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BIG全球首創 | 模拟人腦形态的丹麥神經科學中心

作者:全球網絡
BIG全球首創 | 模拟人腦形态的丹麥神經科學中心

© BIG

由BIG設計的神經科學中心将神經學與精神病學結合于同一建築中,如此的規劃是世界首創,它能促進最尖端的科學與腦部疾病、脊髓和神經系統的治療相融合。BIG 為奧胡斯大學醫院打造的2萬平方米的建築概念經由人腦皮質褶皺的啟發,有效地利用有限的空間,并促進醫院不同科室之間的協同效應。

成立于2009年的丹麥神經科學中心(Danish Neuroscience Center,簡稱DNC)目前是世界一流的研究和治療機構,它旨在了解和治療人體内最複雜、最高效和适應性最強的器官——大腦。DNC 中心将于2026 年開放,将直接與奧胡斯大學醫院現有的院區相連,加強醫院與醫療保健、教育及科學研究的合作,有助于各部門之間互相啟發。另外,Salling基金會的财務支援很大程度上推動了該項目的進展。

BIG全球首創 | 模拟人腦形态的丹麥神經科學中心

“Salling基金會的大力支援以及BIG建築事務所的傾力合作讓我們離新的丹麥神經學中心又近了一步。新的中心将幫助我們搭建神經學研究的最佳架構,為患有腦部、脊髓和神經疾病的患者提供新的治療方法。這座建築就像大腦一樣,它将創造新的連接配接,增進互相的了解,并作為一個知識共享的空間。我們一直試圖打破把大腦實體上的疾病與精神上的疾病分離的方式,奧胡斯大學與奧胡斯大學精神病學中心的地理位置以及BIG 設計的建築将為此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另外,公衆可以進入體驗中心,參加展覽和講座,這将建立“大腦屋”與外部世界的聯系。這将是一座獨特的标志性建築,我期待着見證并參與它的每一程。”神經外科教授兼DNC主席Jens Christian Hedemann Sørensen說道。

BIG全球首創 | 模拟人腦形态的丹麥神經科學中心

6層高的神經科學中心将擁有雙向走廊來增加流線效率,以及經典的中庭以提高大樓的開放度。建築折疊曲折,圍合出一個類似于大腦皮層褶皺的中央庭院,該設計不僅能使每個樓層在有限的區域擁有必要的空間,還将建立許多連接配接,并形成一系列小型且私密的工作空間、庭院以及樓層間的景觀。

BIG全球首創 | 模拟人腦形态的丹麥神經科學中心

“大腦是人體中最複雜的器官。我們為奧胡斯新丹麥神經科學中心的設計複刻了大腦最基本的特征——腦皮層褶皺——在有限的範圍内創造更多的連接配接和空間。建築的褶皺為醫院帶來了光線、多個新通道和綠色斑塊,使自然和生物多樣性成為醫院研究和患者康複之旅的一部分” BIG 創始人Bjarke Ingels說道。

BIG全球首創 | 模拟人腦形态的丹麥神經科學中心

病人和通路者可以通過寬敞的接待區進入大樓,來到開放式的中庭,這其中包含一個體驗中心——一個促進交流的公共展覽和展示區。通路者可以直接前往樓上的診所,或步入位于地面層的咖啡館及綠色庭院。

BIG全球首創 | 模拟人腦形态的丹麥神經科學中心

從神經學到核醫學、頭痛診所、精神病學,每個科室都有自己獨特的空間和功能。為了避免學科之間的分離和碎片化,BIG建議按照它們共同的功能來組合設計空間,這将鼓勵不同研究小組之間的交流,有助于激發靈感和創造力,并給未來空間的延展、減少、或更替提供借鑒。

BIG全球首創 | 模拟人腦形态的丹麥神經科學中心

“丹麥神經科學中心旨在架起對腦部的生理和心理研究的橋梁,并消除對心理障礙的偏見。從曆史上看,醫院将知識和技能劃分為不同的專業和科室。然而DNC 力求在同一屋檐下收集所有目前和未來的知識,以在不同的專業領域之間創造協同效應,并采用更全面的方法來了解和治療腦部疾病。” BIG合夥人David Zahle 說道。

BIG全球首創 | 模拟人腦形态的丹麥神經科學中心

整個建築采用天然的材料,例如:木材和磚塊,這将對患者和通路者的健康有益并且營造出舒适的氛圍。大樓外部的紅色混凝土與原本磚砌的建築相融合,給空間帶來溫暖,不同于醫院通常的白色環境。

建築内的所有辦公區域都擁有自然通風設施,每層都附室外露台。拉伸的金屬窗網可防止工作空間受到眩光或陽光直射的影響,過濾光線,為每個辦公室、實驗室或檢查室提供宜人的自然光線。該項目旨在為丹麥的醫院赢得DGBN 金牌可持續性認證。

BIG全球首創 | 模拟人腦形态的丹麥神經科學中心
BIG全球首創 | 模拟人腦形态的丹麥神經科學中心
BIG全球首創 | 模拟人腦形态的丹麥神經科學中心
BIG全球首創 | 模拟人腦形态的丹麥神經科學中心
BIG全球首創 | 模拟人腦形态的丹麥神經科學中心
BIG全球首創 | 模拟人腦形态的丹麥神經科學中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