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油畫已成中國文化遺産重要組成部分,但不容樂觀的儲存現況亟待破解

有調查顯示,在以當代藝術為主要定位的美術館中,油畫收藏的比例占到85%,是最重要的收藏類型之一。然而,油畫的儲存現況并不令人樂觀,各館收藏的各曆史階段創作的油畫作品均存在急待修複的情況,專業人才需求量很大。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由中國油畫學會支援、奉賢博物館主辦的“首屆中國油畫藏品現狀與保護研讨會”近日于線上舉辦。圍繞“中國油畫藏品現狀與保護”主題,16位國内外博物館、美術館、油畫保護修複專家、收藏家、藝術家代表線上展開交流與研讨。

油畫已成中國文化遺産重要組成部分,但不容樂觀的儲存現況亟待破解

中央美術學院AMRC藝術市場研究中心總監董瑞坦言,油畫作為一種繪畫的主要媒介形式,因其便于收藏、展示等多重因素,幾乎涉及所有現當代藝術的美術館收藏。正在逐漸建構中的西方油畫館藏,顯示了西方收藏品在民營美術館中的強大影響力,如木木美術館、甯波華茂藝術館都有相當數量多這類藏品。20世紀中國早期油畫及紅色經典油畫的收藏大多被國有博物館收藏。此外,在市場上作品多、流動性大的中國當代油畫藝術品的收藏,也構成國内美術館收藏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美術館藏品征集保管與修複指導委員會副主任何琳觀察到,近些年來各大美術館藏品收藏内容大,但保護工作沒有得到更多重視。她呼籲,應盡快制定油畫保護與修複的行業标準和工作規範。“有許多作品急待修複與保養,油畫修複工作未能引起相關部門重視,使得藏品得不到及時保養,不得不帶傷出展。”并且,何琳提出,應加強對藏品預防性保護工作的重視,制定油畫保護分級标準和良性運作機制。

中國文化遺産研究院研究館員張曉彤指出,面對支離破碎的文物開展修複通常有兩種做法,一是修複并讓損壞部分可辨識,二是重修如初,讓原有損壞部分不可辨識。其中,補全補繪是文物修複中最容易産生争議的操作。她提出,對有價值修複曆史的儲存,也是文物修複的一個重要部分,除了日常溫濕度等名額的監測,也要留心記錄環境影響的方方面面。

在張曉彤看來,文物修複師既要對前人負責,也要對後人負責。文物資訊值得保留,詳細而準确的記錄是修複師職業能力的一部分,是職業道德的展現,是對文物最負責任的行為,是對曆史最深沉的緻敬。

中國人民大學文藝複興研究院院長丁方認為,藝術品修複與學科建設息息相關。“油畫修複作為文化産業的一個方面,有沒有完整學科建設,需要打一個問号。目前全國僅有兩所院校設有相關大學學業,少數院校設有相關碩士研究所學生點。”在藝術品普遍升值的背景下,他提出人才培養若沒有系統的學曆教育,标準很難界定,前景将不容樂觀 。

油畫已成中國文化遺産重要組成部分,但不容樂觀的儲存現況亟待破解

在中國,油畫已成為中國文化遺産的重要組成部分,有着獨特而重要的文化、曆史和藝術價值。油畫藝術創作不斷發展,油畫藝術收藏持續繁榮,油畫藏品在200餘家國有博物館、美術館及相關藝術機構、私人收藏領域都已形成可觀規模。由于專門讨論全國油畫藏品總體情況、儲存狀況以及保護修複技術等方面的學術交流活動卻并不多見,本次研讨會分别從藏品現狀、人才培養、科學保護、科學檢測等四大方面展開讨論,在促進專業學術交流、促進館藏與社會文物交流與合作、促進學術研究和産業發展借鑒融合方面切實突破,為了解大陸油畫收藏與保護現狀提供了難得的真實樣本,為文物保護事業的現代化、國際化、科技化和跨學科發展積蓄力量。

在此基礎上,奉賢博物館還策劃了一場“修複日記·一幅油畫的重生”展覽,作為本次研讨會的特别議程,讓人們沉浸式體驗油畫修複師們的日常工作與思考。展會結合,以點帶面,希望從一幅油畫的修複過程來展示當今國内外油畫藏品保護與利用的最新實踐與理念。

作者:範昕

編輯:童薇菁

責任編輯:王雪瑛

*文彙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