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青未了】董愛玲專欄|怎麼都快樂

【青未了】董愛玲專欄|怎麼都快樂

文|董愛玲 編輯|燕子 圖檔|網絡

小侄女上一年級,是個小書迷,小小年紀,讀書竟然如癡如醉,連我都佩服得五體投地。

上午和下午放學回到家,放下書包,拿起書就讀。 幾乎每天午飯、晚飯時間,我都可以一邊做飯,一邊聽書。小侄女成了我的職業播音員,哈哈!

她小小年紀,竟然知道如何用嗓子,會用丹田之氣發音,聲音高低适可,中正不漂浮,不低沉,停頓自然,節奏感強。我的每一次聽書,都是一頓精神的大餐。她讀起書來,用“廢寝忘食”這個詞不為過,每到喊她吃飯時,讀不到一個适當的地方,難以停下。她雖然才上一年級,但讀書流暢,一般的字都能順下來。有時也會讀錯字,弄出笑話來,如“口腔”這個詞,她讀“口空”,“魁”讀”鬼”,“萊”讀“菜”,我忍不住笑出來,她也笑,但她不在乎,繼續讀她的書。有時候,我聽出來,就随時給她糾正,她就再重新讀一遍正确的。有時候,錯就錯,一下子就過去了,她不知曉,隻管旁若無人地讀,真是“衆人皆醉我獨醒”啊!嘻嘻!

在班裡,她是個讀書小能手,也是老師的小幫手,班内領讀,綽綽有餘;班會上,代替老師讀班規,俨然一位小老師。她雖是個女孩,卻有男孩的風範。嘿嘿!

今天,她讀《怎麼都快樂》。她不厭其煩地讀了許多遍,我專心緻志地聽了許多遍。奇怪,這麼簡單的兒童詩,我居然非常喜歡聽。聽着聽着,腦子裡就出現了快樂的畫面,想起在課堂上和學生互動的畫面,想起和好友一起繪畫的畫面,想到和同僚一起散步的畫面,想到過年的時候,一家人團圓的畫面,想到見過的名山大川,想到遊樂場裡孩子們玩耍的情景,……這首小詩雖然比不上蘇轼的豪放,李清照的婉約,但有的是童真童趣,通俗易懂,簡潔明了,能教會孩子怎樣快樂,孩子不一定能深刻了解這首詩的含義,也沒有必要去了解,可是,當孩子獨處時,兩個,三個,四個,五個,一群孩子一起玩時,就會印證這首快樂的小詩。

這首小詩,教會孩子,一個人的時候不寂寞,兩個人的時候,有一個朋友,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可以玩的遊戲就多,三個人的時候,就有上司者,有組織意識,有合作精神,有配合動作,有奉獻精神,更多人玩的時候,更有意思,更有趣味,給人以廣闊的想象空間。

一群孩子在一起玩,看看孩子們是怎麼玩的,就能看出哪個是上司者,哪個大度,哪個細心,哪個認真,哪個不拘小節,每個孩子的性格特點在無憂無慮玩耍中,一覽無餘。

人長大了,知識豐富了,交往廣泛了,經驗積累多了,就會有很多顧慮,那句話該說則說,哪句話不該則不說,這樣就掩蓋了真實,也失去了許多快樂。何不讀讀這首小詩,重複生活中的快樂,把悲觀、傷心、厭煩消滅在萌芽狀态,化作快樂的養料,讓快樂潛滋暗長。

小詩雖短,内容卻很充實,一小節多個畫面,多個場景。一個人獨處的時候,有很多可以幹的事情,讀書、聽音樂、折紙、畫畫、踢毽子、搭積木、跳繩……當然也可思考問題。一個人的好處是靜谧,無人打擾,做事情專心緻志。一個兒童的世界,好!可以“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鸢”;可以“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可以“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可以“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一個成人的世界,還是好!可以“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牍之勞形”;“可以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可以“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可以“衆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閑”;也可以“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可以“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兒不信乎,傳不習乎?”……《禮記·中庸》中說:“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隐,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

好像獨自一人與孤獨寂寞相伴,可是作家北島說:一個人的時候,無所謂孤獨,細思下來,那是上帝賜予的一個人的安靜時光。享受這份清靜,體味這一個人的好天氣,原來這寂寞也是能打動人的。

兩個人的時候,或者多個人的時候,可以交流思想,可以互相協作,幹一個人不能完成的事情。

我有一同僚的兒子,是研究量子力學的。量子力學給我的第一感覺應該是高深莫測的科學,是非常遙遠的科學。“不就是楊振甯先生研究的實體學嗎”?她說:“是的”。她還說:“量子力學是前沿科學,研究量子力學需要許多人合作,全世界的實體學家在一起,每年都有年會,讨論要研究的問題,現在因為有疫情,都線上上開,一人負責一個項目,兒子是負責資料統計的,而且成果出來之後,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結果,而不是哪一個人的,是屬于全世界人民的”。

這不是合作共赢嗎?嗨嗨!

玩跷跷闆,兩個小朋友很有意思,不争不搶,一高一低,你對着我笑,我對着你笑,我的世界裡隻有你,你的世界裡隻有我;講故事更好,一個聽衆,一個主講,打羽毛球,下象棋,甚至賽跑,都很快樂。

生活中也會有跷跷闆,但往往玩不出快樂來。比如中國的婆媳關系,說親而沒有血緣關系,說不親又有密不可分。表面上互相關心,而心裡互相又有戒心。在男人之間互相争寵吃醋,兒子對媳婦好了,母親心裡不是滋味。我養了二十多年的兒子,好像兒子一下子被搶走似的;兒子對母親百依百順,如果兩口子一旦有了分歧,就容易懷疑是婆婆所緻。總之,男人在中間受夾闆氣,但男人又是婆媳的跷跷闆,在跷跷闆高高低低的運動中,互相傳遞着愛恨情仇。婆媳相處的好,一家人皆大歡喜,婆媳有沖突,一家人亂糟糟。我不知道外國人的婆媳關系是怎樣的,我們中國人的婆媳關系是非常微妙的,微妙是人為的,以真心對真心,換取的還是真心,男人身上的夾闆就自然脫落,生活的輕松自如,否則,雞飛狗跳,不得安甯。如果婆婆和媳婦都讀讀這首小詩,就像小朋友一樣純真,幸福的不隻是男人,而是幾個家庭!兩個人講故事,下象棋,打打羽毛球,你看孩子,我做飯,你洗衣來,我拖地,還有好多好多要做的事情,就一起來努力完成,不是母女,勝似母女。夫妻倆,上司與員工,家長與孩子,老師與學生也是一樣,不愉快的時候,就讀讀這首小詩,愉快就迎風而至。嗯嗯!

人生本來就是一首小詩,常讀常新。或淺顯易懂,或深奧難解,或長或短,或教你快樂,或教你釋放,或清新脫俗,或雅俗共賞,自己可以欣賞自己,也可欣賞别人,隻是感受不同而已,就像一千個讀者眼中有一千個哈姆萊特一樣,但快樂都是相同的。也許這就是作者寫這首小詩的目的吧?也許這就是文學的魅力吧?

一個人能獨處而不寂寞的人,還怕兩個人,三個人,四個人,一群人嗎?三個人,四個人,一群人,就是一個團體,一個家庭,一個機關,一個國家。處理好一個人的事情,才能更好地為國家做貢獻。

讀詩很好,讀書不錯,聽書更好,還能做其他的事情。

讀書如初開之花,花期已到,隻有盛開,如春萌之芽,泰山壓頂,仍能鑽出黑暗見光明,如開壇老酒,飄香萬裡沁人心脾。讀書能治愚,能療傷,讀書能使人脫胎換骨,讀書能讓上下五千年對話,能讓縱橫幾萬裡交流……

如果你有些小困惑,就讀讀這首小詩,如果你感到生活無聊,就讀讀閑書,如果你工作中有解決不了的問題,就讀讀相關的書籍……

不管怎樣,怎麼都快樂!

呵呵!

附《怎麼都快樂》

怎麼都快樂

一個人玩,很好!

獨自一個,靜悄悄的,

正好用紙折船,折馬……

踢毽子,跳繩,搭積木,

當然還有看書,畫畫,

聽音樂……

兩個人玩,很好!

講故事得有人聽才行,

你講我聽,我講你聽。

還有下象棋,打羽毛球,

坐跷跷闆……

三個人玩,很好!

講故事多個人聽更有勁,

你講我們聽,我講你們聽。

兩個人甩繩子,

你跳,我跳,輪流跳。

四個人玩,很好!

五個人玩,很好!

許多人玩,更好!

人多,什麼遊戲都能玩,

拔河,老鷹捉小雞,

打排球,打籃球,踢足球……

連開運動會也可以。

【青未了】董愛玲專欄|怎麼都快樂
【青未了】董愛玲專欄|怎麼都快樂

作者簡介:董愛玲:國文教師,生活無處不國文,人生無處不教育。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壹點号心夢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