲龍等8款産品,包含新能源、SUV、轎跑等多類型産品矩陣。

包含汽車業務、手機部件及組裝業務、二次充電電池及光伏業務,積極拓展城市軌道交通業務領域的比亞迪,2022年似乎更為忙碌。目前比亞迪累計未傳遞訂單量達40萬輛,且仍在逐月增加中。據此,保守預計其2022年銷量為150萬輛;若供應鍊向好,則将沖擊200萬輛目标。

東風公司将發力自主乘用車業務。2022年,東風公司銷量目标同比增長25%。其中,商用車銷量增長10%,乘用車銷量增長28%(增長約60萬輛)。

2021财報:9家上市車企8家盈利

乘用車方面,東風公司将投放超過13餘款新品,其中自主品牌5款,包括岚圖夢想家、風神皓極等車型。合資品牌8款,包括東風日産ARIYA、東風本田e·NS1、新一代CRV和神龍公司D78等車型。

東風公司已在自主乘用車領域加大投入。按照其十四五規劃,到2025年,東風商用車、自主乘用車和新能源汽車銷量分别達到100萬輛。東風自主品牌乘用車規模進入行業前三。研發投入方面,東風公司十四五期間增長到千億元級,其中,自主品牌研發投入強度不低于6%。

2022年,電動化态勢愈加明顯。

廣汽“雙田”在新能源車方面的投入力度明顯加大。廣汽本田釋出全新電動品牌極湃(英文名e:NP),該品牌首款車型極湃1亮相。

廣汽豐田純電SUV車型bZ4X已于2021年11月首發亮相,2022年上市。該車型基于豐田全新e-TNGA電動汽車平台打造。

2021财報:9家上市車企8家盈利

但對這些汽車企業來說,要達成既定目标并不容易。一方面,今年以來,新冠疫情反複,全球宏觀經濟走向存在不确定性;另一方面,汽車行業仍面臨原材料價格上漲、晶片短缺等困難。

正如長城汽車在财報中表示,汽車企業可能面對以下三方面風險:

其一,進入後疫情時代,國際政治與經濟風險依然存在,國内經濟持續恢複基礎仍需鞏固。

其二,晶片供應問題對企業生産影響依然突出,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進一步加大企業成本壓力。

其三,以5G、AI、雲計算、大資料、通信裝置等技術為代表的科技革命已經開始,汽車與技術的深度融合要求傳統企業加快變革,向清潔化、智能化方向轉型。

北汽藍谷在财報中表示,新能源汽車行業持續高速發展,銷量快速增長,但行業優質核心資源有限,晶片等核心資源短缺情況加劇,可能對擷取核心資源能力産生影響,進而制約銷量提升。

另一方面,産品持續高投入和核心零部件價格上漲,将考驗企業資金儲備與盈利能力。而在智能駕駛日益普及的情況下,如何有效維護和吸納研發人才,将對企業能否持續保持技術優勢産生決定性作用。

對汽車企業而言,關鍵要找到應對挑戰和排除風險的辦法。

“吉利将加強部署國産化和自研晶片路線,通過多種技術路線方案,多方位解決晶片短缺問題。”淦家閱說,基于多年産業積澱,一方面積極協調供應端資源,在供應鍊安全方面做出可行方案;一方面加強智能電動自研能力,增加研發投入。

針對晶片短缺問題,長城汽車董事會秘書徐輝表示,長城汽車将加大晶片采購力度,争取供應商更多供應。此外,尋找更多晶片供應廠家。

對缺芯和原材料漲價,行業人士紛紛建言獻策:鼓勵晶片和汽車企業加快技術研發和協同創新。積極擴大車用晶片生産能力,提升供給品質和水準,有效化解車用晶片緊缺沖突。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林念修在2022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上表示,要加強锂、鎳、钴等資源保障體系建設,抓好保供穩價,加快建構開發采購并舉、國内國際互濟多元化保供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