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00後作品|付藝佳:同一片星空(随筆)

00後作品|付藝佳:同一片星空(随筆)

作 者:中央民族大學學生 付藝佳(18歲)

我想講述一個關于他的故事。

他出生在一個小鄉村,準确說來是一個山村,四面全是山,高低起伏,綿延不斷,百十來戶人家稀稀落落分布在山腳間的溪水兩旁,沒人去探查過這條溪水将流向哪裡,隻知道這水會繞過劉支書家的老屋基,經過一棵彎弓柳樹,便出村了。父母都是農民,他是長子,下面還有兩個弟弟,隔壁三丫的姑奶常扯着嗓子說他爸媽有福氣,他頗不以為意,于他而言,洗衣做飯,幫着拾掇家裡,照顧弟弟,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如是而已。

村小下學早,此時空蕩蕩的教室隻剩他一人,看着手邊這一摞厚厚的影印題單,他有些恍然。白露白迷迷,秋分稻莠齊,每年這個時候那位一笑起來就見牙不見眼的老頭兒就會離開三日去到幾百公裡以外的縣城,等到回來時就會給坐在最後一排的學生帶來很多影印的資料,據說是托人從更遠的市裡邊捎來的,最新的,小升初的,模拟考題。你問為什麼是最後一排,因為前面是一、三年級,沒錯,就在一個教室裡,那老頭兒一起教。今年,最後一排,隻有他一個了。

封閉,偏僻,這兩個詞阻斷了人們對于外界的所有想象,一個接一個高高聳立的山頭似乎将天框成了一個天井,擡眼向窗外望去,天,似乎隻有那麼大。在這裡,想象力是匮乏的,他對未來的可能性一無所知。擺在他面前的路,要麼像祖祖輩輩一樣種地,做農民,要麼,像老頭兒講的那樣,用讀書改變命運,去考大學。他并不清楚大學意味着什麼,也不知道考上大學後要做什麼。但是他知道,他要走出這裡,他要把所見之處的山都翻過去。

而那摞影印題,是他眼下唯一的機會,他有些惶然又暗暗歡欣。

……

沒日沒夜的過程确實充滿曲折和挑戰,但結局是好的,他考上了一所市直屬國中。他很清楚,這或許對有的人的人生道路而言顯得輕松簡單而又理所當然,但對他而言,這是一件天大的喜事,他覺得快要按捺不住心中那不斷鼓動的、名為興奮的泡泡了,他跑到溪水邊上猛地掬起一捧水向天空灑去,然後瘋跑回家,想仰天大笑,想痛快地呼喊幾聲!他迫切地要把這個消息告訴家裡,後來呢,會是一家人歡歡喜喜嗎,不是的,父母眼角眉梢的憂愁和顧慮藏都藏不住。是了,再大的欣喜遇到尖銳的現實都會顯得不堪一擊——

錢,從哪來?

愁悶像一張織得密密匝匝的網,這個家近些日來都有些說不清道不明的低落,他感覺父母想讓他放棄去市裡讀書的機會,但每次視線相交時,彼此到嘴邊的話最後還是被咽了下去。

事情的轉機是老頭兒帶來的,鄉上上司和村支書到家裡和他父母進行了長談,說國家現在有很多資助政策,可以保證他繼續讀書,完成學業。開始他和父母都是有些不相信的,比貧窮更可怕的是封閉,他不敢去想象為什麼老頭兒可以拍着胸脯對父母信誓旦旦說出“保證你們不花一分錢”這樣的話。

老頭兒的這個保證最後實作了,去市裡讀書是老頭兒送的他。一系列的資助補助申請流程也是老頭兒帶着他跑下來的,國中三年,他沒向家裡要過一分錢,國家強大有力的政策扶持力度和社會學校給予的關懷幾乎解決了他的所有費用花銷。但是,每個月一号銀行卡會準時轉入一筆錢,與官方的補助不同,他知道,那個錢是老頭兒轉的。

出身的差異決定了他與班上的其他人總有些不同,不隻是因為蹩腳的國語和難以聊到一塊的話題,青春期的自卑和擰巴碰在一起,讓他将自己與外界畫上了一個不等号。他開始拼命地學習,也隻有在學習時他能真實感受到一種鮮活的快樂。

考入市直屬高中的那一天,他去查了查銀行卡的錢。他盡力地把老頭兒轉的錢給省下來了,看着那筆“不菲”的金額,他笑得開懷,他突然意識到自己身後站了很多人而不是一個個機構,一切物質和精神上的關懷和引導的出發點都在于人本身而不是架構和條例的限制,其實哪有什麼不一樣呢,走出去之後發現天空漸漸變得大了,但是不變的是在天黑時,所有人看見的都是同一片星空。

完成了一次與自己的和解,高中的他,變得更加陽光而勇敢,之後的故事似乎就沒什麼波瀾了,他仍然努力,仍然堅毅,他聯考成績非常突出,他選擇了成為一名教師,畢業以後到更加封閉偏遠的地方去,讓那裡的孩子擁有想象未來的能力和底氣……

他的故事就此停筆,讓我們再講講那個老頭——

此刻的他,打着視訊沖我笑得見牙不見眼,他用一句不合時宜的“好漢不提當年勇”避開我的追問,但我知道,其實還有很多對類似的“他”和“老頭兒”,或者說,有無數個“他”正在成為“老頭兒”,讓這片星空變得相同而又不同。

來源:中國青年報用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