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瓷器微觀特征簡要梳理(6)——明代特征

作者:我們都沒有文化

随着朝代日益靠後,微觀上的老化特征變得越來越不顯著,而出土痕迹對器物的侵蝕程度也明顯不如更久年頭的器物。但是隻要沿着原來的方法,小心觀察,總是能找到蛛絲馬迹的證據。

明代瓷器,民間曾出現過的,基本沒有超出傳統了解,除了器型、紋飾,和數量,比傳統了解的有增加,尤其是紋飾。

在民間收藏領域,明代瓷器花樣翻新較多者,主要是在宣德和成化兩朝,尤其是成化的薄胎瓷,和少量明早期的瓷器。

筆者某位老師的客廳懸有一件直徑一米的洪武青花大瓷盤。部分元青花也有達到這個尺寸的,但是确實不算多。推敲其燒照的原因,主要是外銷瓷,因為阿拉伯人喜歡用大盤子盛裝手抓飯和羊肉等,圍坐而食。也有一段時間有人追捧建文瓷,因為建文帝統治時間短,器物少,留下來的就更鳳毛麟角。但是明早期的青花瓷,或許由于戰亂的緣故,用料灰突突的,直到永宣才開始恢複用蘇料。永宣青花瓷年代距離太近,各樣特征皆不明顯。有些人靠分辨龍紋中龍的發型來斷代,本人認為見解很新穎,但是否能為鐵證?一旦确定是永宣了,筆者主要還是依據器物上的款識來斷代,如無款識,歸入“永宣”器也無妨。

明代瓷器,跟新仿品不易鑒别之處就在于,有些器物出土和老化痕迹重,有些器物出土和老化痕迹非常稀少,很難查找,于是很難總結出一定的規律。這就需要鑒定者特别小心去善于發現蛛絲馬迹。大抵從氣泡上來說,到了明代,氣泡全破的基本就不可能了,除非采用多次反複泡溫水,而後暴曬等惡劣破壞的後天處理手段,是否能搞到全破,筆者也存疑,但是破掉一部分還是必然的。隻是這種手法搞出來的破泡,不會有環境污染物在氣泡眼中。但是新瓷短期内靠着清洗浸泡日曬雨淋,泡也是不會破的。加上出土痕迹,分出新舊還是不難,隻是需要藏家自理,而且需要經過半年到一年。這是筆者拿來做實驗的一個清代瓷盤,清洗前沒有明顯破泡,清洗一次後半年,超過半數的氣泡破裂:

如下是一些宏微觀痕迹:

(1)彩繪的鳥頭部,宏觀出現破泡眼:

瓷器微觀特征簡要梳理(6)——明代特征

(2)微觀破泡眼:

瓷器微觀特征簡要梳理(6)——明代特征

清代瓷器 水洗浸泡後的破泡1 微觀

瓷器微觀特征簡要梳理(6)——明代特征

清代瓷器 水洗浸泡後的破泡2 微觀

(3)這件器物剛問世時如新器,沒人敢認,筆者看到了鳥的尾羽上有一處被出土環境侵蝕的痕迹,配合款識、畫工和彩料,确認是老物件:

瓷器微觀特征簡要梳理(6)——明代特征

鳥羽上的有機物侵蝕痕 宏觀

瓷器微觀特征簡要梳理(6)——明代特征

鳥羽上的有機物侵蝕痕 微觀

下面是明代的一些器物特征:

1、永樂描金法華彩瓷杯:

瓷器微觀特征簡要梳理(6)——明代特征

“永樂年制”款五彩花卉紋茶杯 側面

(1)底款:蘇料青花

瓷器微觀特征簡要梳理(6)——明代特征

(2)破泡眼及環境侵蝕 微觀

瓷器微觀特征簡要梳理(6)——明代特征

(3)破泡處的土沁:

瓷器微觀特征簡要梳理(6)——明代特征

(4)釉面:環境侵蝕和生長的晶體

瓷器微觀特征簡要梳理(6)——明代特征

2、宣德寶石紅釉三魚紋高足杯:

(1)宏觀可見口沿上的燈草紋,是傳統文博鑒定的必看特征:

瓷器微觀特征簡要梳理(6)——明代特征

(2)宣德器傳統特征:橘皮紋。明清不少器物有橘皮紋,不僅僅宣德。也有沒有橘皮紋的。橘皮紋是釉面起皺的現象,跟釉料配方有關。另外一個經常可以用來鑒别老瓷的特征是底胎緩慢凹凸的褶皺,猶如微風拂過水面引起的淡淡漣漪(圖檔很難展現,上手觸摸易知)。這是冷卻後,胎釉伸縮比例不一緻,經年累月導緻的。新器要仿這類紋理,隻能在制胎時動刀,不會像老的那麼自然淺淡,目前也沒看到有仿這類特征的。

瓷器微觀特征簡要梳理(6)——明代特征

橘皮紋+一道黃水斑+破泡眼

另一件宣德青花瓷上的橘皮紋:

瓷器微觀特征簡要梳理(6)——明代特征

下圖右上角反光處可見類似水波的褶皺:

瓷器微觀特征簡要梳理(6)——明代特征

右上角反光處可見類似水波的褶皺

(3)底足+底款:底足上的青花款識為蘇料書寫,撫摸有鐵鏽斑下沉,還有水浸痕迹和水線,及白色的骨不塌子。底款有條件的可以做筆迹鑒定,詳參筆者此篇文章:清代瓷器之科鑒:司法筆迹鑒定——應用于瓷器底款 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018732427266867749/

瓷器微觀特征簡要梳理(6)——明代特征

底足

(4)宏觀可見破泡及臭幹黑:

瓷器微觀特征簡要梳理(6)——明代特征

(5)杯足上,與釉面融為一體的有機物腐蝕痕迹,清洗不去:

瓷器微觀特征簡要梳理(6)——明代特征

(6)另一件宣德黃地青花龍紋天球瓶的青花鐵鏽斑微觀+底足、釉面上的有機物腐蝕痕迹:

瓷器微觀特征簡要梳理(6)——明代特征

蘇料青花的鐵鏽斑上結晶物

瓷器微觀特征簡要梳理(6)——明代特征

底足上 有機物腐蝕痕迹

瓷器微觀特征簡要梳理(6)——明代特征

釉面上 有機物腐蝕滲透痕迹

3、弘治綠釉龍紋瓷盤:

瓷器微觀特征簡要梳理(6)——明代特征

正面

(1)側光見盤心處,被環境侵蝕處呈現出的熒光效果+蛤蜊光(不是由于長期把玩所緻的包漿,而是出土時洗之不去的浸染物形成的包漿層日久效果):

瓷器微觀特征簡要梳理(6)——明代特征

盤心 側光 包漿熒光

瓷器微觀特征簡要梳理(6)——明代特征

盤心 側光 包漿蛤蜊光

(2)微觀:包漿層形成白霜,幾乎完全覆寫器物釉面:

瓷器微觀特征簡要梳理(6)——明代特征

包漿白霜上的土沁痕迹:

瓷器微觀特征簡要梳理(6)——明代特征

(3)微觀:深入釉面的黑毫:

瓷器微觀特征簡要梳理(6)——明代特征

4、幾件成化薄胎器物:成化朝的薄胎器甚衆,而且大多形狀、紋飾皆不同。往往某種器型的某種紋飾一次性出現20-30隻左右,而後再也不見此紋飾器型之物,即便有大同小異者,也有差別。推測當年燒制時便是按着用途這般燒制的,重複的紋樣不再使用。隻有雞缸杯這一樣,許多雞缸杯的紋飾一緻。當然也有雞缸杯重新整理傳統了解的品種,比如紫地法華彩的、描金彩的,熒光彩的.......雞缸杯有成套的茶具,包括雞缸壺。由于現代仿品衆多,需要仔細鑒别。另外雍正朝的仿品雞缸杯顔色偏淺,紋飾描繪更雅緻,底款也是明顯的清代風格,容易區分。

成化薄胎器的燒制工藝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最薄者胎釉結合僅一毫米,透光可見兩面紋飾。

當代仿品不敢在薄胎瓷上下功夫,成化朝仿的往往都是中厚胎的五彩和鬥彩類瓷器。

“成化無大器”的說法,從常識上就是不成立的。任何一朝燒制的瓷器都會有實用的大件器具,不然如何裝米、盛酒、放置茶葉和藥品等?

但是成化朝民間收藏的大器也不多見,筆者見過一對鬥彩瓷大罐。

(1)如下是一件成化黃地墨彩薄胎茶盞,自然光下可透兩面紋飾:

瓷器微觀特征簡要梳理(6)——明代特征

直徑12厘米,品質不到60克,厚度1毫米,上手如蛋殼般輕盈,胎骨硬朗不易碎:

瓷器微觀特征簡要梳理(6)——明代特征
瓷器微觀特征簡要梳理(6)——明代特征
瓷器微觀特征簡要梳理(6)——明代特征

(2)筆者所見直徑最寬的薄胎瓷盤:如下描金五彩龍紋盤:直徑21厘米左右,僅490克,而另一件弘治綠釉直徑22厘米,近800克,單純測量厚度,目測都是2毫米,手感僅在于飽滿度,有零點幾毫米的差别:

瓷器微觀特征簡要梳理(6)——明代特征

藍黃地描金五彩龍紋花卉盤

瓷器微觀特征簡要梳理(6)——明代特征

直徑21.5厘米

瓷器微觀特征簡要梳理(6)——明代特征

厚2毫米

瓷器微觀特征簡要梳理(6)——明代特征

直徑22.5厘米

瓷器微觀特征簡要梳理(6)——明代特征

微觀破泡及土沁:

瓷器微觀特征簡要梳理(6)——明代特征

微觀有機物污染:

瓷器微觀特征簡要梳理(6)——明代特征

骨不塌子:用于支撐胎體:

瓷器微觀特征簡要梳理(6)——明代特征

底款上的橘皮紋:

瓷器微觀特征簡要梳理(6)——明代特征

(3)另一件薄胎瓷:紅地熒光彩瀝粉法華彩麒麟花卉紋碗

瓷器微觀特征簡要梳理(6)——明代特征

(1)器身上的【術語】水流痕:四周散發的水氣在瓷器上聚集流淌的痕迹,清洗不掉。

瓷器微觀特征簡要梳理(6)——明代特征

水流痕微觀:

瓷器微觀特征簡要梳理(6)——明代特征

(2)底款被嚴重腐蝕:

瓷器微觀特征簡要梳理(6)——明代特征

底款被腐蝕的微觀:被一層銀白色環境物覆寫:

瓷器微觀特征簡要梳理(6)——明代特征

破泡微觀:

瓷器微觀特征簡要梳理(6)——明代特征

宏觀:碗心的老舊氣:

瓷器微觀特征簡要梳理(6)——明代特征

(4)熒光彩暗刻龍紋雞缸杯:

瓷器微觀特征簡要梳理(6)——明代特征
瓷器微觀特征簡要梳理(6)——明代特征

底款上的橘皮紋和青花鐵鏽斑下沉:

瓷器微觀特征簡要梳理(6)——明代特征

(5)藍地青花鳳紋薄胎杯:通體出土物的包漿,經年累月清洗不去:

瓷器微觀特征簡要梳理(6)——明代特征

局部細節圖,可見青花紋飾是描邊填塗:

瓷器微觀特征簡要梳理(6)——明代特征
瓷器微觀特征簡要梳理(6)——明代特征

底款:下沉鐵鏽斑

微觀:大量死亡氣泡:

瓷器微觀特征簡要梳理(6)——明代特征

如下是當代大師制薄胎瓷,非遺,未見有能做舊仿老者:

瓷器微觀特征簡要梳理(6)——明代特征

透光效果:

瓷器微觀特征簡要梳理(6)——明代特征

-----------------

本系列其他文章:

瓷器微觀特征簡要梳理(1)——前言

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080388085661680143/

瓷器微觀特征簡要梳理(2)——唐及五代特征

https://mp.toutiao.com/profile_v4/graphic/publish?from=edit&pgc_id=7080410337132216832

瓷器微觀特征簡要梳理(3)——宋徽宗各種“禦”,及廟号谥号

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080695898665419304/

瓷器微觀特征簡要梳理(4)——北宋微觀特征

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081104311765451305/

瓷器微觀特征簡要梳理(5)——南宋及元代特征

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081450436326195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