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心居:顧清俞到離婚都不知婆婆為何讨厭她,兩個原因,早有暗示

顧清俞八二年生人,名牌大學畢業,跨國企業高管,有錢有顔。

這麼多年男朋友談過不少,就是遲遲不肯結婚。

顧清俞很優秀,追求者很多,她瞧不上那些人很正常。但是一直拖到年齡這麼大還沒有一段穩定的戀情,實則是因為一個人。

這個人就是她的初戀施源,說是初戀也不對,兩人根本沒有正兒八經地談過戀愛,隻是來自于童年時期的崇拜。

心居:顧清俞到離婚都不知婆婆為何讨厭她,兩個原因,早有暗示

顧清俞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其實早在第一集就有所暗示,她對施源越是愛,她的本性就越醜陋。

施源的母親反對這個兒媳婦是對的,因為他們注定要離婚。

顧清俞的精彩人生

顧清俞和弟弟顧磊是雙胞胎,僅僅是因為提前生了一分鐘,與弟弟那是天差地别,總是壓弟弟一頭。

顧清俞強勢,弟弟性格卻偏懦弱

。顧清俞之是以這麼疼愛弟弟,是因為她愧對顧磊。原著中寫道,小時候因為顧清俞的疏忽,

讓顧磊從椅子上摔了下來才弄殘了腿

。也就是從那時起,顧清俞就心裡默預設定,要護弟弟一世周全。

心居:顧清俞到離婚都不知婆婆為何讨厭她,兩個原因,早有暗示

顧家四世同堂,上有顧士宏90多歲的老母親,下有還在上學的小老虎,一家子人住在一個三室兩廳的老房子裡。

顧清俞很厲害,

上班沒多久就自己買了房出去住了,而那年她不過二十三四歲

。顧清俞和弟弟顧磊之間的關系很好,她知道弟弟是什麼性格,當初找媳婦的時候顧清俞沒少費了心。顧磊,沒錢、沒本事、人又窩囊,還是個殘廢,可以說渾身上下找不到任何優點。

心居:顧清俞到離婚都不知婆婆為何讨厭她,兩個原因,早有暗示

顧磊遇到了獨自來上海打拼的馮曉琴

,她比顧磊大幾歲。馮曉琴之是以相中顧磊,全是為了一個上海戶口,而她抓住了這個機會倒追顧磊。那時候的馮曉琴,年輕漂亮聰明,面對這樣一個女人顧磊徹底淪陷了。馮曉琴聰明之處就在于,

她既能順着顧磊,又能引導顧磊按照她的想法走。

顧清俞對這個弟媳是有意見的,

但是顧磊當時的态度可以說是非馮曉琴不娶,

是以最後才勉強同意。顧清俞本想着給弟弟找個本地的媳婦,就是這個想法徹底将她的偏見展現出來了。

心居:顧清俞到離婚都不知婆婆為何讨厭她,兩個原因,早有暗示

她說:弟媳太精明,有好,也有不好。若是上海人還放心些,小地方來的,背景和生活習慣都不同。

顧清俞是個強勢的女人,而馮曉琴也不是一個省油的燈,

是以在這個家裡表面上大家和和氣氣,背地裡早就劍拔弩張了。

鬥久了馮曉琴也悟了,她說:

家裡人少,也是個小小社會。兵來将擋,水來土掩,鬥智鬥勇那套,外頭人其實是不搭界的,套路全用在自家人身上。

心居:顧清俞到離婚都不知婆婆為何讨厭她,兩個原因,早有暗示

備胎展翔

展翔從第一次見到顧清俞,他就愛上了這個女人,多年來一直锲而不舍地追求。可是顧清俞絲毫沒有心動,甚至連感動都沒有。第一集中,顧清俞過36歲生日,

而展翔更是早早地守在顧清俞公司給她驚喜。

展翔是個暴發戶,靠炒房發家。在别人眼中,他就是一個無所事事,隻會收租的暴發戶。從一無所有到現在手中這麼多房子,展翔的個人能力往往被别人忽略了。當時他貸款買了第一套房,後面靠着以租養貸逐漸做大做強,

換作别人還真的沒有這份魄力。

心居:顧清俞到離婚都不知婆婆為何讨厭她,兩個原因,早有暗示

其實展翔也不是上海本地人,他十六七歲就從廣東來到上海打拼。

可是顧清俞卻對展翔說:你來上海這麼多年,上海話還是講得一塌糊塗。

顧清俞什麼樣的追求者沒有見過,比展翔優秀的肯定不在少數。

但是顧清俞從心底裡還是覺得展翔和自己是有差距的,做朋友可以,但是做戀人不可能。

心居:顧清俞到離婚都不知婆婆為何讨厭她,兩個原因,早有暗示

展翔心裡也清楚這一點,是以為了讨好顧清俞,

他學英語、學鋼琴、喝紅酒,可是到最後反而丢掉了原本的那個自己。

顧清俞雖然沒有結婚,談過的男朋友卻不少,但是他和展翔認識這麼多年了,

唯獨沒有給過展翔一次機會。

展翔對她的态度她不可能不知道,

但是顧清俞不拒絕、不同意的暧昧,才是真的僞善。

心居:顧清俞到離婚都不知婆婆為何讨厭她,兩個原因,早有暗示

不借錢買房

電視劇第一集開頭,馮曉琴就說到,

在上海即便是她這樣一個天天買菜做飯的外地媳婦,也知道房子是一個人的臉面。

至今馮曉琴也認為當初嫁給顧磊是一個正确的決定,如果她沒有嫁給顧磊,現在依然還會和同期來上海的夥伴一樣租房子住。

心居:顧清俞到離婚都不知婆婆為何讨厭她,兩個原因,早有暗示

她說:上海人再怎樣,好歹有個老屋遮風避雨,哪怕拖到現在置換,一間廁所總是有的。我們是真正從零開始,一片瓦一片磚都靠自己掙起來,起點不一樣。

是以劇情的一開始就聚焦在房子上,馮曉琴想勸丈夫和他姐姐借錢買房。馮曉琴嫁給顧磊獲得上海戶口隻是她紮根的第一步,

而接下來就是擁有一套屬于自己的房子,這是她最初的夢想。

心居:顧清俞到離婚都不知婆婆為何讨厭她,兩個原因,早有暗示

嫁入顧家後,馮曉琴每天忙活着照顧一大家子人,任誰也都誇顧家有一個好兒媳。女人一旦上升到“媳婦”這個層面,就跟地域、學曆、相貌那些關系不大了,是另一套評價體系。

馮曉琴毫無疑問是合格的,任顧清俞也挑不出任何毛病。

馮曉琴讓顧磊開口給她借錢買房時,顧清俞果斷拒絕了。

心居:顧清俞到離婚都不知婆婆為何讨厭她,兩個原因,早有暗示

這天是顧清俞的生日,

作為弟媳馮曉琴送給了她一件生日禮物

。當然按照馮曉琴的性格不會送什麼貴重的物品,是一個手織的毛巾戴了個假标。

這是馮曉琴一貫的作風,她給兒子買書包也是這個套路。

可是顧清俞将其拿回家後直接送給了保姆,保姆說圍巾不錯,

可以看出馮曉琴是費了心的。

心居:顧清俞到離婚都不知婆婆為何讨厭她,兩個原因,早有暗示

即使再瞧不上,

也沒必要将别人送的禮物送給保姆吧。

從一開始,顧清俞就沒将這個外地媳婦當作自家人,到現在依然是瞧不上。

顧清俞嘴上對馮曉琴說着:

家裡沒有你是真不行的,裡裡外外大小事情都靠你一個人撐着,我心裡有數的。

可是卻為了不借給弟媳錢,自己要假結婚買房。

心居:顧清俞到離婚都不知婆婆為何讨厭她,兩個原因,早有暗示

顧清俞愛的不是施源

顧清俞這麼多年一直沒有結婚是因為施源,

她迷戀施源到了一個恐怖的地步

。她讓之前的每個男友都穿白襯衫戴眼鏡,就是為了找尋施源的影子。

明明這麼多年沒有見,為何顧清俞還是對施源耿耿于懷呢?

其實我認為顧清俞愛的不是施源,而是愛的自己童年的執念。

心居:顧清俞到離婚都不知婆婆為何讨厭她,兩個原因,早有暗示

顧清俞和施源是同學兼鄰居,對于那時的顧清俞來說施源是優秀的。施源家境好,學習好而且愛好運動。

無論是一舉一動還是待人接物,都透露着施源良好的家教

。放在同齡人中,那就是鶴立雞群,

是以童年的顧清俞才會這麼崇拜施源。

施源的母親以前也是大戶人家,因為自己的失誤導緻兒子聯考失利,

從那以後精神出現了毛病。

雖然日子不如以前了,但是施母還是保留着之前的一些習慣。施母骨子裡認為自己還是大戶人家,是以當兒子提到兒媳婦是小時候的鄰居時那是滿滿的嫌棄。

心居:顧清俞到離婚都不知婆婆為何讨厭她,兩個原因,早有暗示

從施母的嫌棄中,

可以看出當時兩人的家境是有差别的。

這也側面反映小時候的顧清俞為何這麼迷戀施源了,因為在同齡人中施源就是當之無愧的白馬王子。

後來在施源12歲的時候兩人不得不分開,

施源說的最後一句話就是自己一定會考回上海的

。但是從那以後,顧清俞就再也沒有見過施源。那時的顧清俞哪懂得什麼是愛,

可是她心中就是有着這麼一種執念。

心居:顧清俞到離婚都不知婆婆為何讨厭她,兩個原因,早有暗示

施源留給她最後的印象就是“很帥,很優秀,很有品味”,

越是遇不見顧清俞心中的執念就越深。

在她心目中施源甚至被神化了,而她笃定隻有“施源”這樣的人才能成為自己的丈夫,

是以她才會讓她的曆屆男朋友模仿施源。

可是當她再次見到施源的時候,無論他是否還和當初那麼優秀已經不重要了,

因為執念已經沖昏了顧清俞的頭腦。

心居:顧清俞到離婚都不知婆婆為何讨厭她,兩個原因,早有暗示

原著中顧清俞對施源說:你不知道,重新遇見你,我有多麼歡喜。不管你是不是我印象裡的施源,不管我有多麼意外、吃驚,甚至是失望。能夠遇見你,我現在隻剩下一種心情,就是歡喜。

即使施源無車無房,沒有學曆、沒有工作、背着一屁股欠款,顧清俞也絲毫不在意。現在的施源肯定比不上顧清俞的曆屆男朋友,

但是他叫施源就足夠了。

心居:顧清俞到離婚都不知婆婆為何讨厭她,兩個原因,早有暗示

現在的顧清俞條件那絕對是好,為何施母還看不上呢?

精神不正常是一方面,偏見才是最主要的。

施母對兒子說:這些日子,我想來想去我就覺得你吃虧了。

兒子無車無房,兒媳年薪千萬,怎麼也是施源占了便宜。施母還是瞧不起顧清俞,

而這一切的原因就是當初顧家的家境不行。

即使顧清俞現在如此優秀,

施母依然帶着這個偏見。

就如同顧清俞對馮曉琴一樣,馮曉琴嫁到顧家這麼多年,她還是對這個弟媳有偏見。

心居:顧清俞到離婚都不知婆婆為何讨厭她,兩個原因,早有暗示

那麼施母滿意的人是誰,

是黃妹妹的女兒。

當初兩人能定娃娃親,說明兩人的家境差不多,是以施母才這麼認可黃妹妹的女兒。

施母說自己之是以在兒媳回家的時候請黃妹妹母女,

就是想要顧清俞知道,自己兒子娶了她是她占了便宜。

是讓她知道,我們施源原先要娶的是什麼樣的女人。

免得她以後拎不清,還以為是我們占了便宜。

心居:顧清俞到離婚都不知婆婆為何讨厭她,兩個原因,早有暗示

顧清俞聽到了這一切,于是自己找到展翔訴苦。

說自己的婆婆嫌棄她出身不夠好,可是她是否又曾想到自己對馮曉琴也是這樣。

其實顧清俞和施源早就不是一個世界的人了,

為了心中的執念顧清俞硬是要湊到一塊,最後肯定是不歡而散。

心居:顧清俞到離婚都不知婆婆為何讨厭她,兩個原因,早有暗示

顧清俞強勢能賺錢,自然就會給施源壓力,

是以施源在結婚前唯一的要求就是做婚前财産公證。

可是即便如此,最後兩人也是因為這個問題分開了。施源為了縮小和顧清俞的差距,拼命的賺錢,結果卻弄巧成拙。

最後施源看清了一切,

提出了離婚,不是不愛,而是兩個人早就在12歲的時候錯過了。

原著中施源曾問顧清俞:如果當年自己沒有走,會是怎樣?顧清俞回答:孩子都會打醬油了。

心居:顧清俞到離婚都不知婆婆為何讨厭她,兩個原因,早有暗示

結語

其實施母不讓顧清俞進家門是對的,

因為兩個人早就不是一個層面的人

。雖然施母腦子糊塗了,但是心中牢牢記住了門當戶對這個理念。

施母瞧不起顧清俞的出身,顧清俞也這樣對待着馮曉琴和展翔。就像原著中所說

“大道理誰都會說,不要有門戶偏見,不要有地域歧視,不要把人分三六九等——輪不到自己頭上,隻是風涼話罷了。”

心居:顧清俞到離婚都不知婆婆為何讨厭她,兩個原因,早有暗示

隻有放下偏見,學會接納才會找到真正的自己,這也是電視劇想要傳遞的精神。與施源擦肩而過的顧清俞,最後放下了偏見,

給了展翔一次機會也給了自己一次機會。

雖然展翔沒有文化,也沒有她有品位,

但是這不妨礙他是一位好男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