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海棠香古詩八首,蝶戀香多夜更來,海棠真的無香嗎?

張愛玲《紅樓夢魇》有句名言“有人說過三大恨事是一恨鲥魚多刺,二恨海棠無香,第三件不記得了,也許因為我下意識的覺得應當是三恨紅樓夢未完。”于是我們也仿佛跟着她的節奏,想當然認為海棠無香。

當然海棠無香,這種說法不是張愛玲提出的,因為更上溯宋朝,就流行“海棠無香”的說法,語出北宋惠洪的《冷齋夜話》,他的叔叔彭淵材是個畫家隐士,平生多有奇特的語言,放誕曠達說話出人意表,說“第一恨鰣魚多骨,第二恨金橘大酸,第三恨蓴菜性冷,第四恨海棠無香,第五恨曾子固不能作詩。”這種俏皮話被多才的侄子記錄下來,而《冷齋夜話》又成為南宋緬懷北宋時代盛世典故的筆記文本,是以關于海棠無香的說法就流傳下來。

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在這段話的上一章節,彭淵材明明說過“昌州海棠獨香為佳郡。”至少彭淵材是知道,昌州的海棠花是有香氣的。

海棠無香,肯定是種相對的說法,不過對于普通人來講,這句話仿佛有理,因為海棠花花色絢爛搖曳,相比薔薇梅花,還真的是沒有什麼撲鼻沁人的香味。

但是海棠肯定是有香氣的,我特地到公園裡去看了看,仔細聞了一下,一種非常淡泊的花草的清氣,聊近于無。但是也是這樣好,盛開的海棠如同錦繡絹花,想必古人愛簪花,也必有不喜歡濃郁花香的人,倒是一種極其可親的花朵,放在頭上身上,都足夠典雅富麗安靜。

海棠香古詩八首,蝶戀香多夜更來,海棠真的無香嗎?

“東風吹綻海棠開。

香麝滿樓台。

香和紅豔一堆堆。

又被美人和枝折。

綴金钗。”唐 · 敦煌曲子《虞美人 其一 海棠開二首 》

這是唐朝敦煌曲子詞,彼時,海棠已經普遍種植長安洛陽,成為農曆二三月間的盛春繁花。也許這是邊塞的人回憶長安海棠盛開的圖景,回憶想象加了分,在一片絢爛海棠花海中,美人遊春,花光美人面,是美人身上的香氣,還是樓台上燃着麝香的味道呢,美人們攀折着海棠花,把它一枝枝一串串綴上了金钗?

這首詞裡的海棠花仿佛有着迷人麝香的味道,好像不太可信。

“四海應無蜀海棠,一時開處一城香。

晴來使府低臨檻,雨後人家散出牆。

閒地細飄浮淨藓,短亭深綻隔垂楊。

從來看盡詩誰苦,不及歡遊與畫将。” 唐 · 薛能《海棠》

晚唐 薛能宦遊廣泛,做過很多地方的官,在四川是當過嘉州刺史的,他在四川,特别喜歡這裡的海棠,特地種植海棠在官衙,又尋覓杜甫在四川的遺迹,他說海棠有香,應該是可以相信的。

許多地方都沒有四川海棠這麼繁茂和美麗,海棠開的時候,滿城的香氣。

晴朗的時候,官衙的海棠花花壓枝低,雨後海棠,茁壯生長,家家的海棠枝都探出了牆。

海棠花開花落,花瓣漂浮在青苔之上,遠遠一樹花開,掩映在垂楊驿站之邊。

寫海棠的詩卻很少,因為寫詩趕不上遨遊海棠花海,趕不上幹脆将海棠花畫下來更直接。

這是春天的海棠之城,處處海棠花開。

那麼在另外一首詩裡,他提到海棠真正的香氣,是淡香。

“帶醉遊人插,連陰被叟移。

晨前清露濕,晏後惡風吹。

香少傳何許,妍多畫半遺。

島蘇漣水脈,庭綻粒松枝。”唐 · 薛能《海棠 》節錄

海棠花美麗婆娑,姿态優美垂懸,仿佛有醉态,遊人喜歡插在頭上,而很多人老人,也喜歡海棠,此時正是趁着陰雨天移植海棠的時候。

海棠沐浴在早上的露水裡,搖曳在這裡晚上的激烈的山風裡。

海棠花的香氣因為清淡微薄,是以連帶海棠不大出名,但是你若看見真正的海棠,你絕對想畫下來。

在四川的春天的小島上,海棠盛開倒映花枝和山水,在庭院裡,一朵朵海棠蓓蕾在綠葉中綻開。

這時的海棠,以四川最美最盛,但是他也肯定了海棠,有香,但是香氣輕微。不過整個城市都種植了海棠,那種香氣,自然還是客觀存在的。

海棠香古詩八首,蝶戀香多夜更來,海棠真的無香嗎?

“堪恨路長移不得,可無人與畫将歸。

手中已有新春桂,多謝煙香更入衣。”唐末 · 鄭谷《擢第後入蜀經羅村路見海棠盛開偶有題詠 》

唐朝末年的鄭谷,數次進入四川,尤其是黃巢起義之後,他幾年都在四川度過,分外喜歡這裡的海棠花。黃巢起義平息後,鄭谷考上進士,第一時間回四川,遷徙滞留在這裡的家人。

他熱愛海棠,隻是木本海棠高大,無法随身移植。

他甚至惆怅無法将這裡的海棠花畫下來。

他留存下的詩,至少兩首,寫海棠,都是“煙香”。海棠花非常真實富麗,不像櫻花輕薄,是以這裡的“煙香”是形容海棠花那種如煙清淡的香氣。

“繁于桃李盛于梅,寒食旬前社後開。

半月暄和留豔态,兩時風雨免傷摧。

人憐格異詩重賦,蝶戀香多夜更來。

猶得殘紅向春暮,牡丹相繼發池台。”唐末至五代 · 齊己《海棠花 》

齊己高僧晚年最想去的是四川,但是在荊州被留了下來,這裡雖然沒有四川海棠的絢爛,但是在寺廟也種植了海棠花。他感歎,海棠花開,比桃李梅花都繁盛,在寒食清明左右開花。

半個月的花期,海棠極盡絢爛豔麗,這一時段又正好隔開了春分和谷雨兩個節氣雨期,讓海棠花在短暫的風雨間隙裡,豔麗向陽。

齊己是僧人,親和草木,他說人們喜歡海棠的格調,多有詩賦,而海棠的香氣,夜晚才多點,是以半夜才有蝴蝶飛來。

就算是海棠花謝,也是等到牡丹開時,承前繼後,獨有優雅和寬厚。

不過海棠這種太過清淡的香氣,在繁盛太平的宋朝,就顯得頗有不足。

海棠香古詩八首,蝶戀香多夜更來,海棠真的無香嗎?

“群芳斂色避妖妍,細葉柔條盡可憐。

明豔濃常因日暖,清香秘不許風傳。”(自注:此花不香。)。 北宋 · 韓維《西堂前雙海棠花》

韓維說自己西堂前種植了兩棵海棠花,妖豔開放,細葉長條,花朵累累。

在陽光下明豔秾麗,但是特地點出,這種花不香,但是在詩裡,又表達了是一種清香,隻是這種清香,不是濃烈的香氣,不允許風來傳播。

“紅糁妝條袅袅長,人間不合有天香(自注:此花無香。)。

千觞未足酬佳麗,回首東風更斷腸。”北宋 · 韓維《展江亭海棠四首 其三 》

在另外一首海棠裡,也談到了海棠紅蕾俏麗的柔美,也許正是這種美,它沒有或者不肯向人間散發出天香。

也許正是這種低調的華麗,是以海棠無香,不被春風傳播眷顧,知名度沒有其他花卉高,是以是花的惆怅,也是人的惆怅。

這裡已經可以看到,海棠無香或者沒有激烈芬芳,是一件讓人遺憾的事情。

海棠無香,成為賞花者的共識,當然彭淵材說的昌州海棠,是種另類,大約其香氣馥郁,現在已經失傳。

海棠香古詩八首,蝶戀香多夜更來,海棠真的無香嗎?

“老子侵星起,蜂兒先我忙。

淵才無鼻孔,信口道無香。”南宋 · 楊萬裡二月十四日《曉起看海棠八首 其七 》

我比較信賴楊萬裡,因為他是一個愛好種植親自自然的南宋高官。

他身穿金腰帶的朝服,卻過着親近自然簡樸的生活,甯可夏天站在荷花塘邊喂蚊子,在自然草木和農民一樣的生活裡尋找天真樂趣,也不願意高堂華屋過那種權勢生活。

他對植物的觀察,是遠在同時代的詩人之上的。

比如這次仲春去看海棠,他就發現,海棠花有香氣啊。

且他寫得倨傲。

老頭子我早上帶着星光起床,就是為了看海棠,結果看到蜜蜂比我還忙。

那個彭淵才自己沒有鼻孔,信口胡說,海棠無香。

海棠無香,淩晨裡蜜蜂怎麼會過來?

我就聞到了這海棠早上清冽的芬芳。

那麼海棠到底有香無香呢?實際應該是有的,隻是海棠花的品種也比較多,比如垂絲海棠,香氣近于無,而西府海棠,聞過的人都知道有淡淡清香。

海棠香古詩八首,蝶戀香多夜更來,海棠真的無香嗎?

但是如果你在海棠花海,半夜海棠綻放的時候,無論如何是聞得到如同青草一樣優雅的芳香的。

隻是海棠在山地氣候中鍛煉出了奇特的生存本事,就是努力讓花柄搖曳,小風就可以完成授粉,無需要像其他的花卉,靠香氣吸引蜂蝶。

而也正是這種搖曳垂懸,小風婆娑的美,讓海棠别有靈動的風情。

初衣勝雪為你解讀詩詞中的愛和美。圖檔來自網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