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汽車智能化發展是大勢所趨,智能泊車作為其功能之一也逐漸為大衆所提及,但對于該項功能,不同使用者卻有着不同的見解,有人覺得實用、有人卻認為雞肋,就連車企對他的側重也各不相同。

i-VISTA成績釋出,衆車表現差異不同
口說無憑,就從國内第三方智能汽車測試平台i-VISTA釋出的最新一批測試成績來看,同樣為燃油車越野車型,坦克300和斯巴魯傲虎卻呈現出了截然不同的水準表現。
作為國内領先的、權威的第三方測試評價體系,i-VISTA中國智能汽車指數經過多次改版,最新版規程從智能行車、智能泊車、智能安全、智能互動、智能能效等5個方面,對智能網聯汽車進行綜合測評(其中智能能效僅針對新能源汽車開展),新版規程實施後,已有四批共8款車型參加了i-VISTA中國智能汽車指數的測評。
在此次測試中,坦克300綜合成績為5星滿分,而斯巴魯傲虎成績僅為2星。
其中坦克300在智能行車、智能安全、智能互動三大項上分别獲得了G(優秀)成績,在智能泊車項目上獲得A(良好)成績。斯巴魯傲虎在智能安全、智能行車、智能互動上分别獲得了G、A、P(較差)的評價,此外并不具備智能泊車功能。
市場态度兩極分化,争議頗多
作為智能輔助駕駛系統中的一環,兩款車型在智能泊車項目表現出了如此大的差異性。我們不難發現當下智能泊車功能在市場中普遍存在着争議性。
據資料調查顯示,不少年輕使用者将智能泊車功能當做買車的選擇标準之一。對于新手或者倒車困難戶來說,智能泊車簡直是一大福音,完美解決了停車難的問題。而對于那些科二滿分、一把倒車入庫的朋友來說,智能泊車功能的存在便有些雞肋了。
就比如車主王先生,作為一個上路十年的“老司機”,該項功能對他來說可有可無,“智能泊車是很友善,但我自己也完全能倒進去,沒必要為了那項功能而多花冤枉錢,系統終歸是系統,萬一哪天失靈了,撞車倒黴的可就是咱自己了。”
上面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也是當下消費者的真實寫照,或許很多人都和老王持有同樣的觀點,認為智能泊車對于“老司機”而言就是雞肋。但我想說的是,當下智能泊車功能的發展已經遠遠超出了大家的想象,包含而又不局限于“倒車入庫”的範疇。
智能泊車技術現狀
先達成一個共同認知,在2020版i-VISTA規程中的智能泊車輔助在泊車自動化等級中屬于輔助泊車。根據泊車系統的智能化水準的高低,智能泊車技術可分為泊車提醒、輔助泊車與自動泊車。
第一階段的智能泊車主要起到提醒作用,系統在搜尋車位或車輛泊入和泊出過程中給駕駛員提供泊車提醒,不具備車輛控制功能。此階段的系統為泊車提醒。像大家現在常用的倒車影像、倒車雷達、其實就是早期的智能泊車技術,就屬于泊車提醒。
第二階段的智能泊車系統開始和自動化開始相關聯,系統隻具備車輛泊入和泊出控制功能,不同時具備搜尋車位、全局路徑規劃和車輛引導控制的功能,但是需要駕駛員持續監控及接管。此階段的系統為泊車輔助。常見技術有APS和RPA等,APS又稱泊車輔助系統 ,能夠保證車輛在低速行駛狀态下,通過探測周圍環境自動尋找空閑車位,自動倒車入庫,但要求駕駛員不能下車,以友善随時應對突發狀況。
第三階段的智能泊車系統具備車輛泊入和泊出控制功能,不需要駕駛員持續監控和接管,此階段的系統為自動泊車系統。目前部分以宣傳智能泊車功能為賣點的車型均達到了該階段。比如長安第二代CS75 PLUS,不需要人工幹涉,在使用者下車後一鍵遙控,泊車系統會自動識别停車位,自動倒車入庫并熄火,整個過程全部交由系統來完成。但一般要求消費者在車附近,如果遇到意外情況,使用者可以及時遙控停止。
第三階段的智能泊車系統屬于自動泊車系統的應用範疇,其中包括HPP和AVP,HPP意為家庭記憶泊車,也稱為記憶式泊車系統,使用者在常用停車場景中系統會自動記錄儲存資料,當使用者駕車再次到達這些地點時,系統會自動調出使用者常用的停車路線和停車位置,實作車位搜尋和自動泊車入庫。
AVP指的是自主代客泊車系統,當司機到達目的地後,可以下車,讓車輛自己找地兒停車,愛停哪兒停哪兒,當辦完事需要用車的時候,再遠端召喚車輛回來,該功能的實作對于技術要求很高。
目前威馬W6實作了停車場内無人自主學習泊車功能(HAVP),使用者可用手機操控,遇到緊急情況可随時停止,車輛會自動刹停。而小鵬通過OTA更新讓P7實作了停車場内記憶泊車(HPP),每走過一次相同的場景,車輛便會驗證此前的算法是否正确。也就是說,小鵬P7在停車場内走得次數越多,記憶泊車的精度也會越高。
智能泊車功能在以前或許雞肋,但當下已經表現出了更多的場景适用性,未來随着科技的發展,它對于人們的意義不僅僅是倒車這麼簡單。到了完全自動泊車階段,系統可以實作完全接管和控制車輛泊入和泊出車位及搜尋車位、全局路徑規劃、車輛引導控制的功能,不需要駕駛員參與。那時,或許對于老司機來講,智能泊車功能就不再雞肋了。
智能泊車未來發展趨勢
智能化是近幾年中國乘用車市場的核心,資料表明,2020年,大陸L2級智能網聯乘用車的市場滲透率達到了15%,目前,吉利、長安、威馬、比亞迪、小鵬等國産汽車品牌均能夠實作L2級汽車量産,而國内正處在從L2級自動駕駛向L3級智能駕駛過渡的階段。
汽車智能輔助駕駛系統的發展必定是未來大趨勢,較高的接受度以及固有的包容文化,都使得智能駕駛在中國市場會有很好的落地發展,而智能泊車因為低速,封閉或者半封閉空間,場景相對固定等特點,早已成為了L3乃至L4級别輔助駕駛的落地應用技術,它的存在并不僅僅是倒車的輔助工具,對于早日實作更進階别的智能輔助駕駛系統有着深遠意義。
當下,無論是消費者支援率還是政策扶持态度,都表明智能駕駛是未來發展不可或缺的一環,而智能泊車作為重要組成部分,大陸正在積極開展智能網聯汽車示範區建設、建設測試道路、打造智能網聯汽車産業叢集等。汽車企業和網際網路企業也在不斷達成深度合作,實作更高水準的智能網聯能力。
同時,更進階别的智能駕駛也對智能泊車提出了更高要求,攝像頭以及雷達識别度更高,自然會使運算資料量增加,這便要求整車在架構上更加先進,多個單元件互相深度關聯協作。此外,優化泊車速度和時間、資料共享、自我更新、記錄車主位置習慣等功能也有待進一步提升。
目前,大陸智能網聯汽車發展正在加速。據專家預測,到2030年之前,就能實作智能駕駛商業化的基本落地。屆時,智能泊車一定會在功能性上得到進一步疊代更新,而i-VISTA汽車智能指數這樣的權威第三方機構,能夠客觀地、準确地反映汽車智能化真實水準,對智能汽車行業的整體發展,起到了很好的督促和引導作用。
上遊新聞 鄭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