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華州龍耳山人: 父母墳前的樹

父母墳前的樹

作者:龍耳山人

每逢清明念故人,字裡行間寄哀思。

前幾日送三哥回家,想念父母了,便步行至二老墳前叩首哀思,憶起父母生前辛苦勞作的點點滴滴,厘厘在目,仿佛昨日,多麼懷念有父母牽挂的日子。

華州龍耳山人: 父母墳前的樹

父母離開我們己經過了二三十個年頭。世事滄桑,星移鬥轉。但是眼前巍峨綿延的大山、通往地裡的小路、一台台田垅還是那樣的熟悉,那樣的親切。

父母的一生飽經風霜,曆盡艱辛。父親的童少年時期是在那段戰亂紛争、饑寒交迫、流離失所的暗無天日的歲月裡度過的,後來幾經輾轉定居于這偏僻的大山腳下,靠打長工、做苦力維系生活,解放後才過上自食其力的穩定生活。母親也是經曆過舊社會磨難的農村婦女,與父親結婚後含辛茹苦地支撐着這個家。二老一生為人誠實、心底善良、與人無争,靠着一雙勤勞的雙手從黃土地裡刨食,節儉艱難地拉扯我們四兄弟成人成家。

華州龍耳山人: 父母墳前的樹

父母二老的墳地位于溝邊他們耕種了一輩子的自留地頭,頭枕大山,安祥入眠。墳邊我和哥哥們栽的側柏、塔柏屹立于墳地兩側,蒼翠蔥綠,生長健旺。

令我感到驚奇地是,在父親的墳頭長出了一棵樹幹通直的香椿樹,在母親的墳頭長出一棵樹冠優美的國槐。兩棵樹都是自然生長出來的,父親和母親過世相隔十年,而兩棵樹卻粗細、冠幅相當,相依相偎,守望相助,多像一對戀人,讓我不由得從心底産生一股敬畏膜拜之情。

人是有精神的,樹是有靈性的。

香椿和國槐都是北方傳統的鄉土樹種,其樹幹通直,木質緊實,紋裡清晰,是上好的木材,用其打造的家具經久耐用。而且香椿樹的嫩芽可當菜食用,是過去人們緩解初春“菜荒”的實用有效方法之一,現如今仍是人們餐桌上的佳肴;而國槐樹的花陰幹後(槐籽、槐米)則是一味中藥材,其味苦,微寒,歸肝、大腸經,具有涼血止血、清肝瀉火、抗菌消炎、預防中風之功效。

父親一生剛直不阿,寡言少語,默默無聞,像一棵大樹一樣庇護着我們的家。母親雖然沒有上過學,但她能用草藥(單方)為我們除去感冒頭疼腦熱,呵護着我們成長。

看着相依在一起的香椿和國槐樹,我仿佛看到了父親和母親的身影,瞻仰了二老嚴肅而又和藹的音容,這難道不正是二老一生的寫照嗎?!原來他們一直就沒有離開過我們,一直站在風雨中、守在家門口、坐在鍋竈旁,等着遠行的我們回家。他們那種和善為人處事的态度、勤勞節儉持家的風格、敢與命運抗争的精神已蘊藏于那兩棵枝繁葉茂的大樹之中,注目着我們處事做人,庇佑着我們平安健康!

華州龍耳山人: 父母墳前的樹

願天堂的父母無憂無慮、安好安息。不孝兒男定會終生遵循您們生前的教導,秉承您們的優良品德,在您們的福佑下一定會子孫延綿,生活美滿,不負您們所托所望,以示紀念。

壬寅清明前父母墳前泣叩。圖檔選自網絡,緻謝!

圖文來源:網友推薦·美篇

原文作者:龍耳山人

整理編輯:龍耳山人、華州文史荟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