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錢币賞析:中華錢币文化開篇 戰國圜錢《封平》珍賞

錢币賞析:中華錢币文化開篇 戰國圜錢《封平》珍賞

“圜錢”又稱“圜金”、“環錢”,是戰國時期鑄行的一種圓形貨币,主要為青銅材質,流行于當時的秦國、魏國。圜錢有兩大類:一是圓形圓孔,比較原始;二是圓形方孔(由圓形圓孔逐漸演變而成)。初期圜錢的穿孔比較狹小,以後逐漸變大。圜錢的正面鑄有銘文,反面則無任何文字。

圜錢是由古時的玉璧和紡輪演化而來的。錢體所鑄貨币機關的不同,即、以“兩”為機關的、以“釿”為機關的,還一種以傳統貨币機關“刀”為名稱的齊、燕圜錢。

圜錢”在戰國中晚期,是一種進步的鑄币形式。最早的圜錢産生于政治經濟較為先進的魏國。如面文“垣”、“共”字等。這種形式的錢币,比起“布币”、“刀币”便于攜帶,也便于互相接受,符合商品交換發展的需要。它的出現興起了一種新的鑄币體系,在戰國時期為各國先後所效仿。先是趙國、秦國仿鑄,後有齊國、燕國仿鑄

下圖展示一品戰國圜錢《封平》,此錢老生坑,青銅材質,錢文“封平“大篆字,布于穿左,上下列,書法古樸,面文“封平“,古地名,戰國時候的魏邑,今陝西省西浦縣境内,戰國圜錢銘文一般是紀地名,錢背平漫無文。直徑31毫米,穿孔8.5毫米,重8克。

錢币賞析:中華錢币文化開篇 戰國圜錢《封平》珍賞
錢币賞析:中華錢币文化開篇 戰國圜錢《封平》珍賞

繼續閱讀