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劍丨願疫去春媚(散文)

李劍丨願疫去春媚(散文)

願疫去春媚

文/李劍

今兒早上,微信圈瘋傳着一條悲痛的消息:山東省立醫院檢驗專家白曉卉倒在了抗疫的主戰場。42歲,娴雅成熟的年紀,學術有成,事業巅峰,上有老、下有小,她卻義無反顧地一次次奔赴抗疫的前沿,最終累倒了,再也沒有醒來……噩耗傳來,江河嗚咽,天地齊悲,人們無不感到痛惜。

這個倒春寒顯得格外漫長,能夠坐在陽台上享受暖陽,就是一種奢侈的尊享。

臨窗遠眺,小區裡雖已春色滿園,卻無法像往常那樣近距離地去感受花兒吐露的芬芳。仿佛一夜之間,陰霾籠罩神州,“新冠肺炎”疫情再次從天而降。短短數日,蒙陰病了,沂蒙染上,齊魯大地也被病毒侵蝕。

危難時刻顯身手,萬衆齊心渡難關。疫情重于泰山,在這緊要關頭,各級黨委、政府千鈞重任勇承擔,号令聲聲暖心田。從齊邦到魯南,從東海之濱至魯西平原,廣大幹群聞風而動,同仇敵忾。衆多專家學者和研究機構臨陣上前,晝夜研讨、各抒己見、鼓舞士氣、解疑釋難。人們的目光聚焦沂蒙這片英雄的土地,聚焦齊魯這塊古老的聖土,各界人士和社會組織紛紛馳援,為我們擔當作為的政府加油點贊。

口罩遮住的臉上隻能露出兩隻堅毅渴求的眼睛,無聲地凝望足以代表最真切的記惦。億萬齊魯兒女的心兒緊緊相連,它們随着祖國的脈搏跳動,與疫情肆虐的河流山川同呼吸、共患難。

春暖花開,草長莺飛,本是結伴郊遊、踏青折柳的季節,成千上萬名醫護人員卻要出征逆行,他們來不及告别妻兒父母,甚至來不及留下片語隻言,就那樣匆匆地奔赴前線。疫情就是無聲的指令,刀山火海也擋不住勇敢者的前行。黨旗、軍旗、紅十字……交相輝映,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勝過姹紫嫣紅。面罩、白帽、隔離衣、橄榄綠,這就是抗疫前線随處可見的風景。

“倘若我被感染,同僚們一定會救我……”樸實的語言透着剛毅與豪邁。“兒啊,千萬别回城,好好待在村裡,等待政府檢測……”字裡行間流露出大義、不舍和挂念。

這段日子,帶薪休假、網上辦公、延遲開工、封閉隔離,項項措施合實情、順民意,婚禮推遲、喪事簡辦已成民間新常态。

這個夜晚,我倚窗遙望古城,隻看到城樓上忽明忽暗的宮燈,還有孤夜裡的寒星,四周一片寂靜,皇亭路上冷冷清清,全沒了往昔車水馬龍的盛景。

窗外,幾朵雪花輕輕地灑落,恰似在祭奠白曉卉專家早逝的英靈,又似天地間飄舞的信使,它傳遞着來自天國的聖潔,它會把人間的一切陰霾蕩滌。就讓這雪花帶着祈禱,帶着祝願,快快飄到抗疫的最前沿,飄到白衣天使身邊,去送走瘟神,迎來陽春。

雪壓青松虬枝依然挺拔,寒梅傲雪花香依然四溢。病毒染不了含苞的鮮花,“新冠”遮不住明媚的春光。

進入“春分”,雨水充沛,豔陽驅瘟,但願也是疫情的分水嶺。盼,馳援疫區的逆行者們早日結束征戰勝利凱旋。願,春光明媚,歲月靜好,國泰民安。

李劍丨願疫去春媚(散文)

【作者簡介】李劍(男),筆名蒼勁,山東臨沭人。系中國散文學會、山東省散文學會會員,臨沂市文學院副院長,臨沂市作家協會會員。喜愛文學,擅長散文和現代詩,曾在《中國文學》《山東文學》《飛天》《青海湖》《時代文學》《西部散文選刊》《齊魯晚報》等多家報刊發表作品百餘篇,多篇作品在國家、省級征文比賽中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