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文藝精選】(124)散文|趙新平:春雨落在身上

春 雨 落 在 身 上

趙新平|文

【文藝精選】(124)散文|趙新平:春雨落在身上

此時此刻,細雨霏霏,遠山肅立。坐在書桌前,靜靜地聆聽來自天地間的聲響,那是——春天的雨水,宛若珠落玉盤的歌聲,夢一般迷離,交織成無法複制的天籁之音,那麼輕柔。

一滴滴雨水,落地為甘霖,對于漸漸蘇醒的大地,無異于一場太久的等待。在我的目光之外,山色空濛,雨霧流岚,大地的内心才真正通向季節的深處,通向萬物深處,通向心靈深處。

時間與季節的更疊,從來都是一進制複始,萬象更新。濛濛含煙的雨水不僅是一個節氣,它還是殘冬餘孽的終結,歲月相守的托付,人間滋生的詩意美學,長長消消的蕩滌,耐力與恒心的較量,春風吹又生的蘊藉……

人與天地自然同呼吸,共命運,無論何時何地何種心情,對春天總是充滿了太多的憧憬。聽到雨聲,春天的具象有了明朗的線條,畫境般一點點清晰起來……

一滴滴雨水,如同神的喻示,讓人心地明亮,愉悅無比,神馳于山川大地。無怪乎韓愈詩雲:“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通透潔淨的雨水,落入世間萬裡山川,亦落入我的心田,使人心裡穩泰,油然的生出一番好心境,霎時間,眼前和風吹楊柳,春啄鳥聲喧,草木吐芬芳,萬樹綠雲煙。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雲:“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屬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後,繼之雨水。且東風既解凍,則散而為雨矣。”意思是說,雨水節氣前後,萬物開始萌動,春天就要到了。

古代将雨水分為三候:“一候獺祭魚;二候鴻雁來;三候草木萌動。”雨水三候對應的花信“一候菜花,二候棠棣,三候李花”。此節氣,水獺開始捕魚了,将魚擺在岸邊如同先祭後食的樣子;五天過後,大雁開始從南方飛回北方;再過五天,在“潤物細無聲”的春雨中,草木随地中陽氣的上騰而開始抽出嫩芽。從此,大地漸漸開始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雨水不僅表征降雨的開始及雨量增多,而且表示氣溫的升高。雨水前,天氣相對來說比較寒冷。雨水後,人們則明顯感到春暖花開,沁人的氣息時刻激勵着身心。

如果說春天是生命的起始,那麼生命一定充滿了雨水的柔情與堅定。

春天與雨水完美的結合,總是神奇地化作生命的動力。窗外,花園裡的臘梅花雖然已近尾聲,凋謝的一些花朵散落在樹根,濃郁的香味沁人心脾,卻并不孤獨,臘梅花開于寒冬,枝頭的花朵依舊繁盛,一直會延續到陽春三月。不知何時,近旁的迎春花也悄然開放,嫩黃的花蕊嬌豔懸挂在枝條上,映襯着高遠的天空,山巒,顯得寂寥而又美麗。一場雨水過後,園中的桃樹、杏樹、梨樹、蘋果樹一棵棵拔高眺望,舒活筋骨,時刻都在等待着春天的召喚。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随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開窗聽雨,風兒吹拂。淅淅瀝瀝的春雨,低低地漫過地面,潮濕的泥土下,植物的根莖在呼吸,還有藏身其中的蟄蟲,一起發出微弱的喘息。院子裡來往的行人不多,卻沒有人打傘,小雨落在身上,春天的感覺就有了,多麼希望這清清亮亮的雨,一直下到花園裡的桃花绯紅杏花粉嫩梨花潔白,下到漫山遍野柔柳青青,鵝黃一地。

天氣暖和,住在樓上的王奶奶的身影便會每天清晨和傍晚出現在寬敞的院子裡。老人家90多歲了,老伴兒過世早,兒女們大都在鄉下。平時隻有一個在城裡工作的孫女照看,奶奶性格開朗,為人和善,與大家相處融洽。奶奶有風濕病,腿腳關節不好,怕冷,整個冬天基本不下樓,我經常看見老人站在陽台上曬太陽的情景,銀發似雪,面容祥和,淡然而又充滿希望的眼神,如佛目。我心裡猜想,奶奶一定是在等待春雨吧。春雨來了,春天也就蘇醒了,脫掉棉衣,奶奶下樓,臉上綻放開心的笑容。她常常感歎:捱過一冬,聽見雨水的聲音,又可以看見春天了。溫暖的春天,更像世間的佛,護佑着老人的耄耋之壽。

季節的走向,風兒最清楚,風吹雨打才能掀開春天的心事。一絲絲輕柔的雨水,是來自上天的饋贈,是一種姿态,一種氣韻,一種纖塵不染的飄灑,更是天地間最柔美最和諧的聲音,難能可貴;一絲絲輕柔的雨水是春天送給大地的情話,也是彼此心靈的呼應。因為雨水,春天的氣息撲面而來,清新,甘甜,散發着泥土的腥香,鼓舞人心,令人神往夢牽。沿着季節往前走,輕柔的雨水,會讓萬物萌發春天的初心。

春雨,落在身上,心底的殘雪在消融,往昔的料峭已遠去,一場透徹舒展的雨水,洗滌了整整一冬的灰塵,天地間像換了一副容顔,一切變得新鮮明亮,接下來的便是充滿希望的好日子。

作者簡介

趙新平,中國散文家學會會員、西部散文家學會會員、甘肅省作協會員、隴南市作協會員、宕昌縣作協主席。

總編:曹 叒

編輯:三 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