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比亞迪:利潤下降是為何?|熱點關注

比亞迪:利潤下降是為何?|熱點關注

比亞迪賺錢也不容易。

撰文 / 趙晨希

編輯 / 李信馬

題圖 / IC Photo

2022年3月30日,比亞迪(00259.SZ)(01211.HK)公布了2021年年報。據A股年報資料顯示,2021年,比亞迪營收2161億元,同比增長38%。2021年Q4營收710億元,同比增長38%,環比增長31%。經營性現金流淨額655億元,同比增長44%,Q4單季度經營性現金流淨額336億元,環比增長51%。

從營收地區來看,中國市場占比最高,從2020年的61.48%上升至69.76%。

比亞迪:利潤下降是為何?|熱點關注
比亞迪:利潤下降是為何?|熱點關注

圖檔來源:比亞迪财報

但是,比亞迪總營收淨利潤、毛利潤、毛利率都出現大幅度下滑。2021年歸母淨利潤30.5億元,同比下滑28%,Q4單季度歸母淨利潤6億元,同比下滑27%,環比下滑53%。毛利下降13.25%至281.45億元,毛利率從2020年的19.38%下降至13.02%。

年報公布後,3月31日,比亞迪A股股價收于229.8元,下跌7.93%。1995年,以二次充電電池起家的比亞迪,已成為國内新能源汽車的“巨頭”。相比于蔚來、小鵬、理想三大造車新勢力,比亞迪無論是營收、市值,還是汽車銷量層面“碾壓”競争對手。從2020年開始,比亞迪股價一路攀升,2021年年底,比亞迪股價升至曆史最高點,市值逼近萬億。相較于發行價18元/股,比亞迪股價已“瘋漲”17倍之多,市值僅次于特斯拉、豐田。

比亞迪:利潤下降是為何?|熱點關注

圖檔來源:網絡

與特斯拉等業務單一的新能源汽車相比,比亞迪業務結構多元,不僅有新能源汽車,還有傳統汽車業務,動力電池、手機組裝等業務。江西新能源科技職業學院新能源汽車技術研究院院長張翔認為,從營業收入層面來看,比亞迪已非常接近特斯拉。在動力電池、手機組裝領域也對競争對手甯德時代、富士康産生一定威脅。比亞迪在行業内如“異類”般的存在,業務品類多樣,每項業務在各自行業領域内都做得不錯。

那麼,比亞迪的利潤下降和股價下跌又是源于什麼呢?

車賣得好,錢賺的少

比亞迪業務主要分為四塊,分别是新能源汽車、傳統燃油汽車在内的汽車業務,手機部件與組裝業務,二次充電電池與光伏業務以及城市軌道交通與其他業務。

其中,汽車業務是比亞迪營收主項,其次是手機部件與組裝業務。2021年年報顯示,比亞迪汽車業務營收1125億元,同比增長34%,營收占比52%,毛利率17.4%。全年比亞迪新能源汽車售出59萬輛,占中國新能源部汽車市場18.2%份額,位列第一。其中,Q4單季度銷售出的新能源汽車最多,達到26.3萬輛,Q1最小,為5.3萬輛。燃油車銷售10.7萬輛,同比下降55%。

手機部件與組裝業務營收865億元,同比增長44%,營收占比40%,毛利率7.6%。控股子公司比亞迪電子營收891億元,同比增長22%,歸母淨利潤23.1億元,同比下滑58%。二次充電電池與光伏業務165億元,同比增長36%,營收占比7.6%。

2021年比亞迪汽車、手機部件群組裝、二次充電電池三項業務毛利率均出現下滑。其中,汽車業務毛利率從2020年的25.2%下降至2021年的17.39%,下滑31%;手機部件與組裝業務從11.2%到7.57%,下降32.4%;二次充電電池從20.16%至11.94%,下降最多,下滑41%。

比亞迪:利潤下降是為何?|熱點關注

比亞迪各項業務毛利率變化

資料來源:比亞迪财報 制圖:DoNews

比亞迪新能源汽車業務與二次充電電池業務息息相關,二次充電電池業務為汽車業務提供動力電池,比亞迪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大部分來自于自家生産的動力電池。綜合來看,新能源汽車産品成為毛利率下滑的最主要原因。

在年報中,比亞迪表示毛利率下滑主要是因為産品結構變化所緻。在産品結構變化方面,比亞迪采用插電式混動和純電動共同發展路徑,DM-i超級混動産品,價格直指同級别燃油車,去年1月,DM-i超級混動車型秦PLUS DM-i、宋PLUS DM-i和唐DM-i齊發,銷售火爆供不應求;12月,宋Pro DM-i上市。純電動汽車領域,去年8月海豚上市,而海豚網是比亞迪汽車的另一銷售網絡,主要面向年輕使用者,産品價位以中低端為主。此外,2020年7月,推出的漢産品線銷售狀況較好也為業務營收帶來貢獻。

除了車型、價位結構變化之外,毛利率下滑還與疫情期間動力電池原材料價格上漲,生産成本增高有關。網絡公開資訊顯示,2021年锂電池原材料不斷上漲,比如正極材料LiCoO2價格漲幅超過200%。

比亞迪:利潤下降是為何?|熱點關注

比亞迪曆年營收成本變化

去年比亞迪财報曾披露,生産所需原材料鋼材、塑膠(主要應用于汽車産品)等,金屬原材料如锂、钴等(主要應用于動力電池産品),原材料價格波動直接影響集團主營業務生産成本。甯德時代内部人士曾經告訴DoNews,動力電池廠商對上遊原材料、産業鍊的掌控能力,影響企業的淨利潤情況,這也是為何在其他動力電池廠商淨利潤因原材料價格上漲時,甯德時代淨利潤卻能逆勢實作大幅增長。

當然,淨利潤、毛利率下滑明顯,不代表比亞迪汽車業務實力欠佳。與傳統車企相比,國内最大的車企上汽集團2020年毛利率僅為10.76%。橫向比較來看,國内造車新勢力蔚來、小鵬、理想總共銷售汽車28萬台,不到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銷量的一半。其中,蔚來2021年淨虧損40.2億元,小鵬淨虧損48.63億元,理想淨虧損3.2億元,尚在虧損的泥潭之中掙紮。李斌曾表示,希望蔚來能在2024年實作全年盈利。

可見,在同行業内,比亞迪依舊是國内汽車企業的翹楚。

穩定的基本盤

相比2012年,比亞迪總營收已經增長了近4.5倍,其中,汽車業務和手機部件及組裝無論是成長性,還是對總體營收的貢獻最為明顯。

比亞迪:利潤下降是為何?|熱點關注

在手機部件及組裝業務方面,盡管2021年比亞迪毛利率有所下滑,但在處于行業正常範疇之内。回顧往年,比亞迪手機部件及組裝業務毛利率水準均較好,2017年、2018年、2020年分别是13.09%、12.59%、11.2%。相比之下,行業3C代工龍頭企業富士康,2018年至2021年毛利率分别是8.54%、8.35%、8.29%、8.24%,未超過9%。盡管富士康主要為蘋果代工手機等主力産品,比亞迪則主要是為華為、小米、OPPO 、vivo等廠商代工,2021年3C業務營收比亞迪也不及富士康3C業務的20%,但富士康也一直徘徊在低毛利與業務結構單一的困境中,難以擺脫。

在技術實力方面。全國乘用車協會秘書長崔東樹曾對DoNews表示,比亞迪基礎能力較好,體量較大,整合能力也在不斷提升。一位行業人士對DoNews表示,比亞迪産業鍊條覆寫全面,比如汽車囊括了新能源汽車的動力電池、汽車關鍵部件IGBT晶片,這是包括特斯拉、甯德時代等企業所不具備的優勢。

張翔認為,2021年比亞迪汽車銷量之是以增長如此高,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沒有受到“缺芯”、原材料成本上漲動力電池供應不足的影響,在關鍵資源的把控上,如晶片、電池研發、生産方面,比亞迪比特斯拉都要強。

“比亞迪布局穩健、完善,在2019年、2020年,比亞迪經曆了兩年業務轉型的汽車銷量下滑陣痛後,比亞迪已經徹底實作業務轉型。汽車産品多元化,王朝系列、海豚系列,以及正準備推出的價位在50-100萬之間的高端汽車品牌和商用汽車闆塊,比亞迪已經從傳統車企過渡為一家科技公司。”張翔說。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