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電池成本與油價齊飛,新能源汽車業被逼入“新階段”

電池成本與油價齊飛,新能源汽車業被逼入“新階段”

進入3月以後,新能源汽車市場可謂“漲”聲雷動,先是特斯拉、比亞迪、哪吒汽車官宣旗下車型漲價,後有小鵬汽車、威馬汽車、零跑汽車、幾何汽車、歐拉汽車等不甘落後,紛紛宣布上調價格。

電池成本與油價齊飛,新能源汽車業被逼入“新階段”

3月23日,理想汽車也在官方微網誌宣布旗下車型理想ONE将在4月1日漲價,全國統一零售價格将由目前的33.80萬元上調至34.98萬元。不僅如此,最親民的上汽通用五菱mini EV,也漲價數千元,不再那麼接地氣了。

3月還沒過完,就已經有近20家新能源車企釋出了漲價聲明,涉及車型近40款。人們不禁高呼:“新能源汽車第二波漲價潮來了!”而且漲得那麼洶湧,漲得那麼狠。

1)礦價飙升,推高成本

這次3月新能源汽車終端漲價,主要是因為動力電池原材料價格漲得“太吓人”了。

動力電池的原材料包括鎳、钴、鋁、锂等金屬,而這幾種礦産原材料價格,因為需求增加,以及炒作因素,都在大幅上漲。國内和國際的礦主、投機者們,也都想借此機會大賺一筆,撈一筆新能源汽車發展的紅利。

富國銀行(Wells Fargo)的分析師指出,開年以來,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中鎳的價格飙升130%,而钴、锂和鋁的價格僅在今年就上漲了16%~88%。難怪“新能源車企賣一台虧一台”的傳聞,不絕于耳。50萬元一噸的锂, 10萬美元一噸的鎳,56.8萬元一噸的钴……在各種因素下,這些元素的礦産,從來沒有如此身價百倍的感覺。

電池成本與油價齊飛,新能源汽車業被逼入“新階段”

其實,伴随着電池原材料價格飙升,像甯德時代這樣的動力電池制造商為了保證财報業績好看,維持利潤高增速,那麼動力電池成本上升的壓力,自然傳導到新能源汽車企業,企業不能總是虧本賺吆喝,最終由消費端埋單,也是遲早的事。

如今,無論是造車新勢力,還是傳統車企,都紛紛宣布旗下新能源汽車價格上調,算是這輪成本上升傳導至終端,靴子落地而已。

如此大範圍的漲價,會給整個新能源汽車行業帶來怎樣的影響呢?

2)高端保利,低端少賠

對于特斯拉Model 3、Model Y以及理想ONE這樣的高端車型來說,由于自身的技術以及産品力上的優勢比較明顯,價格上漲對銷量影響比較小。

比如,特斯拉中國旗下的Model Y,在今年1月份就開始價格上調,售價從28.07萬元上漲到30.18萬元,漲價幅度高達2.1萬元,上漲 7.5%。雖然漲價幅度很大,但根據乘聯會(乘用車市場資訊聯席會;CPCA)公布的資料,2月份特斯拉Model Y的銷量依然達到了32403輛,同比增長599.85%,環比僅下跌2.68%,同時還拿下2月國内SUV細分市場銷量冠軍。

電池成本與油價齊飛,新能源汽車業被逼入“新階段”

在價格上漲的過程中,價格較高的車型,主要是為了保證利潤率。否則,理想汽車等公司的财報恐怕會讓投資人不爽。不過,低端新能源車型面臨的問題就比較複雜了。在2022年這兩輪漲價浪潮之中,涉及到低端電動車型漲價的比例不小。

例如,在第一次漲價潮中,原本售價5萬不到的五菱Nano漲價3000元,上漲6%;原價4萬元不到的雷丁芒果,漲價3000元,上漲7.5%;還有原價89800元的五菱榮光EV,漲價1萬元整,上漲11.14%。

吉利汽車旗下的幾何EX3 功夫牛全系,也在3月1日集體漲價7000元,上漲11.9%。

電池成本與油價齊飛,新能源汽車業被逼入“新階段”

不過最厲害的還是比亞迪旗下的元Pro ,比亞迪先是在今年2月将其售價從79800元上漲到86800元;又在3月份官方釋出的《關于車型價格調整的說明》中表示,元Pro 售價還要再漲6000元。

低端電動車消費人群大多對于價格變化比較敏感,貿然漲價或許會導緻銷量大幅下降。于是我們看見,敢漲價的低端車型一般是賣得比較好的,而其他低端車型,往往會選擇限産甚至停産。

比較典型的,就是長城汽車歐拉停售黑、白貓這兩款售價10萬元以内的“小車”。從2022款黑、白貓在2021年8月14日上市,到2022年2月14日歐拉宣布停售,這中間不過隻有短短半年的時間。“兩貓”如此短暫的“生命周期”,從側面證明了目前低端純電動車型生存的困境。

電池成本與油價齊飛,新能源汽車業被逼入“新階段”

是以,盡管2022年這兩輪漲價對新能源汽車整體銷量影響不大,但低端電動車市場佔有率可能會有一定程度減少。衆多生産低端新能源汽車的車企,大機率會像歐拉限産或停産,也可能會像其推出芭蕾貓、閃電貓、朋克貓一樣,開啟品牌向上拓展的征程,力圖用高品牌溢價,應對日益增大的成本壓力。

這樣一來,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啞鈴型結構(新能源高端車和低端車的銷量比較大,而中端車型的市場占有率不高)就有望得到改善。不久的将來,可能會湧現出不少優秀的中端車型。

那些圖便宜的消費者,可能又要把目光轉回老頭樂了。

3)插混和油混的機會來了?

與動力電池價格飙升類似,燃油車遇到了買車容易,加油貴。正所謂“95加滿,傾家蕩産”。目前,全國各省份95号汽油的價格均已突破9元/升,92号汽油的價格也位于8.5元/升左右。

而對于純電車而言,充電便宜,買車貴。熱門車型的價格漲了不少不說,等車周期還長。近來,有很多消費者都反映下單買車後,很長時間都提不到車。據報道,一位深圳的消費者在去年9月份預訂了一輛宋Plus DM-i,如今還沒提到車。而小鵬汽車P5也因為交車時間延期,遭遇集體投訴。

電池成本與油價齊飛,新能源汽車業被逼入“新階段”

這是否意味着,“過渡車型”的機會來了呢?或者說,中國汽車産業發展,應該走正常順序?所謂的彎道超車,并沒那麼容易,搞不好還會沖出賽道。現在,各種動力電池原材料價格飙升,某種程度上,正是國内外供應商、投機商,看到中國電動車市場需求旺盛,短期内供不應求,坐地起價。

是以,絕大多數中國汽車企業,已經開始把目光投向混合動力汽車(HEV),以及屬于新能源的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PHEV)。從近幾個月銷售資料來看,PHEV好像就要迎來自己的春天了。

自今年第一波漲價潮開始,新能源汽車中PHEV占比便在不斷提高。今年1月,插混在新能源汽車中的占比還僅有18.9%;到2月已經突破20%,達到22.7%。2月同比漲幅,也達到了驚人的350%。

電池成本與油價齊飛,新能源汽車業被逼入“新階段”

在新能源汽車原材料價格飙升、95号汽油突破9元/升的背景下,PHEV和純電車相比,受電池原材料漲價影響相對較小;和燃油車相比,燃油的使用成本更低。原本夾在電動和燃油二者中間的PHEV現在反而變得“左右逢源”。

不少車企都在重視這種車型,比如比亞迪、吉利汽車、長城汽車等。其中,比亞迪今年1、2月的新能源汽車銷量中,有51.5%來自于PHEV車型,和2021年同期相比,提升近8個百分點。

更重要的是,目前新一代混動技術正在日趨成熟。

除了比亞迪DM-i,長城檸檬混動DHT、吉利雷神Hi·X、奇瑞鲲鵬DHT也在加快投放市場速度。就拿吉利雷神Hi·X混動的DHT Pro版本來說,搭載了這種混動技術的星越L工況綜合油耗隻有4.3L/100km。

電池成本與油價齊飛,新能源汽車業被逼入“新階段”

不過筆者認為,适合PHEV使用者群體雖然有擴大的趨勢,但其增長空間可能相對有限。

首先,從2022年這兩次新能源汽車漲價潮來看,漲價包含PHEV車型。比如上海汽車集團旗下榮威RX5 eMAX插電混動版SUV在3月份上漲了2000元;比亞迪汽車旗下唐DM-i、宋Pro DM-i、宋PLUSDM-i、秦PLUS DM-i四款車型的全系售價在3月均上調3000元;增程式方面,理想ONE在3月23号也宣布漲價1萬多元。

總之,插混動力電池成本上升的壓力,雖然不及純電車,但也存在。

其次是用油方面,通常情況下,PHEV車型的“使用攻略”是短途用電、長途用油。平時在市區裡依靠電力驅動,确實省油。但長途行駛,電耗盡後除了發動機外還要攜帶電機,沉重的車身使得長途中燃油消耗反而要高過燃油車。

電池成本與油價齊飛,新能源汽車業被逼入“新階段”

是以筆者的觀點是,考慮到用車環境的限制,加之部分限購城市對插電混動政策的取消,插混确實可以吸引一部分純電和燃油車消費者,但銷量增長空間有多大仍需觀察。

和PHEV不同,油電混合動力汽車(HEV)沒有出現在這兩次漲價的名單中。

這倒是也容易了解。

對于2022年這兩次新能源汽車漲價,業内一直有“第一次漲價是因為補貼退坡,第二次漲價是因為動力電池漲價”的說法。而油混車一方面受到政策的“關照”本就不多,補貼退坡對其基本沒有影響;另一方面,HEV電池比PHEV還小很多,受電池價格上漲的影響不大。

電池成本與油價齊飛,新能源汽車業被逼入“新階段”

原來的HEV一直深陷 “省油不省錢”的窘境。現在油價大漲,省油的優勢會被進一步放大。在俄烏談判一直沒有實際進展、油價回調尚需時日的大背景下,如果相關車企可以抓住機會,推出幾款物美價廉的HEV車型,這種一直不被看好的“過渡車型”,也許可以吃下相當數量的燃油車市場佔有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