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有人恨他,有人怨他,但已沒人能幹得過他

自從“MVP要頒給戰績最好的當家球星”這一潛規則被打破後,MVP這個獎項就開始玄學了起來,莫蘭特的吐槽不無道理,約基奇、恩比德、杜蘭特固然強橫,但人們似乎對聯盟第一的太陽、聯盟第二的灰熊,和他們的當家球星,缺乏了基本的尊重。

雖然莫蘭特沒有立場談論這一點,19勝2負的無莫熊戰績隻會愈發隐去他的“價值”。但MVP的标尺确實複雜多變,戰績、資料、故事性、直接對位,乃至評委們金魚般的記性,都會影響MVP的歸屬。但總會有人用穩定如一的表現,全方位包圍所有标尺,告訴你“強者恒強”的道理。比如27歲的揚尼斯·阿德托昆博。

有人恨他,有人怨他,但已沒人能幹得過他

當字母哥用一記封蓋、一個幹拔三分、從恩比德和杜蘭特手中搶走的兩場勝利時,他不僅宣告了自己對MVP的聲索權,還在打到最後一秒的品質局中,面對面擊敗了直接競争者。兩場比賽砍下82分,命中率是穩定而驚人的67%。

不管你如何讨厭這支對抗強度大、喜歡下手上腿、“劣迹斑斑”的雄鹿隊——他們甚至還簽下了格雷森-阿倫這種從大學起就惡名遠揚的球場悍匪——但你始終無法回避的是:抛開劣迹不談,雄鹿隊的“淨實力”依然是聯盟最頂級,而字母哥更是臻至化境,成了幾乎無解的存在。

我們都記得兩三年前的字母哥,和那支用一星四射解放進攻、靠長臂猿陣容鐵索橫江、刷爆正常賽戰績的雄鹿隊。那時的字母哥是連莊MVP,但在球場上,拿着最高薪水的他隻是聯盟最頂級的藍領,雄鹿的陣地戰真核,是能投三分的米德爾頓。于是這種錯位的尴尬讓字母哥迷失于猛龍和熱火的鋒線包圍圈,擅長推反擊、沖籃下、擋拆内切、搶進攻籃闆、罰球還會逾時的他,也隻能在MVP的呼聲中愈發迷茫。

然後,在2021年,在運氣、實力的加成下,字母哥死死攥住杜蘭特那隻大長腳踩出的一線生機,用姿勢略顯拙劣的持球投射,打破持球巨星最後一層天花闆,借此赢下了第一座總冠軍獎杯。

有人恨他,有人怨他,但已沒人能幹得過他

于是我們能看到,字母哥的心态就像卸了勁的皮筋,不再擔心下一秒就要斷掉。從某種角度來說,他是幸運的,他不像25歲的詹姆斯和27歲的杜蘭特,為了生涯第一冠掙紮數年,最後選擇背上罵名、遠走他鄉:“現在是我心态最成熟的時候。如果投不進球,我也無所謂。我管這叫富足心态。”

手有餘糧心不慌,有了冠軍的字母哥自然能打得更純粹,精進自己的持球技術,霍勒迪的吹捧就顯得很到位:“從罰球、後仰投籃再到三分球。他的比賽内容已經有了明顯提高。從去年到今年,他進步了很多。我覺得我們像在吃他飛速成長的紅利,他的進步也讓我們有了信心。”

當然,霍勒迪沒說的是,如果當年雄鹿管理層無視字母哥的施壓,沒有下血本換來自己,那這座總冠軍和字母哥的未來,就是另一個故事了。

有人恨他,有人怨他,但已沒人能幹得過他

字母哥本來就有的能力:怪物般的身高臂展、運動能力、步幅和終結水準、護框和協防水準......已經無需多談。在生涯前幾年,他光是靠身體素質和攻防本能,就已經成了超級球星。他今年最大的變化,就是将以往靈光乍現的中遠投,練成了自己的正常武器。

前兩年的字母哥雖然也經常在正常賽大量遠射,給人一種“正常賽練手、季後賽實操”的幻覺,但他這些年的季後賽,始終沒能突破那層天花闆,在更高強度和更有針對性的防守下,字母哥要麼化身藍領把球交給隊友,要麼本能地選擇最有把握的進攻方式:持球往裡沖,給“反字母裝甲”們充當背景闆。

而現在,時代變了,字母哥敢在關鍵時刻,使出“罰球線橫移一步幹拔”的經典招式。而且和他之前近乎慢放的遠射姿勢不同,字母哥現在的投籃姿勢好了很多。從某種角度來說,字母哥投籃的變化很像馬刺的穆雷——出手動作标準化、投籃姿勢流暢化。穆雷憑借突飛猛進的持球遠射打破球星限制器,字母哥也靠這招打破了巨星天花闆。

甚至,面對籃網的最後時刻,字母哥還敢玩這種杜蘭特、哈登式的幹拔三分。

賽季至今,字母哥的中距離命中率全部升到40%以上,這是他生涯首次做到這一點,單看中投準心,他和歇了大半賽季的歐文已經沒有差别。

再大膽一點,如果杜蘭特能憑借中鋒身高、前鋒運球和後衛射術,成為無情的錯位機器。那身材尺寸、運動能力、突破威脅更甚于斯的字母哥,一旦練出這樣的運球和射術,會成為怎樣的存在?

這一回合的字母哥,頗有16-17賽季倫納德的味道:開發出面框投射的重型前鋒,就像端起自動步槍的蕭峰:“段賢弟,這可比降龍十八掌好用多了!

面對包夾的分球,是另一個讓2019年的字母哥吃癟的技能。當時的猛龍用曆史級的防守水準,全面封鎖了字母哥本就不寬闊的傳球視野。而現在,面對籃網的提前夾擊、多人盯防,字母哥早在接球的那一刻,就已經規劃好了傳球線路——這種大範圍、跨越多人的分球助攻,也是字母哥這兩年逐漸練出來的無形的技術。

字母哥已經第七次用60%以上的準心砍下40+10+5,是全聯盟其他人的總和。這場球他又打破賈巴爾的紀錄,成為雄鹿的隊史得分王——這是字母哥的第9個NBA賽季,他今年才27歲。賽後,字母哥被問到何時能打破賈巴爾的總得分紀錄,他笑了笑:“我得打25年才有可能吧。我很笨,是以可能要這麼久。”

有人恨他,有人怨他,但已沒人能幹得過他

不管這是不是字母的自謙,他已經成了又一個NBA勵志故事的模闆——家境貧寒、遠渡重洋、憑借天賦和良師打出一片天、曆經磨難和迷茫、修煉技術、突破上限、圓滿奪冠、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其中還夾雜着灰色的陰影和争議,幾乎是标準好萊塢式的叙事情節。

從某種角度來說,字母哥的成長軌迹很像井上雄彥筆下的櫻木花道:運動能力爆表的四号位怪獸,缺乏投射和籃球意識,最初隻靠本能和天賦闖蕩球場。在良師和隊友的幫助下,逐漸找準定位、開發新技能,成為球隊不可或缺的頂梁柱。最終,在決定性的賽場上,回歸籃球的大道本源,用樸實無華的中投,殺死比賽。

有人恨他,有人怨他,但已沒人能幹得過他

這是井上雄彥對籃球最終極的了解,也是櫻木花道這個角色最出彩的瞬間。他的天賦揮灑了整整全篇,但最後一刻,他用的是苦練兩萬次的中投,是籃球最初始的得分方式,是奈史密斯發明籃球的初衷,是直到今天都在使用的巨星殺招,是對“努力”二字最好的诠釋。

同樣地,開發出持球遠射的字母哥、萊昂納德、穆雷們,也都是這一理念的代言人。無論戰術如何發展,天賦如何驚人,規則如何改變,把球投進籃筐,永遠是最簡單,也是最終極的答案。

衆裡尋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