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購買收藏藝術品的意義何在?

美版的《觸不可及》中,有句台詞讓人記憶猶新。主人公是一位身殘志堅的富人,坐在輪椅上也不妨礙他去欣賞藝術,花費大筆的錢購買藝術品收藏。

負責照顧他日常生活的黑人小哥很不了解這些有錢人的做法,動不動花費很多錢買一副根本看不懂的畫,挂在牆上顯擺。

購買收藏藝術品的意義何在?

富人解釋說:你沒有辦法給一件藝術品定價,你花錢隻是表明它們對你有意義。

話說得很潇灑,但是這種尋找意義的方式讓普通人望塵莫及。現在的藝術品市場越來越熱,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世界上的有錢人越來越多了,億萬富翁層出不窮。

當有錢人意識到買房子再也無法彰顯出他的品味時,藝術品收藏是一個很高雅的選擇。

購買收藏藝術品的意義何在?

相比房子這種不動産,藝術品收藏有更大的優勢,不會說消失就消失,不會貴到離譜,拿出來顯得自己有文化,藏起來也可以獨自欣賞。這種有價值的投資,造就了近些年藝術品市場的火爆。

但是作為一個門外漢,審視那些藝術史被拍出天價的藝術品的時候,心裡總是有疑惑不解的地方。

比如為什麼有些作品和藝術家會受到更多的關注?為什麼有些藝術品備受冷落,多年後才被稱為神作?藝術品的價值是由什麼決定的?藝術品是如何流通的?

美國作家和藝術記者薩拉·桑頓專門為了解答這些問題,專門寫了本書叫《藝術世界中的七天》。

這本書是桑頓花費了五年時間,跑了無數博覽會、雙年展、博物館、拍賣會,在采訪了二百五十多位藝術家的基礎上精心完成的。

所謂“藝術世界中的七天”其實是選取了藝術從誕生到傳播、收藏過程的各個關鍵環節截取了七個場景:拍賣會、藝術評論、博覽會、藝術品獎項、藝術雜志、藝術家的工作室、雙年展。

桑頓幾乎是還原了一件藝術品誕生的全部過程。

藝術界中,我們想當然以為藝術家最為重要,他們是藝術的創作者。但是藝術的誕生過程中,藝術家隻是完成了初步的工作,接下來的“創作”和“潤色”需要藝術品經紀人、策展人、評論家和收藏家共同成就,沒有這些人的存在,再優秀的作品也可能湮沒無聞。

最著名的一個例子:梵高生前默默無聞,無數畫作藏在床下,無人過問,槍擊去世後,他的弟弟和弟媳為了實作他的願望,盡力出版他的畫冊,籌備他的畫展,找很多藝術界的人來宣傳他的畫作,這才讓這位生前郁郁不得志的畫家得以展現在世人面前。

藝術家當然重要,但是藝術品的宣傳、展覽、傳播和收藏才奠定了藝術的價值。

用桑頓的話說:“藝術家是藝術品重要的來源,但藝術品在流通過程中所經過的那些人,才是決定藝術品價值的關鍵因素。實際上,藝術品市場關注的是藝術品曾經經曆過的那些主人。”

購買收藏藝術品的意義何在?

很多超級藏家都會在購買的藝術品上蓋上屬于自己的戳,這個标志就是一種獨特的簽名,後來就變成了增值的一種保障。

盡管藝術品的增值過程可能會讓藝術家很不滿,好像收藏家成為了藝術的主人,剽竊了藝術家的工作,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藝術隻有在流通的時候才有價值,沒有流通過程,藝術品隻不過是藝術家一個人孤芳自賞的鏡子。

流通讓藝術品變成了炙手可熱的商品,甚至奢侈品,才能養活藝術圈的一大票人。某種程度上,這就意味着,藝術品隻有在交易的情況才有價值。

拍賣行上,一件藝術品的拍賣可以達到三重的效果,讓藝術家認同到自己在文化方面的貢獻和意義,讓大衆和藏家相信這些藝術品是有價值的,也可讓投資方繼續給予财政的支援。

當然,這樣說還是很容易讓我們形成簡單粗暴的印象,在藝術品的市場上,其實每個環節都不簡單,藝術家的創作當然是保證一切可以進行的前提,評論家的評論可以吸引大衆和藏家們的關注,展覽會和雙年展讓藝術品更為大衆所熟知,拍賣會提升了藝術品價值,收藏确認了藝術家的社會地位。

引用書中某位深谙傳播學之道的策展人的話說,藝術品必須讓人們記住才行,而讓人們記住某件東西最好的方式,就是讓他把這件東西買回家。

購買收藏藝術品的意義何在?

這并非意味着我們用金錢來衡量藝術存在的所有價值。

對很多藏家來說,收藏某件藝術品有很多種原因,金錢上隻不過是最明顯和最直接的一種,容易被量化的标準。

桑頓在書中提到了很多收藏家,她經常很直接地發問,你為什麼收藏藝術品?

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回答是:我是無神論者,不相信上帝,但我相信藝術。藝術可以幫助我們了解這個世界,了解我們存在的意義。

對這樣的收藏家而言,藝術變成了他們的宗教。很多藝術家大概也會認同這種說法,并以有這樣的收藏家為榮。

來源:河南省藝術品行業協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