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方玉傑書法:資于故實 酌于新聲

“名理有常,體必資于故實;通變無方,數必酌于新聲。”這是南朝劉勰闡述的文章繼承及創新的道理,意即文章體制規格要求必須取法前人的模式,而文辭風格的變化則無一定程式,通變方法一定要參酌當代的精神。譬諸書法,其理近也,隻不過之于書法即為臨摹和創作,而兩者之間,又不是簡單的因和果的關系,其轉換性奧秘遠遠超越于因果關系,參透此轉換性奧秘者,即為卓越而成功者,書家方玉傑便是在傳統的深度探尋與時代的機敏感悟中,汲傳統之菁華,并取得了矚目的成就。

方玉傑書法:資于故實 酌于新聲

方玉傑《閑齋随筆》一文中就書法的“臨創”有這樣一句感悟:何謂“臨帖”,曰“七分原貌,三分自己”;何謂“創作”,曰“三分原貌,七分自己”。就筆者所了解的,這裡的“自己”既指個體品性才情,也指時代精神祈尚。從“三分自己”到“七分之自己”,既展露出書法藝術的獨特融解能力,有其絢爛多姿的曆史人文積澱,也有其精彩紛呈的時代文化表情;同時也說明方玉傑之于書法藝術的天資秉賦,其“騁無窮之路”的臨池之功,及其“飲不竭之源”的上下求索。

“看帖十遍,不如意臨五遍;意臨十遍,不如背臨五遍;背臨十遍,不如對臨五遍;對臨十遍,不如雙鈎一遍;雙鈎一遍,其印之深,惟做過者曉之。”方玉傑是勤奮的也是睿智的,其之于書法的剀切之言,溢于言表,其之于書理的通透之語,令人感佩。濡染“中原古法”,汲取“中原書風”博大、雄渾、質樸之陽剛,從書法之火熱烈燎原的南陽出發,方玉傑是幸運的也是具有非凡勇氣和博大胸懷的。從乙亥河南城建學院個展,到丁亥首師大個展,再到甲午中國美術館“我的心”主題展,20個年華,方玉傑深深紮下的每一步,都表明了他之于書藝之路的無畏和骁勇。

在方玉傑書藝求進之路中,我注意到兩個重要細節。在一次課上,導師歐陽中石先生就師法問題打了一個比較有意思的比方:學習孫過庭的書譜,那孫過庭就是你的老師,王羲之就是師爺!如果直接學習王羲之的書法,那王羲之就是你的老師,孫過庭就是你的同學!取法乎上,在方玉傑絕不是一個新鮮的道理,卻一定是在一個契合的時機,點醒了他多年的迷惘。還有一個細節,便是胡抗美先生肯定他書法的氣息和靈動之時,建議其臨寫《十七帖》,以進一步增強線條的厚重和質感。從張旭、懷素、黃山谷到王覺斯,雖然沿着二王一系深意寝饋,但面對時風的巨大誘惑并深沾其溉,方玉傑有一種“功成事遂”的滿足,這既是學藝者為年輕付出的代價,也是書法藝術的獨特魅惑。是以在我看來,這兩個細節便是方玉傑書藝實作蝶變的重要機緣,“通變無方”,高曠大美之境,總在悠遠之處。書法藝術也正是在無限的循回之中,應驗了“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這一亘古不變的道理。

之于書法史論和自己的經驗體會,方玉傑從來都沒有缺位過。2014年中國美術館主題展後,方玉傑做了這樣一個思考:“我的下一個目标是什麼?”最後,在導師的指引下,他堅定了自己的奮鬥目标,“我覺得我應該梳理書法史,一是對自己的理論知識進行有益補充,另外也可為整個書法事業做出自己的貢獻。”這便有了2017年出版的《曆代書法名家:張旭、懷素》編著以及2020年出版洋洋灑灑百萬字之巨的《中國書法叢論》專著。由此,筆者不禁感歎其攻堅克難的巨大勇氣和銳意進取的超凡毅力。有時候,我也在想,在呼喚大師的時代文化焦慮中,我們不妨冷靜一些,就書法而言,與其高聲呼籲書法的振興,不如退而結網,采取行動。書壇代有才人出,方玉傑正是心懷這樣的曆史使命意識,為我們這個貌似文化缺失的時代作了厚重的注腳。

在我們這個時代,在書史的重要轉型之際,我們缺失的或許并不是谙熟各門各派表現風格及其技法路數的從藝者,那樣的從藝者未必就可以說是真正了解了書法。不了解書法的過去,也就無法了解書法的當下處境以及它那不确定的未來。投射在創作上,唯有沖動的情感,唯有機敏的感悟,是遠遠不夠的,創作者本身,需要足夠的曆史積澱。唯其如此,我們才可以在更深的層面做好書法與各種文化的聯結,這既可以說是書法自身對時代精神的融解,也可以說是從藝者對這門藝術的深度轉換;唯其如此,我們才可以從書史的探求和書藝的研究中,對它的時代角色做一個更為确切的定位,對它的未來走向做一個更合時代性的把脈。

以這樣的曆史感、書史立場和審美視角,回眸方玉傑2014年中國美術館“我的心”主題展,對其中的主題性創作及其形式意味,我們将會獲得一個更為宏大的全景認識。是以,無論是從認識論到方法論,還是從了解力到判斷力,方玉傑都展現出自己的卓越之處。法國20世紀最偉大的美術史家福西永在其著名的《形式的生命》一書的開篇這樣寫道:“一件藝術作品是通過完全獨立的活動創作出來的,傳達了某種自由而高貴的夢想;但在這作品中,又分明可以看出多種文明的活力在湧動着。”評論家薛元明先生有一篇新文就書法與當代精神有一段頗為中肯的論述:書法家想要有新的突破,不僅要關注書法本身,而且要關注與自身生活密切相關的終極思考……當代書法必須和當代精神有聯系,對于人性有所寄予,才是書法真正的活力源泉所在。

對方玉傑書法藝術本體全面闡述,馬千馳先生有一本《探隐索頤》專著,我佩服作者的行文風采,更佩服其于書史、書論及美學象限對方玉傑書法藝術的深度述繹、精确解讀和精準定位。這本書幾乎占領了籍以對方玉傑書藝展開思考的大部分高地。因而,其藝事行迹,便是可以展開叙述的少有角度之一,其書法作品近作,也可以給我們一些新的啟示和新的叙述空間。

絢爛之極,歸于平淡。“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在我看來,方玉傑書法創作所呈現出的氣脈絡或正可作如是觀。雖然,福西永說過,“藝術作品高傲地淩駕于對它做出的任何解釋之上,我們或許還以為這解釋對它是合适的。”“闡釋之花沒有起到美化作用,而是将它遮蔽了。”是以,面對其作品本身,我們所做的解讀又可能都是徒然的。

因為,方玉傑并不是一個以書法為主的人,而正是我們這個時代那個為書法而生的藝術家。

方玉傑書法:資于故實 酌于新聲
方玉傑書法:資于故實 酌于新聲
方玉傑書法:資于故實 酌于新聲
方玉傑書法:資于故實 酌于新聲
方玉傑書法:資于故實 酌于新聲

方玉傑,書法專業藝術碩士,一級美術師,中國書法家協會行業建設委員會委員,全國公安書協副主席。初師劉尊法先生,後師從歐陽中石、張同印等先生。

書法作品多次參加全國書法展賽并獲獎,多次擔任全國書法大賽評委監委,出版《中國書法叢論》等著作,在中國美術館等地多次舉辦個人書法展,書法作品被中央檔案館、中國美術館等機關收藏。

顔以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